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shí qí lì
成语注音:ㄗㄧˋ ㄧˋ ㄐㄧ ㄌㄧˋ
成语简拼:ZSQ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自食其力
歇后语:按劳分配口粮;哥俩分家成语谜语按劳分配口粮
成语英文:cut one's own grass成语日文自分(じぶん)で働(はたら)いて生活(せいかつ)する成语法文vivre de son propre travail成语德文von seiner Hǎnde Arbeit leben
成语解释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成语释义 凭藉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语本《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
[成语辨析] 见『自力更生』(1335页)。
成语用法 一、 [义]凭藉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类]用在『自给自足』的表述上。[例](1)虽然是身体残障,但他们自食其力的劳动精神令人钦佩。(2)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自食其力,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3)现代女性意识抬头,越来越多女性自食其力,不再依赖男性。(4)我们应该训练残疾人士学习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5)他一考上大学就不再跟父母亲拿钱,凭着家教,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二、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靠自己。
近义词 自给自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立门户、各自为政
反义词 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成语示例 (1)《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志一》:『驱无饷之兵,使自食其力,势且壮志销於畎亩,精锐蚀於农作,有屯而实无兵,有兵而实无用,转非创屯本意,不如不裁其饷,而悉以屯利归公。』
(2)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四·泰山御史传》:『(宋珪)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
(3)《聊斋志异·卷一一·黄英》:『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
(4)清·朱彝尊〈屠东蒙诗集序〉:『东蒙少补学官弟子,兵後弃去,躬耕於郊野,自食其力,口不言贫。』
(5)明·方孝孺〈企高轩记〉:『孺子业儒而太玄习道家言,孺子自食其力,而太玄衣食於国。』
(6)他一考上大学就不再跟父母亲拿钱,凭着家教,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7)我们应该训练残疾人士学习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8)现代女性意识抬头,越来越多女性自食其力,不再依赖男性。
(9)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自食其力,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
(10)虽然是身体残障,但他们自食其力的劳动精神令人钦佩。
(11)…然后送他们回老家去独立生活,做一个自尊自重自食其力的农人,绝不许他们从政从军甚至经商。在大征丁和大…——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12)…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陶笑曰:『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13)…食其力。——《增广贤文》译文
成语造句 (1)奥巴马先生向亚洲的出口业者发出警告说,他们将来必须自食其力而不是靠美国市场养肥。
(2)不过关于他写的一本魔术书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读者必须自食其力找出书中含意。
(3)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自食其力”几个大字。
(4)陈先生说,他的雇员已赢得自尊(和自信),而且自食其力。
(5)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来到法国,幸亏有李石曾的联系,上百个学生在蒙达顿都可以自食其力,那里有一个属于美国哈钦森公司的橡胶厂。
(6)诚诚写不出成语“自食其力”的拼音。
(7)城澳中学的雪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食其力”。
(8)丑丑不会写成语“自食其力”的最后一个字。
(9)但是我仅次于上帝,我是人类的一员,靠自食其力在这里生活。
(10)很多时候,让这些人返回种田并自食其力的窍门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11)剑桥的动物学家们想要研究出为何狐獴会停止用自己的“魅力”获取免费午餐,而是要自食其力。
(12)举个例子,我的理发师是一位聪明漂亮,自食其力的女士,拥有自己的生意:她是位老手。
(13)立政叔叔给锦茹和张景介绍了“自食其力”的成语故事。
(14)例如,英国几百万正常可以自食其力的正常人已被列为“残疾人”,这样他们就可以享用残疾人福利并从失业大军中消失。
(15)美国学生都很喜欢校园工作,他们为能自食其力而感到骄傲。
(16)清教徒的镇议会认为寡妇和未婚女性也应该自食其力,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向贫困的老而未婚的女子提供土地。
(17)他已经十八岁了,所以我相信他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了。
(18)她说“这并没有什么好觉得羞愧的,他们只是在演绎自己的故事,并且自食其力。”
(19)她已经朝着自食其力的方向开始走了,对这种细小的最初表现她感到高度满足,这种满足也正是德北菲尔德性情的一部分。
(20)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是中国成为一个更加自食其力经济体必不可少的,并由国内消费进一步巩固。
(21)我已经在伊利诺斯看到它了,我们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了保健,使更多家庭能够从依赖救济走向自食其力。
