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qiú duō fú
成语注音:ㄗㄧˋ ㄑㄧㄡˊ ㄉㄨㄛ ㄈㄨˊ
成语简拼:ZQD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自裘多福
成语解释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示例
(1)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成语造句
(1)安琪写不出成语“自求多福”的拼音。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自求多福”几个大字。
(3)对于在这里的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的人民来说,今天是非常紧张的一天。他们还不确定今晚是在集中营里过还是要露宿街头自求多福。
(4)她开着那台老爷车,恐怕只能自求多福了。
(5)无论这种状况何时发生,我只能自求多福,因为我周围没有一个人了解我的另一个世界,也没有人了解另一个世界里的我。
(6)肖口镇中心中学的裔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求多福”。
(7)小卡不会写成语“自求多福”的最后一个字。
(8)在社会尚未提供足够托儿机构的情况下,忙碌的父母只能自求多福——求保母帮助了。
(9)住在这里的人就自求多福吧。
(10)梓莘大哥哥给炘炀和皂霞讲了“自求多福”的典故。
(11)政府束手无策,民众只好自求多福。
(12)今天来说,尊重香港就是让我们自已当家作主,自求多福。
(13)佛家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为人只做善事,不做坏事,就能自求多福。
(14)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见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成语故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专门有一首诗夸颂周文王秉承了上帝的意志,灭掉殷商。文王不只荣宗耀祖,使子孙百世做天子诸侯。他的子孙要以文王的德行作为榜样,以商纣作为借鉴,要经常自我反省,勤修贤德,发奋图强,自求多福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求求:qiú 1、<动>寻找;找寻。《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2、<动>探求;探索。《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游褒禅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动>要求;责求。《子鱼论战》:『明耻教战,求杀敌也。』《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动>请求;乞求。《触龙说赵太后》:『赵氏求救于齐。』《口技》:『又夹百千求救声。』5、<动>谋求;索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6、<动>访求;访问。《苏武》:『陵降,不敢求武。』7、<动>追求;求偶。《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多多:duō 1、<形>数量大。《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论语>十则》:『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2、<副>多多地;大量地。《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三峡》:『绝巘多生怪柏。』3、<动>称赞;赞美。《五蠹》:『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4、<副>只;仅仅。《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
福福:fú 1、<形>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也泛指幸福、福气。《老子》:『祸兮福所倚。』2、<动>赐福;保佑。《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名>祭祀用过的酒肉。《周礼·天官》:『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求求:《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渠尤切,□音裘。《说文》索也。《增韵》觅也,乞也。《易·乾卦》同气相求。《诗·大雅》世德作求。又招来也。《礼·学记》发虑宪,求善良。又等也。《书·康诰》用康乂民作求。〈传〉求,等也。言为等匹於商先王也。又山水名。《山海经》正石山东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又姓。《三辅决录》汉有求仲。又与裘通。《说文》裘字,古省作求。又与球通。《柳宗元·飨军堂记》琉球作流求。又《集韵》恭于切,音拘。与蛷同。肌蛷,虫名。或省作求。又《韵补》叶渠之切,音奇。《班昭·东征赋》贵贱贫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时兮。又叶强於切,音渠。《陈琳·大荒赋》虽游目於西极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灵之攸畅兮,爰稽余之所求。又叶巨九切,音臼。《易林》春栗夏梨,少鲜希有。斗阡石万,贵不可求。考证:(叶疆於切,音渠。)谨按韵会小补作强於切。强与强同疆字。谨改强。
多多:《丑集下·夕字部》《广韵》《正韵》得何切《集韵》《韵会》当何切,□朵平声。《尔雅·释诂》衆[音zhòng]也。《诗·小雅》谋夫孔多。《增韵》不少也。《易·谦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礼·表记》取数多者,仁也。又胜也。《礼·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闻子游丧事有进无退之言,以为胜于已之所说出祖也。《史记·高帝纪》臣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又刻求也。《左传·僖七年》后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称美也。《前汉·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后汉·冯异传》诸将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帝以此多之。又战功曰多,见《周礼·夏官·司勲》。又荒俗呼父为阿多。《唐书·德宗纪》正元六年,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又姓。汉多军,多卯,宋多岳。又梵语吃栗多,华言贱人。底栗多,华言畜生。又树名。贝多树,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冬不凋,见《酉阳亲俎》。又南印建那补罗国北有多罗树,株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采用之。见《西域记》。又叶都牢切,音刀。《苏辙·巫山庙诗》归来无恙无以报,山下麦熟可作醪。神君尊贵岂待我,再拜长跪神所多。又《诗·鲁颂》享以騂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正字通》朱传,牺,虚宜虚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当何二反。字汇专叶音趋,不知诗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虚宜切之牺,牛奇切之宜,则当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赀。若从下多字叶,则牺叶虚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韵止摄,一在歌韵果摄,《字汇》叶逡须切,音趋,错入虞韵遇摄,《正字通》讥《字汇》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错入虞韵,幷[同并]不知一反也。《说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曡。考证:(《礼·坊记》取数多者,仁也。)谨照原书坊记改表记。(《左传·僖七年》后之人必求多于汝。)谨照原文必求改将求。
福福:《午集下·示字部》(古文)畗《唐韵》《集韵》《韵会》□方六切,肤入声。佑也,休也,善也,祥也。《礼·祭统》福者,备也。《易·谦卦》鬼神害盈而福谦。《书·洪范》向用五福。又《释名》福,富也。其中多品如富者也。又祭祀胙肉曰福。《周礼·天官·膳夫》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谷梁传·僖十年》祠致福於君。又福犹同也。《张衡·西京赋》仰福帝居,阳曜阴藏。《薛注》言今长安宫,上与五帝所居之太微宫,阳时则见,阴时则藏,同法也。又州名。秦闽中郡,□立闽州,唐改福州。又姓。元忠臣福寿。又《集韵》《韵会》□敷救切,音副。藏也。《史记·龟筴传》邦福重龟。〈注〉徐广读。又叶笔力切,音偪。《诗·大雅》自求多福。《仪礼·士冠礼》介尔景福。俱叶上德字。《正字通》福本有偪音。说文从示畐声。贾谊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权,以福天子。乃偪伪为福,非福与偪通也。诸韵书误以为福、偪同音共义,合为一,盖未详毛诗、仪礼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诗,福皆读偪,与偪义不相通也。韵会职韵逼字注云,通作福。字汇福与逼同,尤非。考证:(《唐韵》《集韵》《韵会》□方六切,肤平声。)谨按福系入声字,平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