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ǔ kè diān dǎo
成语简拼:ZKD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主客顛倒
成语解释
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颠倒了位置
近义词
主次不分
成语接龙
1、主客颠倒→倒绷孩儿→儿女成行→行不贰过→过而能改→改步改玉→玉成其美→美女簪花→花朝月夜→夜不闭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财有道→道边苦李→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不求甘→甘败下风→风不鸣条→条分节解→解骖[音cān]推食→食不暇饱→饱经沧桑→桑弧蒿矢→矢不虚发→发策决科→科头箕踞→踞虎盘龙→龙驰虎骤→骤不及防→防不及防→防不胜防→防萌杜渐→渐不可长→长傲饰非→非分之财→财殚力竭→竭诚相待→待价而沽→沽名钓誉→誉满天下→下笔如神→神兵天将→将本求利→利齿伶牙→牙牙学语→语不惊人→人才济济→济寒赈贫→贫病交攻→攻城略地→地崩山摧→摧锋陷坚→坚壁清野→野鹤孤云→云布雨施→施而不费→费财劳民→民胞物与→与虎谋皮
2、主客颠倒→倒背如流→流水游龙→龙飞虎跳→跳丸日月→月中折桂→桂折一枝→枝叶相持→持衡拥璇→璇霄丹阙→阙一不可→可有可无→无孔不入→入死出生→生财有道→道不相谋→谋臣武将→将功折罪→罪大恶极→极武穷兵→兵凶战危→危急存亡→亡国之音→音容如在→在天之灵
3、主客颠倒→倒持手板→板上钉钉→钉嘴铁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落他乡→乡书难寄→寄鴈传书→书缺有间→间不容发→发愤自厉→厉兵秣马→马足车尘→尘羹涂饭→饭牛屠狗→狗党狐朋→朋比为奸→奸掳烧杀→杀人如麻→麻痺不仁→仁义之兵→兵无血刃→刃迎缕解→解兵释甲
4、主客颠倒→倒持太阿→阿鼻地狱→狱货非宝→宝刀未老→老朽无能→能征惯战→战战惶惶→惶恐不安→安常履顺→顺风而呼→呼风唤雨→雨覆云翻→翻空出奇→奇光异彩→彩凤随鸦→鸦默雀静→静言庸违→违世绝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搥床→床头金尽→尽欢而散→散兵游勇
成语造句
(1)成语「主客颠倒」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昊涵大哥哥给慧鹏和汤莹讲述了“主客颠倒”的历史典故
(3)莉莉写不出成语“主客颠倒”,导致语文测试才考了97分。
(4)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主客颠倒”几个大字。
(5)你这样做是主客颠倒。
(6)小奎不会写成语“主客颠倒”的最后一个字。
(7)许家峪初中的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主客颠倒”。
成语出处
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颠倒。』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颠倒颠倒:1、[diāndǎo] (1)错乱。神魂颠倒。(2)命运不佳。思量起,是老亲合颠倒。――元·高明《琵琶记》。2、[diāndǎo] (1)上下易位;本末倒置。颠倒是非。(2)控制,迫害。被他颠倒有家难奔,有国难投。――《荡寇志》。(3)反复查点。那斗牛宫外,二十八宿,颠倒只有二十七位,内独少了奎星。――《西游记》。又: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到颠倒未决。――《红楼梦》。
主主:zhǔ 1、<名>君主;国君。《触龙说赵太后》:『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2、<名>一地方的长官。《隆中对》:『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3、<名>主人。《狼》:『场主积薪其中。』4、<名>事物的根本。《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这客。』5、<形>主要的。《狱中杂记》:『止主谋一二人立决。』6、<动>掌管;主持。《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7、<动>主张。《谭嗣同》:『力主变法。』8、<动>注重。《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9、<名>皇帝的女儿,『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宋弘传》:『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
客客:kè 1、<动>寄居他乡;旅居在外。《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2、<名>旅居在外的人。《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3、<名>宾客;客人。《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从外来。』4、<名>门客;食客。寄食于豪门贵族并为之效力的人。《信陵君窃符救赵》:『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也加兵谋魏十余年。』[又] <动>作食客;寄食于他。如『冯谖客孟尝君』。[又] <名意动>以客礼相待;以……为客。《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客我。』5、<名>朋友;友人。《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下,其客朱亥。』《荆轲刺秦王》:『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6、<名>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后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7、<名>客体;与主体相对而从属于主体的一方。《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颠颠:diān 1、<名>头顶。《诗经·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又] 物体的顶部。陶潜《归园田居》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动>倒下;跌倒。《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危而不持,颠而扶。』3、<名>通『癫』。精神失常。张籍《罗道士》:『持花歌咏似狂颠。』[颠踣] 跌倒。[颠饮] 狂饮。
倒倒:dǎo 1、<动>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动>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3、<动>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dào 1、<动>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2、<动>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倒于心。』3、<动>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倒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4、<副>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倒冠落佩] 指去官归隐。[倒灶] 做事不顺利。[倒持泰阿] 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倒屣] 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
