自投网罗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tóu wǎng luó成语简拼:ZTW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自投網羅
成语解释
投:进入。比喻自己进入圈套送死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己送死
近义词
自投罗网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自投网罗”几个大字。
(2)迪迪不会写成语“自投网罗”的最后一个字。
(3)浩浩写不出成语“自投网罗”的拼音。
(4)佳熙叔叔给媛篮和米米讲了“自投网罗”的历史故事。
(5)峪口乡选仁中学的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投网罗”。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丈夫与其自投网罗,为天下笑,曷若相与戮力同心,赴蹈汤火,岂徒脱祸,兼富贵可求。』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网罗网罗:(1)捕鱼的网和捕鸟的罗。(2)从各方面搜寻招致:网罗人才。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投投:tóu 1、<动>投掷;抛。《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2、<动>投入;扔进。《屈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3、<动>抛弃;扔掉。《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4、<动>投奔;投靠。《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5、<动>投宿。《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6、<动>投交;递交。《陈州粜米》:『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7、<动>投合;相合。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户牖徒自开,胶漆本易投。』8、<动>到;临。王安石《观明州图》:『投老心情非复旧,当时山水故依然。』[投缳] 上吊自杀。[投契] 性情、见解相合。
网网:wǎng(1)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一张网;鱼网。(2)象网的东西:蜘蛛网;电网。(3)象网一样的组织或系统:宣传网;交通网;灌溉网。(4)用网捕捉:网着了一条鱼。(5)象网似的笼罩着:眼里网着红丝。
罗罗:luó 1、<名>捕鸟的网,泛指网。《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2、<动>张网捕捉。《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3、<动>招纳;网罗。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所以罗天下之士。』4、<动>罗列;排列;分布。《归田园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5、<名>织得稀疏而轻软的丝织品,也指穿这种丝织品的人。《孔雀东南飞》:『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6、<名>细密的筛子,也指用『罗』筛。王禹偁《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罗药幽香散。』[罗缕] 详细;详尽;详尽叙述。[罗织] 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罗掘] 原指被围困后粮食断绝,只好靠张网捉鸟,掘地捕鼠来充饥。后泛指竭力筹措钱财。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投投:《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度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徒侯切,□音头。《说文》擿也。○按擿,即掷也。《广韵》弃也。《礼·曲礼》无投与狗骨。〈疏〉投,致也。弃其骨与犬也。又赠也。《诗·卫风》投我以木瓜。又《增韵》纳也。《礼·乐记》投殷之后於宋。〈注〉举徙之词也。又适也,托也。《后汉·张俭传》俭得亡命,望门投止。又掩也。《诗·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笺〉视彼人将掩兔,尚有先驱走之者。又姓。周郇伯之后。桓王伐郑,投先驱以策。其后氏焉。汉有光禄投调。又《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音豆。句读之读通作投。《马融·长笛赋》聆曲引者,观法於节奏,察度於句投。又与逗同。止也。又物相逗合也。《杜甫诗》远投锦江波。又酒再酿曰酘。亦通作投。《字林》重酝也。《梁元帝·乐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网网:《未集中·网字部》《广韵》文两切《集韵》《韵会》《正韵》文纺切,□音纲。《说文》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纲交文。〈注〉今经典变隷作罒。《玉篇》罗罟总名。亦作□、罔、□、□。《广韵》与纲同。《篇海》网字有三伪:本作网而伪作□,亦作冈而又伪作□,又亦作□而伪作罒。罒乃横目,惟睾眔睘等字从之,其他但属罗纲义者,□系□字下横画,不连两旁。(纲)《广韵》文两切《集韵》《韵会》《正韵》文纺切,□音罔。《说文》本作网。或作□,隷省作□。今文从糸作纲。《易·系辞》作结绳而为□罟,以佃以渔。《朱子·本义》□,与纲同。《书·盘庚》若纲在纲。《诗·邶风》鱼纲之设。又《楚辞·招魂》纲户朱缀。〈注〉纲户,绮文缕也。
罗罗:《未集中·网字部》《广韵》鲁何切《集韵》《韵会》良何切《正韵》朗何切,□音萝。《说文》以丝罟鸟。古者芒氏初作罗。《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注〉谓罗络之。《诗·王风》雉离於罗。《周礼·夏官·罗氏》掌罗乌鸟。又《类篇》帛也。《释名》罗文,疎罗也。《战国策》下宫糅罗纨,曳绮縠。又《广雅》罗,列也。《楚辞·九歌》罗生兮堂下。〈注〉罗列而生。又国名。《左传·桓十二年》罗人欲伐之。〈注〉罗,熊姓国,在宜城县西山中,后徙。又水名。《史记·屈原传》遂自投汨罗。〈注〉汨水在罗,故曰汨罗。又新罗,东夷国名。《唐书·东夷传》新罗,弁韩苗裔也,居汉乐浪地。又姓。《姓氏急就篇》罗氏,颛顼后,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又罗罗,兽名。《山海经》北海有兽,状如虎,名曰罗罗。《骈雅》青虎谓之罗罗。又庵罗,果名。《本草》梨之类,色黄,如鹅梨。又《集韵》邻知切,音离。义同。又《集韵》郞佐切,音罗。逻或省作罗。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