(22)想到有些人由于被误导向依赖于政府的安全保障从而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当政府撒手不管时也就无法自食其力,虑及此,应当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困扰。
(23)银行的获益,也是本身自食其力弥补未来亏损的关键,以免继续依赖政府的援助。
(24)有时我很厌恶这点,因为我向来看重自食其力,但我也认为正是他人才使我们的生活值得过。
(25)在国际科学日益高技术的舞台上,这两个最不发达国家几乎被忽略,被它们人口众多的邻国中国和印度所遮蔽,它们只能自食其力地奋斗。
(26)在银行有足够的存款意味着我可以自食其力。
(27)这是基于落伍的哲学:为亿万富翁减税;取消对华尔街和特殊利益团体的监管;削减对中产阶级的扶持政策,让中产阶层自食其力。
成语出处 《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成语典源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着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殴:音ㄑㄩ。据唐·颜师古注:『殴亦驱字』,故为驱使之意。(2)着於本:附於根本。着,音ㄓㄨㄛˊ。(3)末技游食之民:指从事工商业及游荡不务正业。(4)缘:凭藉。(5)南亩:南边的田亩。因南坡向阳,利於植物生长,故田地多向南开垦。後泛称田亩。
成语典故 根据《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见到人民纷纷弃农从商,担心将来造成粮食不足的问题,於是向文帝力陈农业是立国的根本,朝廷应当鼓励人民从事农耕,使每个人都能凭藉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让那些从事工、商等末技及游荡不务正业的人从事耕种,这麽一来就会有充足的存粮,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安宁,而不至於像现在这样生活在危惧之中。汉文帝听取贾谊的建议 ,就开辟籍田亲自耕种,劝导人民务农。『自食其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凭藉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自 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食 食:shí 1、<动>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名>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3、<名>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4、<动>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又] 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sì 1、<动>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食之。』2、<动>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客] 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食邑] 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
其 其:qí 1、<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为及孔子。』2、<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子鱼论战》:『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3、<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又] 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其志也。』4、<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5、<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孙膑减灶》:『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游黄山记》:『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又] 那样。《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6、<代>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7、<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祭十二郎文》:『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8、<副>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马说》:『其真无马邪?』《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9、<副>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殽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许寡人!』10、<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志!』11、<连>如果;假如。表示假设。《齐桓晋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狱中杂记》:『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12、<助>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答李翊书》:『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jī 1、<助>用于句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2、用于人名。汉代有『郦食(yǐ)其』、『审食(yǐ)其』。