主主:《子集上·丶字部》(古文)丶宔《唐韵》之庾切《集韵》《韵会》《正韵》肿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贤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吕氏春秋》朝臣多贤,左右多忠,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又大夫之臣,称其大夫曰主。《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鱄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诸侯不自主婚,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又賔之对也。《礼·檀弓》賔为賔焉,主为主焉。又《左传·僖三十年》烛之武见秦伯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注〉郑在秦之东也。又宰也,守也,宗也。《易·系辞》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又神主,宗庙立以栖神,用栗木为之。《春秋传》虞主用桑,练主用栗。又匰主。《周礼·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则供匰主。〈注〉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又《礼·曲礼》居不主奥。〈疏〉主,犹坐也。又《晋语》阳子刚而主能。〈注〉上也。又姓。隋主胄,明主问礼。又主父,复姓。又《正韵》陟虑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注〉主,同注。考证:(《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鲋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谨照原文成鲋改成鱄。
客客:《寅集上·宀字部》《唐韵》苦格切《集韵》《韵会》《正韵》乞格切,□坑入声。《说文》寄也。从宀各声。又《广韵》賔客。《周礼·秋官》大行人掌大賔之礼,及大客之仪。〈注〉大賔为五等诸侯,大客即其孤卿。又《司仪》诸公相为賔,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又主客。《礼·郊特牲》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又《左传·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后也,於周为客。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又外□亦曰客。《易·系辞》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又姓。《正字通》汉客孙,广德人。又叶苦各切,音恪。《诗·小雅》所谓伊人,於焉嘉客。叶上夕藿。夕音削。又《楚辞·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翺翔之焉薄。考证:(《礼·郊特牲》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也。)谨照原文也改焉。(《易·系辞》重门击柝,以御暴客。)谨照原文御改待。
颠颠:《戌集下·页字部》《唐韵》都年切《集韵》《韵会》《正韵》多年切,□音□。《说文》顶也。《尔雅·释言》颠,顶也。〈疏〉谓头上也。《诗·秦风》有马白颠。〈传〉白颠,的颡也。〈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又《玉篇》山顶曰颠。《苏轼·琴操》山有时而童颠。又本末曰颠末。《陆机·文赋》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注〉言先后失序也。又《小尔雅》殒也。《释名》倒也。《书·微子》告予颠隮。〈疏〉谓从上而陨。《庄子·人间世》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郭注》若遂与同,则是颠危而不扶持。《正字通》别作傎。又与癫同。狂也。《唐书·张旭传》旭大醉,呼叫狂走,以头濡墨而书,世号张颠。又地名。《左传·僖二年》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杜注:河东大阳县东北有颠軨阪。又县名。与滇同。《司马相如·上林赋》文成颠歌。〈注〉文颖曰:文成,辽西县名。颠,益州颠县。其人能作西南夷歌。颠,即滇字。又专一也。《庄子·马蹄篇》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陆德明·音义》颠颠,丁田反。崔云:专一也。又姓。晋有颠颉。见《左传》。又人名。《书·君奭》有若泰颠。又《集韵》亭年切,音田。颠颠,忧思貌。《礼·玉藻》丧容累累,色容颠颠。〈注〉忧思貌也。《释文》颠字又作□,音田。又丁年反。又与阗通。《礼·玉藻》盛气颠实扬休。〈注〉颠,读为阗。〈疏〉颠,塞也。《释文》阗音田。又《集韵》典因切。亦顶也。《司马相如·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夭蟜枝格,偃蹇杪颠。又《广韵》他甸切,瑱去声。与瑱同。《集韵》亦作□。考证:(《左传·僖二年》冀为不道入自颠軨。〈注〉虞地。《后汉·郡国志》河东郡大阳有颠軨阪。)谨按杜注无虞地二字。今据左传原文於入自颠軨下增伐鄍三门。下照杜注原文改杜注河东大阳县东北有颠軨阪。(又县名,与滇同。《司马相如·子虚赋》文成颠歌。注女颖曰文成。辽西县名。)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女颖改文颖。(《庄子》其字颠颠。)谨照原文其字改其视。(《上林赋》夭娇枝格,偃蹇杪颠。)谨照原文夭娇改夭蟜。
倒倒:《子集中·人字部》《广韵》《正韵》都皓切《集韵》《韵会》覩老切,□刀上声。什也。又绝倒,极笑也。《晋书·卫玠传》王澄有高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又倾倒。《杜甫诗》志士怀感伤,心胷已倾倒。又潦倒。《北魏书·崔瞻传》魏天保以后重吏事,谓容止蕴藉者为潦倒。瞻终不改。又《扬子·方言》大袴谓之倒顿。〈注〉今雹袴也。又《集韵》《韵会》刀号切《正韵》都导切,□音到。《诗·齐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礼·丧大记》小敛之衣,祭服不倒。〈注〉死者所用衣,多不尽着,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领,不倒也。《韩非子·难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又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乐观赋》或以驰骋,覆车颠倒。乌获扛鼎,千钧若羽。又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颠倒,为王来呼。呼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