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良杂苦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ù liáng zá kǔ成语注音:ㄧㄩˋ ㄌㄧㄤˊ ㄗㄚˊ ㄎㄨˇ
成语简拼:YLZK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鬻良雜苦
成语解释
指出售货物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1)淙淙写不出成语“鬻良杂苦”,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2)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鬻良杂苦”几个大字。
(3)仙溪镇中学的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鬻良杂苦”。
(4)小灏不会写成语“鬻良杂苦”的最后一个字。
(5)芝豪叔叔给妙贞和于璎讲了“鬻良杂苦”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文选·张衡〈西京赋〉》:『而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薛综注:『良,善也,先见良物,价定,而杂与恶物,以期惑下士之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鬻鬻:yù 1、<动>卖。《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2、<动>买。《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zhōu<名>粥;稀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饭鬻餬口,并日而食。』
良良:liáng 1、<形>好;良好;优良。《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2、<形>善良。《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3、<副>很;甚。《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4、<副>的确;确实。《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弼] 指贤良的辅臣。[良家] (1)关于经营的人家。(2)清白的人家。[良人] (1)善良的人。(2)平民。(3)夫或妻。
杂杂:zá 1、<动>配合各种颜色。《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2、<动>搀杂;混杂。《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又] <名>乱糟糟的事。《归田园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形>不纯的;不同种类的。《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动>交错。《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5、<副>都;共。《愚公移山》:『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杂厕] 夹杂;混杂。[杂家] 古代九流之一,采众家之说而融为一家的学术流派。[杂流] 从事各种行业的人。[杂然] 纷纷;不整齐的样子。[杂糅] 混杂在一起。
苦苦:kǔ 1、<形>(味道)苦;甘、甜的反面。《苦斋记》:『味苦而微辛。』2、<动>劳苦;辛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又] <名>辛劳艰苦的事。《班超告老归国》:『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3、<形>艰苦;困苦。《兵车行》:『况复秦兵而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4、<形>痛苦;悲苦。《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动>苦于;被……所苦。《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6、<动>愁苦;忧愁。《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副>竭力;尽力。《谭嗣同》:『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苦手] 痛打。[苦言] 逆耳之言。[苦雨] 久下成灾之雨。[苦主] 被害人的家属。
鬻鬻:《亥集上·鬲字部》《唐韵》《集韵》□之六切,音祝。《说文》□也。〈注〉今俗作粥。《尔雅·释言》鬻,糜也。〈注〉淖糜。《仪礼·士丧礼》鬻余饭。〈注〉以饭尸余米为鬻也。《左传·昭七年》饘於是,鬻於是。〈注〉饘鬻,餬属也。又《集韵》《正韵》□余六切,音育。《左传·昭三年》有鬻踊者。〈注〉卖也。又《庄子·德充符》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音义》鬻,养也。又姓。《前汉·艺文志》鬻子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又《集韵》居六切,音鞠。《诗·豳风》鬻子之闵斯。〈传〉鬻,稚也。《朱传》养也。又《集韵》忙皮切,音糜。通作□□。又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又叶职律切,音□。《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间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良良:《未集下·艮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吕张切《正韵》龙张切,□音梁。《说文》善也。《广韵》贤也。《释名》良,量也。量力而动,不敢越限也。《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又《太甲》一人元良,万邦以贞。〈注〉元,大。良,善也。又《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朱注》良,易直也。又《尔雅·释诂》良,首也。又《博雅》良,长也。又《正韵》器工曰良。《礼·月令》陶器必良。《周礼·天官·王府》掌凡良货贿之藏。又《内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又《春官·巾车》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注〉作之有功有沽。〈疏〉精作为功则曰良。麤作为沽,则曰散也。又《博雅》良,牢,□也。又深也。《后汉·祭遵传》良夜乃罢。〈注〉良,犹深也。又良人,夫也。《仪礼·士昏礼》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东。〈注〉妇人称夫曰良。《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又夫称妇亦曰良人。《诗·唐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毛传》良人,美室也。◎按朱注云:良人,夫称也。与毛传异。又良久,颇久也。《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正韵》或以为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声轻,故转略为良。又病愈曰良愈。又能也。《左传·昭十八年》弗良及也。〈疏〉正义曰:良是语词。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又《左传·庄十六年》良月。〈注〉十月也。又《礼·少仪》仆者右带刃,负良绥,申之面。〈注〉良绥,君绥也。又《庄子·危言篇》尝视其良。〈注〉墓也。又《諡法》温良好善曰良。又姓。郑大夫良霄,汉长秋良贺。又王良,星名。又大良造,秦官名。又地名。《左传·昭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注〉下邳有良城县。又山名。《山海经》良余之山,其上多谷柞,无石。又草名。《博雅》黄良,大黄也。又强良,兽名。见《山海经》。又吉良,良马名。见《唐书·兵志》。又《古今注》萤火,一名丹良。又《韵会》里养切,音两。《周礼·夏官·方相氏》以戈击四隅,殴方良。〈注〉方良,罔两也。《释文》方言:罔良,音两。又《正字通》音亮。《古诗》良无盘石固。《李白·宴桃李园序》良有以也。考证:(《庄子·危言篇》往视其良。)谨照原书危言篇改列御寇。往视改尝视。
杂杂:《戌集中·隹字部》《广韵》徂合切《集韵》《韵会》昨合切,□音□。《说文》五彩相合也。《玉篇》糅也。《易·坤卦》夫□黄者,天地之亲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亲五色。又《礼·玉藻·亲带注》亲,犹饰也,即上之韠也。又《玉篇》同也。《广韵》集也。《易·系辞》亲物撰德。〈疏〉言亲聚天下之物。又《扬子·方言》碎也。《易·系辞》其称名也,亲而不越。〈疏〉辞理亲碎,各有伦序,而不相乖越。又《玉篇》厠也。又最也。又《广韵》帀也。又穿也。又鸟名。《尔雅·释鸟》爰居,亲县。〈疏〉爰居,海鸟也,一名亲县。又《集韵》七盍切《韵会》《正韵》七合切,□音囃。《公羊传·成十五年》诸大夫皆亲然曰:仲氏也,其然乎。《释文》亲,七合反,又如字。
苦苦:《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康土切《集韵》《韵会》孔五切,□音□。《说文》大苦,苓也。《诗·唐风》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陆玑云:生田及山泽中,得霜甜脃而美。《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四苦齐味。《自注》四苦:青苦、白苦、紫苦、黄苦。又味也。《书·洪范》炎上作苦。《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集韵》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汉·贾谊传》非徒病肿,又苦□盭。又《类篇》急也。又《博雅》怅也。又《扬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为快,犹以臭为香,治为乱,反覆用之也。又去声。《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乗[音chéng]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又果五切,音古。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辨其苦良。〈注〉谓分别缣白之麤细。《齐语》辨其功苦。〈注〉功,牢也。苦,脃也。《史记·五帝纪》河濵器皆不苦窳。〈注〉苦,麤也。又音怙。地名。《史记·老庄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监,义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