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贤臣良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ǔ xián chén liáng成语简拼:ZXC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主賢臣良
成语解释
君主圣明,臣子忠诚。比喻上行下效。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主圣臣直、主明臣直、主圣臣良
成语接龙
主贤臣良→良莠淆杂→杂乱无章→章决句断→断章取义→义不容辞→辞富居贫→贫病交攻→攻大磨坚→坚忍不拔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主贤臣良”几个大字。
(2)成语主贤臣良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拱北中学的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主贤臣良”。
(4)蓝蓝写不出成语“主贤臣良”,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
(5)泸樟叔叔给艺祥和杨凡讲述了“主贤臣良”的成语故事。
(6)露露不会写成语“主贤臣良”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汉书·薛广德传》:『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主主:zhǔ 1、<名>君主;国君。《触龙说赵太后》:『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2、<名>一地方的长官。《隆中对》:『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3、<名>主人。《狼》:『场主积薪其中。』4、<名>事物的根本。《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这客。』5、<形>主要的。《狱中杂记》:『止主谋一二人立决。』6、<动>掌管;主持。《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7、<动>主张。《谭嗣同》:『力主变法。』8、<动>注重。《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9、<名>皇帝的女儿,『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宋弘传》:『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
贤贤:xián 1、<形>有道德的;有才能的。《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2、<名>有德有才的人。《过秦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3、<形>善;好。《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4、<形>胜于;甚于。《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贤达] 有德有才有声望的当地人士。
臣臣:chén 1、<名>俘虏;奴隶。《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2、<名>官吏;臣属。《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动>称臣;臣服。《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家,中不索交诸侯。』[又] <名使动>使……称臣;臣服。《毛遂自荐》:『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4、<名>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5、<名>秦汉以前在人面前表示谦卑的自称。《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荆轲刺秦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臣服] 1.以臣礼事君。《尚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于先王。』2.称臣降服。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臣节] 人臣的操守。[臣虏] 1.奴隶。2.奴役。[臣仆] 奴仆。[臣妾] 1.奴隶。《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满海内矣。』2.使为奴隶。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我也。』
良良:liáng 1、<形>好;良好;优良。《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2、<形>善良。《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3、<副>很;甚。《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4、<副>的确;确实。《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弼] 指贤良的辅臣。[良家] (1)关于经营的人家。(2)清白的人家。[良人] (1)善良的人。(2)平民。(3)夫或妻。
主主:《子集上·丶字部》(古文)丶宔《唐韵》之庾切《集韵》《韵会》《正韵》肿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贤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吕氏春秋》朝臣多贤,左右多忠,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又大夫之臣,称其大夫曰主。《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鱄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诸侯不自主婚,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又賔之对也。《礼·檀弓》賔为賔焉,主为主焉。又《左传·僖三十年》烛之武见秦伯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注〉郑在秦之东也。又宰也,守也,宗也。《易·系辞》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又神主,宗庙立以栖神,用栗木为之。《春秋传》虞主用桑,练主用栗。又匰主。《周礼·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则供匰主。〈注〉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又《礼·曲礼》居不主奥。〈疏〉主,犹坐也。又《晋语》阳子刚而主能。〈注〉上也。又姓。隋主胄,明主问礼。又主父,复姓。又《正韵》陟虑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注〉主,同注。考证:(《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鲋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谨照原文成鲋改成鱄。
贤贤:《酉集中·贝字部》(古文)臤贒《广韵》《正韵》户田切《集韵》《韵会》户千切,□音弦。《说文》多才也。《玉篇》有善行也。《易·鼎卦》大亨,以养圣贤。又《系辞》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书·大禹谟》野无遗贤。又《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又《礼·内则》若富,则具二牲献其贤者於宗子。〈注〉贤,犹善也。又胜也。《礼·投壷》某贤於某若干纯。〈注〉以胜为贤。又下见切,音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注〉贤,大穿也。又《韵补》叶下珍切。《诗·小雅》我从事独贤。叶上臣。《前汉·叙传》既登爵位,禄赐颐贤,布衾疏食,用俭饬身。
臣臣:《未集下·臣字部》《唐韵》植邻切《集韵》《韵会》丞真切,□音辰。事人之称。《说文》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缠也,励志自坚固也。《广韵》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仆。《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诗·小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前汉·王陵传》陈平谢曰:主臣。〈注〉文颖曰:惶恐之辞,犹今言死罪。晋灼曰:主,击也。臣,服也。言其击服。惶恐之辞。《通雅》发语敬谢之辞,犹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又姓。《奇姓通》唐臣悦,着平陈纪。又《韵补》叶音禅。《道藏歌》跻景西那东,肆觐善因缘。常融无地官,皆是圣皇臣。
良良:《未集下·艮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吕张切《正韵》龙张切,□音梁。《说文》善也。《广韵》贤也。《释名》良,量也。量力而动,不敢越限也。《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又《太甲》一人元良,万邦以贞。〈注〉元,大。良,善也。又《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朱注》良,易直也。又《尔雅·释诂》良,首也。又《博雅》良,长也。又《正韵》器工曰良。《礼·月令》陶器必良。《周礼·天官·王府》掌凡良货贿之藏。又《内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又《春官·巾车》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注〉作之有功有沽。〈疏〉精作为功则曰良。麤作为沽,则曰散也。又《博雅》良,牢,□也。又深也。《后汉·祭遵传》良夜乃罢。〈注〉良,犹深也。又良人,夫也。《仪礼·士昏礼》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东。〈注〉妇人称夫曰良。《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又夫称妇亦曰良人。《诗·唐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毛传》良人,美室也。◎按朱注云:良人,夫称也。与毛传异。又良久,颇久也。《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正韵》或以为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声轻,故转略为良。又病愈曰良愈。又能也。《左传·昭十八年》弗良及也。〈疏〉正义曰:良是语词。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又《左传·庄十六年》良月。〈注〉十月也。又《礼·少仪》仆者右带刃,负良绥,申之面。〈注〉良绥,君绥也。又《庄子·危言篇》尝视其良。〈注〉墓也。又《諡法》温良好善曰良。又姓。郑大夫良霄,汉长秋良贺。又王良,星名。又大良造,秦官名。又地名。《左传·昭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注〉下邳有良城县。又山名。《山海经》良余之山,其上多谷柞,无石。又草名。《博雅》黄良,大黄也。又强良,兽名。见《山海经》。又吉良,良马名。见《唐书·兵志》。又《古今注》萤火,一名丹良。又《韵会》里养切,音两。《周礼·夏官·方相氏》以戈击四隅,殴方良。〈注〉方良,罔两也。《释文》方言:罔良,音两。又《正字通》音亮。《古诗》良无盘石固。《李白·宴桃李园序》良有以也。考证:(《庄子·危言篇》往视其良。)谨照原书危言篇改列御寇。往视改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