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咎戾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qǔ jiù lì成语注音:ㄗㄧˋ ㄑㄩˇ ㄐㄧㄨˋ ㄌㄧˋ
成语简拼:ZQJ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自取咎戾
成语解释
指自招罪过。同『自取罪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自取罪戾
成语造句
(1)成语「自取咎戾」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霏霏写不出成语“自取咎戾”,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自取咎戾”几个大字。
(4)靖远县城关中学的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取咎戾”。
(5)磊磊不会写成语“自取咎戾”的最后一个字。
(6)晚矫大哥哥给文淇和诗懿讲了“自取咎戾”的典故。
成语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取取:qǔ 1、<动>割取。《周礼·大司马》:『获者取左耳。』2、<动>俘获;捕获。《李愬雪夜入蔡州》:『入蔡州取吴元济。』3、<动>攻占;夺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4、<动>拿取;拿。《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5、<动>取得;获得。《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难乎?』6、<动>提取;取出。《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动>通『取』,娶妻。《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8、<名>可取之处。《答韦立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9、<动>择取;选用。《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0、<助>用于动词后,无实义。《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取次] (1)随便;任意。(2)草草;仓促。[取室] 娶妻。
咎咎:jiù 1、<名>灾祸;灾难。《左传·昭公八年》:『诸侯必叛,君必有咎。』2、<名>罪过;过失。《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到之慢,以彰其咎。』3、<动>归罪;责备。《子鱼论战》:『国人皆咎公。』《游褒禅山记》:『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戾戾:lì 1、<形>乖张;不讲请理。《荀子·荣辱》:『果敢而振,猛贪而戾。』2、<形>暴戾;凶暴。《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3、<副>到;至。《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名>罪;罪过。曹植《责躬》:『危躯授命,知足免戾。』[戾止] (1)到来。(2)穷尽;止境。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取取:《子集下·又字部》《唐韵》七庾切《集韵》《韵会》《正韵》此主切,□娶上声。《说文》捕取也。从又耳。《玉篇》资也,收也。《广韵》受也。《增韵》索也。《礼·儒行》力行以待取。《史记·鲁仲连传》为人排难解纷,而无取也。《管子·白心篇》道者,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又《韵会》凡克敌不用师徒曰取。又《前汉·王莽传》考论五经,定取礼。〈注〉师古曰:取,读曰娶。又《集韵》《韵会》《正韵》□逡须切,音趋。《集韵》取虑,县名,在临淮。又《集韵》雌由切,音秋。《前汉·地理志》□留浚仪。〈注〉师古曰:取虑,县名。音秋卢。取又音趋。又《集韵》《韵会》《正韵》□此苟切,音趣。《杜甫·遭田父泥饮诗》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呌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又《正韵》索也。《诗·小雅》如酌孔取。〈笺〉谓度所胜多少。又《六书本义》□通用伸,伸通取。训索,取转声,与娶趣字同。又《古文奇字》朱谋□曰:古文取,疑当从与声。人与而我取也。
咎咎:《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其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巨九切,□音舅。《说文》灾也。从人从各。各者,相违也。《书·大禹谟》天降之咎。又《尔雅·释诂》咎,病也。〈疏〉罪病也。《广韵》愆也,过也。《易·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小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又《书序》殷始咎周。〈传〉咎,恶也。又与臼通。《晋语》宜咎。〈注〉咎。或作臼,古字通用。又与舅通。《仪礼·士昏礼注》古文舅作咎。《荀子·臣道篇》晋之咎犯。《左传》作舅。又《唐韵正》四十四有韵中之半,古与筱,小,巧,皓通为一韵。书大禹谟,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易小畜,初九复自道,何其咎。经传子集如此用者甚多,非叶音也。又《广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正韵》姑劳切,□音高。《广韵》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按《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俱云姓也,误。又国名。《左传·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注〉赤狄别种。《陆德明·音义》咎,古刀反。又叶曁几切,音技。《史记·龟筴传》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后虽悔之,亦无及已。又叶跽许切,音巨。《三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臣,国受其咎。又叶巨又切,音旧。《诗·小雅》谋夫孔多,是不用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集叶疾救反。◎按《字汇》《正字通》俱以去声为咎字正音。考《玉篇》《广韵》《集韵》诸书,咎字□无去声一音。《字汇》《正字通》皆误。
戾戾:《卯集中·户字部》盭《广韵》《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丽。《说文》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又至也。《诗·大雅》鸢飞戾天。《礼·祭义》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注〉风至则桑叶乾,故以食蚕也。又止也。《书·康诰》今惟民不靖,未戾厥心。又定也。《诗·大雅》民之未戾,职盗为□。又《集韵》力至切,音利。乖也,罪也。《左传·文四年》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又《广韵》练结切《集韵》力结切《正韵》良薛切,□音□。义同。《潘岳·西征赋》信此心也,庶免于戾。如其礼乐,以俟来哲。又《諡法》不悔前过曰戾。又《韵补》叶律质切,音力。《刘向·九叹》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遗泣。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又叶郞之切,音离。《诗·小雅》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