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ǔ yōu chén rǔ
成语简拼:ZYCR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主憂臣辱
成语解释
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主忧臣辱→辱国丧师→师出有名→名正言顺→顺水行舟→舟中敌国→国将不国→国富民丰→丰年稔岁→岁序更新→新亭对泣→泣下如雨→雨打风吹→吹影镂尘→尘羹涂饭→饭囊衣架→架肩接踵→踵趾相接→接踵比肩→肩摩踵接→接踵而来→来者不拒→拒之门外→外强中瘠→瘠己肥人
2、主忧臣辱→辱国丧师→师老兵破→破坚摧刚→刚正不阿→阿猫阿狗→狗走狐淫→淫词秽语→语妙天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旁苦李→李郭同舟→舟中敌国→国无二君→君子固穷→穷言杂语→语笑喧哗→哗世动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车羸马→马革盛尸→尸鸠之平→平易近民
3、主忧臣辱→辱国丧师→师老兵破→破绽百出→出处殊涂→涂歌里挕鷴风儛润→润屋润身→身败名隳→隳胆抽肠→肠肥脑满→满城风雨→雨愁烟恨→恨相见晚→晚生后学→学疏才浅→浅斟低唱→唱沙作米→米粒之珠→珠窗网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公说法→法海无边→边尘不惊
4、主忧臣辱→辱国丧师→师心自是→是非分明→明媒正礼→礼奢宁俭→俭腹高谈→谈古论今→今昔之感→感极涕零→零圭断璧→璧坐玑驰→驰魂宕魄→魄荡魂摇→摇尾乞怜→怜新弃旧→旧调重弹→弹觔估两→两全其美→美益求美→美女簪花→花街柳巷→巷议街谈→谈笑自若→若有所丧
5、主忧臣辱→辱国丧师→师严道尊→尊师贵道→道貌俨然→然荻读书→书香人家→家传户颂→颂古非今→今生今世→世世代代→代拆代行→行奸卖俏→俏成俏败→败鼓之皮→皮相之谈→谈空说有→有心有意→意出望外→外感内伤→伤心欲绝→绝其本根→根连株拔→拔宅上升→升官发财
成语示例
(1)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固以主忧臣辱,金革之义,不敢控辞;亦缘与将军知契素深,相须如左右手,倘得凭先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主忧臣辱”几个大字。
(2)鸿墐大哥哥给宋柯和柠皓讲了“主忧臣辱”的典故。
(3)玲玲不会写成语“主忧臣辱”的最后一个字。
(4)小策写不出成语“主忧臣辱”,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5)源潭镇中学的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主忧臣辱”。
成语出处
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主主:zhǔ 1、<名>君主;国君。《触龙说赵太后》:『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2、<名>一地方的长官。《隆中对》:『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3、<名>主人。《狼》:『场主积薪其中。』4、<名>事物的根本。《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这客。』5、<形>主要的。《狱中杂记》:『止主谋一二人立决。』6、<动>掌管;主持。《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7、<动>主张。《谭嗣同》:『力主变法。』8、<动>注重。《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9、<名>皇帝的女儿,『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宋弘传》:『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
忧忧:yōu 1、<动>忧虑。《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2、<名>让人忧虑的事情。《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愤] 忧愁愤懑。
臣臣:chén 1、<名>俘虏;奴隶。《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2、<名>官吏;臣属。《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动>称臣;臣服。《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家,中不索交诸侯。』[又] <名使动>使……称臣;臣服。《毛遂自荐》:『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4、<名>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5、<名>秦汉以前在人面前表示谦卑的自称。《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荆轲刺秦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臣服] 1.以臣礼事君。《尚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于先王。』2.称臣降服。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臣节] 人臣的操守。[臣虏] 1.奴隶。2.奴役。[臣仆] 奴仆。[臣妾] 1.奴隶。《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满海内矣。』2.使为奴隶。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我也。』
