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ǔ guān yì duàn
成语简拼:ZGY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主觀臆斷
成语解释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凭空想象
近义词
主观主义
成语接龙
1、主观臆断→断璧残圭→圭角不露→露尾藏头→头面人物→物以类聚→聚敛无厌→厌故喜新→新淫之声→声气相求
2、主观臆断→断缣片纸→纸醉金迷→迷花恋柳→柳亸莺娇→娇生惯养→养痈成患→患生肘腋→腋肘之患→患得患失
3、主观臆断→断章取义→义不反顾→顾全大局→局蹐不安→安土重居→居安资深→深山大泽→泽梁无禁→禁止令行
4、主观臆断→断章取义→义结金兰→兰言断金→金谷酒数→数长道短→短兵相接→接续香烟→烟波浩渺→渺无边际
5、主观臆断→断长续短→短衣窄袖→袖里藏刀→刀刀见血→血风肉雨→雨断云销→销魂荡魄→魄散魂飞→飞刍挽粒
成语造句
(1)才远大哥哥给芬钰和淑媛讲述了“主观臆断”的历史典故
(2)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主观臆断”几个大字。
(3)健健不会写成语“主观臆断”的最后一个字。
(4)凭个人的主观臆断是行不通的。
(5)小聪写不出成语“主观臆断”的拼音。
(6)智德中学的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主观臆断”。
(7)…设的专业,要么凭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要么依…
(8)读者由此可以看到,美国东岸或欧洲的趾高气扬及对其他文化的主观臆断是多么狭隘可笑。
(9)在去东方明珠的时候,索爷爷给他的孙囡和小外甥讲了『主观臆断』的典故。
(10)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凭借主观臆断来评论一个人的能力,不管任何人都是寸有所长的。
(11)耳听为虚,我承认我上次对江城的定义有些过于主观臆断了,今天的事情让我看到江城领导们的素质。
(12)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只有扩大民主,广开渠道,才能全面知人,公正识人。否则,闭目塞听,主观臆断,就不能知人善任。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臆断臆断:主观推断。晋葛洪《抱朴子·微旨》:『世人信其臆断,仗其短见,自谓所度,事无差错。』
主观主观:(1)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跟『客观』相对)。(2)不依据实际情况,单凭自己的偏见的(跟『客观』相对)。
主主:zhǔ 1、<名>君主;国君。《触龙说赵太后》:『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2、<名>一地方的长官。《隆中对》:『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3、<名>主人。《狼》:『场主积薪其中。』4、<名>事物的根本。《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这客。』5、<形>主要的。《狱中杂记》:『止主谋一二人立决。』6、<动>掌管;主持。《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7、<动>主张。《谭嗣同》:『力主变法。』8、<动>注重。《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9、<名>皇帝的女儿,『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宋弘传》:『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
观观:guān 1、<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辔。』2、<动>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观公子。』3、<动>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6、<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guàn 1、<名>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观之上。』2、<名>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3、<名>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臆臆:yì 1、<名>胸。陆机《演连珠》:『抚臆论心。』2、<动>主观想像猜测。《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臆断] 主观推断。
断断:duàn 1、<动>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动>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3、<动>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4、<动>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5、<动>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副>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断肠] 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 失群的孤雁。[断魂] 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 审理或判决罪案。
主主:《子集上·丶字部》(古文)丶宔《唐韵》之庾切《集韵》《韵会》《正韵》肿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贤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吕氏春秋》朝臣多贤,左右多忠,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又大夫之臣,称其大夫曰主。《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鱄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诸侯不自主婚,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又賔之对也。《礼·檀弓》賔为賔焉,主为主焉。又《左传·僖三十年》烛之武见秦伯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注〉郑在秦之东也。又宰也,守也,宗也。《易·系辞》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又神主,宗庙立以栖神,用栗木为之。《春秋传》虞主用桑,练主用栗。又匰主。《周礼·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则供匰主。〈注〉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又《礼·曲礼》居不主奥。〈疏〉主,犹坐也。又《晋语》阳子刚而主能。〈注〉上也。又姓。隋主胄,明主问礼。又主父,复姓。又《正韵》陟虑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注〉主,同注。考证:(《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鲋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谨照原文成鲋改成鱄。