力 力:lì 1、<名>力气;气力。《齐桓晋文之事》:『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名>能力;力量。《信陵君窃符救赵》:『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3、<名>威力;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4、<名>武力。《项羽本纪赞》:『欲以力征经营天下。』5、<名>人力;劳力。《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6、<名>功劳。《五人墓碑记》:『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7、<动>尽力;用力。《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自 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食 食:《戌集下·食字部》餐《唐韵》乗[音chéng]力切《集韵》《韵会》实职切,□音蚀。《说文》一米也。《玉篇》饭食。《增韵》殽馔也。又茹也,啗也。《释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饮血,燧人钻火,而人始裹肉而燔[音fán]之,曰炮。及神农时,人方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传〉衆[音zhòng]难得食处,则与稷教民播种之,决川有鱼鳖,使民鲜食之。又《书·洪范》惟辟玉食。〈注〉珍食也。又食禄也。《礼·坊记》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又祭曰血食。《史记·□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又饮酒亦曰食。《前汉·于定国传》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又耳食。《史记·六国表》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又目食。《宋史·司马光传》饮食所以为味也,适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饵刻镂之,朱绿之,以为盘案之翫,岂非以目食乎。又吐而复吞曰食。《书·汤誓》朕不食言。《左传·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尔雅·释诂》食,伪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故通谓伪言为食言,故此训食为伪也。又蛊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又消也。《左传·哀元年》伍员曰:后虽悔之,不可食已。〈注〉食,消也。又《书·洛诰》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又日食,月食。《易·丰卦》月盈则食 。《春秋·隐三年》日有食之。又《左传·襄九年》晋侯问於士弱曰:吾闻之,宋灾,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又《礼·檀弓》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注〉不食,谓不垦耕。又《前汉·外戚传》房与宫对食。〈注〉应劭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房宫,二人名。又《扬子·方言》食阎,劝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说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又寒食,节名。《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又大食,国名,在西域波斯国西,都婆罗门,兵刃劲利,勇于野鬬。又《广韵》戏名。博属。又姓。汉有食子通。《希姓录》后汉食于公。又《集韵》祥吏切《正韵》相吏切,□音寺。《论语》有酒食,先生馔。《礼·曲礼》食居人之左。〈注〉食,饭属也。又粮也。《周礼·地官·廪人》匪颁賙赐稍食。又以食与人也。《诗·小雅》饮之食之。《礼·内则》国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注〉食谓乳养之也。《左传·文元年》谷也食子。〈注〉食,养生也。又《广韵》《集韵》《韵会》□羊吏切,音异。《广韵》人名。汉审食其,郦食其。《荀悦·汉纪》作异基。又叶式灼切,音烁。《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跃。坏我王室,民困于食。考证:(《易·需卦》君子以饮食晏乐。)谨照原文晏改宴。(《宋史·司马光传》世人取果饵刻镂之,朱缘之。)谨照原文朱缘之改朱绿之。(《尔雅·释诂》食,伪也。〈疏〉言而不行,如日之消尽,故通谓伪言为食言。)谨照原文如日改如食。(《左传·襄九年》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纳火。)谨照原文出纳改出内。(《周礼·地官·廪人》廪人賙赐稍食。)谨按廪人二字不当重复。谨照原文廪人賙赐稍食改匪颁賙赐稍食。
其 其:《子集下·八字部》(古文)丌亓《唐韵》《集韵》《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宜切,□音碁。《韵会》指物之辞。《易·系辞》其旨远,其辞文。《诗·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语辞。《书·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诗·周南》灼灼其华。《玉篇》辞也。又姓。《韵会》汉阳阿侯其石。又《唐韵》《集韵》《韵会》□居之切,音姬。《韵会》语辞。《书·微子》若之何其。《诗·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记·郦生传》郦生食其者,□留高阳人也。〈注〉正义曰:郦食其,三字三音,读历异几。《前汉·楚元王传》高祖使审食其留侍太上皇。〈注〉师古曰:食音异,其音基。又山名。《前汉·武帝纪》四月,幸不其。〈注〉其音基,山名。《广韵》在琅邪。又地名。《韵会》祝其,即夹谷也。又《集韵》《韵会》居吏切。《正韵》吉器切,□音寄。《韵会》语已辞。《诗·桧风》彼其之子。通作记。《礼·表记》引《诗》彼记之子。又通已。《左传·襄二十七年》引《诗》彼己之子。又《韵会》或作忌。《诗·郑风》叔善射忌。
力 力:《子集下·力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林直切,陵入声。《说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劲健之形。《增韵》筋,力气所任也。《礼·聘义》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又《韵会》凡精神所及处,皆曰力。《孟子》圣人既竭目力焉,既竭耳力焉。又《韵会》物所胜亦曰力。《家语》善御马者均马力。《杜甫·张旭草书诗》溟涨与笔力。又勤也。《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前汉·司马迁传》力诵圣德。〈注〉师古曰:力,勤也。又《礼·坊记》食时不力珍。〈注〉力,犹务也。又《后汉·铫期传》身被三创,而战方力。〈注〉力,苦战也。又病甚曰力。《唐书·汲黯传》臣犬马病力。又为人役者曰力。《晋·陶潜·与子书》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又姓。《韵会》黄帝佐力牧之后。又《韵补》叶力蘖切,苓入声。《苏轼·香积寺诗》此峯独苍然,感荷祖佛力。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