辱辱:rǔ 1、<名>耻辱。《岳阳楼记》:『宠辱皆忘,把酒临风。』2、<形>可耻。《五人墓碑记》:『其辱人贱行也,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动>辱没;受屈辱。《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动>侮辱;欺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5、<动>玷辱;辜负。《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6、<副>谦词。用于客套,意思是由于自己使对方受屈辱,可译为『承蒙』、『屈尊』、『劳驾』等。《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殽之战》:『君何辱讨焉?』
主主:《子集上·丶字部》(古文)丶宔《唐韵》之庾切《集韵》《韵会》《正韵》肿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贤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吕氏春秋》朝臣多贤,左右多忠,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又大夫之臣,称其大夫曰主。《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鱄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诸侯不自主婚,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又賔之对也。《礼·檀弓》賔为賔焉,主为主焉。又《左传·僖三十年》烛之武见秦伯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注〉郑在秦之东也。又宰也,守也,宗也。《易·系辞》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又神主,宗庙立以栖神,用栗木为之。《春秋传》虞主用桑,练主用栗。又匰主。《周礼·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则供匰主。〈注〉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又《礼·曲礼》居不主奥。〈疏〉主,犹坐也。又《晋语》阳子刚而主能。〈注〉上也。又姓。隋主胄,明主问礼。又主父,复姓。又《正韵》陟虑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注〉主,同注。考证:(《左传·昭二十八年》成鲋对魏舒曰,主之举也,近文德矣。)谨照原文成鲋改成鱄。
忧忧:《卯集上·心字部》《集韵》尤救切,音佑。《玉篇》心动也。◎按《说文》集韵皆训不动,惟玉篇训心动。从心从尤。似应玉篇为是。(忧)(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於求切《正韵》於尤切。本作□。今作忧。《说文》愁也。《尔雅·释诂》思也。〈疏〉忧者。愁思也。《书·洪范》六极,三曰忧。又疾也。《礼·曲礼》某有负薪之忧。〈注〉忧或为疾。又幽也。《易·乾卦》忧则违之。〈注〉谓时当幽隐也。又辱也。《易·系辞》小人道忧也。又居丧曰忧。《书·说命》王宅忧。又孕病曰忧。《晋语》文王在母不忧。又人忧则头低垂。《礼·曲礼》下于带则忧。〈注〉忧则低也。又幽忧曰癙忧。《诗·小雅》癙忧以痒。《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又姓。出《姓苑》。又《韵会》乌侯切,音讴。义同。《集韵》作□。又《集韵》《韵会》□於救切。《集韵》虑也。诗序,百姓见忧。徐邈读。又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见叔姫,使伯心忧。又叶衣虚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无忧。《黄庭经》三神之乐由隐居,倏忽游遨无遗忧。又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又叶一笑切,音要。《诗·王风》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又《唐风》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鹄,居号切。又叶於纠切,音黝。《晋语》商之衰也,其铭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只取忧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只离咎也。《集韵》本作□,或作懮。《说文》从心从页。页,首也。心忧则发白。又《字汇补》亦与□同。《说文》忧和之行也。引《诗》布政忧忧。后人以□愁之字从忧,遂以忧和之字从□,浸失六书之原矣。
臣臣:《未集下·臣字部》《唐韵》植邻切《集韵》《韵会》丞真切,□音辰。事人之称。《说文》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缠也,励志自坚固也。《广韵》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仆。《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诗·小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前汉·王陵传》陈平谢曰:主臣。〈注〉文颖曰:惶恐之辞,犹今言死罪。晋灼曰:主,击也。臣,服也。言其击服。惶恐之辞。《通雅》发语敬谢之辞,犹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又姓。《奇姓通》唐臣悦,着平陈纪。又《韵补》叶音禅。《道藏歌》跻景西那东,肆觐善因缘。常融无地官,皆是圣皇臣。
辱辱:《酉集下·辰字部》《唐韵》而蜀切《集韵》儒欲切,□音蓐。《广韵》耻也。《礼·曲礼》孝子不登危,惧辱亲也。又污也。《左传·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涂泥久矣。又屈也。《礼·曲礼》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注〉屈辱尊命之临也。又戮也。《说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时於封疆上戮之也。又姓,见《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