观观:《酉集上·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玩切,官去声。《说文》谛视也。《韵会》所观也,示也。《易·观卦》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朱注》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传〉欲观示法象之服制。观,旧音官,陆音工唤切。《周礼·冬官考工记》□氏为量。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注〉以观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汉·宣帝纪》观以珍宝。《师古曰》观,示也。又容观,容貌仪观也。《礼·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又《尔雅·释诂》多也。《诗·周颂》奄观銍艾。〈笺〉奄,久。观,多也。一音官。又《尔雅·释宫》观谓之阙。〈注〉宫门双阙。〈疏〉雉门之旁名观。又名阙。《白虎通》上悬法象,其状巍巍然高大,谓之象魏。使人观之,谓之观也。《三辅黄图》周置两观,以表宫门。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左传·僖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注〉台上构屋,可以远观者也。又《广韵》楼观。《韵会》道宫谓之观。《史记·封禅书》仙人好楼居,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又太子宫有甲观。《前汉·成帝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又东观,汉秘书监。《后汉·安帝纪》诏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传记。〈注〉洛阳南宫有东观。一名蓬观。又京观,积尸封土其上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又《韵会》壮观,奇观,谓景趣壮丽,事端奇伟有可观者。又《字汇补》□也。《周礼·夏官·司爟注》今燕俗名汤□为观。又人名,国名。《竹书纪年》帝启十年,放季子武观于西河。〈注〉武观,即楚语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又县名,水名。《前汉·地理志》东郡有畔观县,胶东国有观阳县。《应劭曰》在观水之阳。又姓。《楚语》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又通作馆。《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灵圉燕於间馆。〈又〉虚宫馆而勿仞。《史记》《汉书》俱作观。又与鹳通。《庄子·寓言篇》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又《广韵》《集韵》古丸切《韵会》《正韵》沽欢切,□音官。《博雅》视也。《正字通》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易·观卦》初六童观。《朱子曰》卦以观示为义,爻以观瞻为义。《书·盘庚》予若观火。〈传〉我视汝情,如视火。郑康成读去声。《谷梁传·隐五年》公观鱼于棠。〈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关尹子·二柱篇》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又游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观也。又占也。《史记·天官书》观成潢。《晋灼曰》观,占也,潢,五帝车舍。又犹显也。《前汉·严安传》以观欲天下。《师古曰》显示之,使其慕欲也。又《韵会小补》区愿切,音劝。《礼·缁衣》在昔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注〉周田观,古文为割申劝。《陆德明·释文》观。依注读为劝。又叶古黄切,音光。《汲冢周书》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又叶规伦切,音均。《前汉·高彪诗》枉道依合,复无所观。先公高节,越可永遵。又叶居员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穷类,靡不博观。光润嘉美,世宗其言。又叶扃县切,涓去声。《扬雄·甘泉赋》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桥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无见。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考证:(又叶掌与切,音煮。《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朱注》观叶鱮,鱮音湑。)谨按观叶鱮朱注无此语。叶掌与切乃者字之音非观字之音。谨改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多也。韩诗作覩。
臆臆:《未集下·肉字部》《广韵》於力切《集韵》《韵会》乙力切《正韵》伊力切,□音亿。《说文》胷肉也。《广韵》胷臆。《史记·扁鹊传》因嘘唏服臆。又满也。《扬子·方言》臆,满也。〈注〉愊臆,气满之也。又抑也。《释名》臆犹抑也。抑气所塞也。又《集韵》隐己切,音譩。和醴酏为饮也。又《韵会》通作意。《史记·贾谊传》请以臆对。《汉书》作意。
断断:《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正韵》都管切《集韵》《韵会》覩缓切,□音短。《说文》作□。截也。《书·盘庚》乃断弃汝。〈传〉断,绝也。《诗·商颂》是断是迁。〈疏〉於是斩断之。又《广韵》《正韵》徒管切《集韵》《韵会》杜管切,□音□。绝也。《羣经音义》既绝曰断。《释名》断,段也。分为异段也。《易·系辞》其利断金。〈疏〉其纤利能断截於金。又《集韵》徒玩切《正韵》杜玩切,□音段。义同。又《广韵》丁贯切《集韵》《韵会》《正韵》都玩切,□音锻。决也。《易·系辞》以断天下之疑。〈疏〉决断天下之疑。又《书·秦誓》断断猗无他技。〈疏〉断断,守善之貌。又《周礼·地官·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敎,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取而断之。又《韵补》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诗》一病经四年,亲友书信断。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又叶徒眷切。《鲍照·拟古》居人掩闺卧,行子中夜饭。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