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yán cuì fā
成语注音:ㄓㄨ ㄧㄢˊ ㄘㄨㄟˋ ㄈㄚ
成语简拼:ZYC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朱顔翠發
成语解释
指青春年少。同『朱颜绿发』。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朱颜绿发、朱颜绿鬓
成语接龙
1、朱颜翠发→发人深思→思绪万千→千秋万代→代越庖俎→俎樽折冲→冲锋陷锐→锐不可当→当家理纪→纪群之交→交头接耳→耳熟能详→详星拜斗→斗筲之人→人心归向→向壁虚造→造端托始→始末缘由→由衷之言→言之成理→理所必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皮羊质→质伛影曲
2、朱颜翠发→发宪布令→令人作呕→呕心沥血→血肉横飞→飞云掣电→电掣星驰→驰高鹜远→远走高飞→飞眼传情→情意绵绵→绵言细语→语重心沉→沉著痛快→快心满意→意兴盎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檄而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阴如箭→箭在弦上→上窜下跳→跳梁小丑
3、朱颜翠发→发踪指示→示贬于褒→褒善贬恶→恶衣粗食→食言而肥→肥马轻裘→裘马轻肥→肥猪拱门→门墙桃李→李广未封→封豕长蛇→蛇食鲸吞→吞声饮泣→泣血捶膺→膺箓受图→图谋不轨→轨物范世→世态人情→情同一家→家反宅乱→乱七八糟→糟糠之妻→妻儿老少→少条失教
4、朱颜翠发→发踪指示→示贬于褒→褒衣危冠→冠屦倒施→施号发令→令不虚行→行步如飞→飞短流长→长绳系景→景入桑榆→榆次之辱→辱国丧师→师老兵疲→疲心竭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腹含和→和容悦色→色飞眉舞→舞文饰智→智周万物→物极必返→返朴还真→真赃实犯
5、朱颜翠发→发号布令→令行如流→流移失所→所向皆靡→靡靡之乐→乐不可言→言信行果→果行育德→德容言功→功一美二→二心两意→意合情投→投传而去→去邪归正→正言不讳→讳莫高深→深见远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舌掀簧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朱颜翠发”几个大字。
(2)海淀实验中学的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朱颜翠发”。
(3)华华写不出成语“朱颜翠发”,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4)蔻蔻不会写成语“朱颜翠发”的最后一个字。
(5)正南哥哥给滢湄和闫寒讲了“朱颜翠发”的故事。
成语出处
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朱颜朱颜:青春红润的面容,泛指女子的美貌。《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稚朱颜只。』三国魏曹植《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馀冠英注:『朱颜为美色。』
朱朱:zhū 1、<名>大红色。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动>涂成红色。《海瑞传》:『有势家丹朱其门。』3、<名>朱砂。矿物名,红色或棕红色,可入药,也可作颜料。白居易《白氏长庆集·自咏》:『朱砂贱如土,不解烧为丹。』[朱门] 古代王侯、权贵们大多用大红色涂染门户,因此,称豪门贵族为『朱门』。[朱颜] 青春红润的面容,泛指女子的美貌。
颜颜:yán 1、<名>前额。《素问·刺热论》:『心热病者颜先赤。』2、<名>面;脸。《醉翁亭记》:『苍颜白发。』3、<名>脸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颜行] 前列;前行。:『颜。』[颜色] (1)面容;脸色。(2)容颜,多指妇女的容貌。(3)色彩。
翠翠:cuì 1、<名>翠鸟。曹植《洛神赋》:『或拾翠羽。』2、<名>翡翠,一种绿色的宝石。3、<形>青绿色。《柳毅传》:『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鞭蕖》:『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4、<名>鸟尾上的肉。《礼记·内则》:『舒雁翠。』(郑玄注:『舒雁,鹅也;翠,尾肉也。』)[翠盖] 1.翠羽装饰的华盖。刘安《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niǎo),建翠。』2.形容枝叶状如华盖。元好问《后湾别业》诗:『童童翠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翠华] 1.皇帝仪仗中一种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建翠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2.指皇帝。白居易《骊宫高》:『翠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宫有松。』[翠辇] 帝王的车驾。《北史·突厥传》:『帝大悦,赋诗曰:「鹿塞鸿旗驻,龙庭翠回。」』[翠微] 1.青绿色的山气。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披翠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盘石而开襟,右临澄水。』2.山气青翠的样子。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翠,巍巍以峨峨。』3.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游客值春辉,金鞍上翠。』
发发:fā 1、<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3、<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4、<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5、<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6、<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7、<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8、<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9、<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10、<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11、<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12、<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3、<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14、<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15、<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16、<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17、<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18、<量>(1)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2)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發』。fà 1、<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发尽上指冠。』2、<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朱朱:《辰集中·木字部》《唐韵》章俱切《集韵》《韵会》钟输切《正韵》专於切,□音珠。《说文》赤心木,松柏之属。从木,一在其中。一者记其心。徐曰:木之为物,含阳於内,南方之火所自藏也。又《山海·西荒经》盖山之国有树,赤皮,名朱木。又朱赤,深纁也。《诗·豳风》我朱孔阳。〈注〉谓朱色光明也,寄位於南方。又朱儒,短小之称。《左传·襄四年》臧武仲败於邾。国人诵之曰:朱儒,朱儒,使我败於邾。或作侏儒。又姓。《统谱》颛顼之后封邾,后为楚灭,子孙去邑为朱。又望出吴郡。又《集韵》慵朱切,音殊。朱提,县名。《前汉·地理志》属犍为郡。考证:(国人歌之曰,朱儒朱儒,使我败於邾。)谨照左传原文 歌改诵。”
颜颜:《戌集下·页字部》《唐韵》五奸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奸切,□眼平声。《说文》眉目之间也。《诗·鄘风》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毛传》颜,额角丰满也。《左传·僖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黄帝素问》心热者,颜先赤。《扬子·方言》□、頟、颜,颡也。汝颍淮泗之间谓之颜。又帻颜。《舆服亲事》汉桓帝延熹中,京师作帻,皆颜短耳长,以为服妖。又那颜。外国语,犹华言大人。又商颜,山名。《前汉·沟洫志》引洛水至商颜下。〈注〉商山之颜,犹山额也。又孱颜,山高貌。《欧阳修诗》空碧更孱颜。又姓。《姓苑》出琅邪。鲁伯禽支庶,食采颜邑,因氏。又邾武公字颜,公羊称颜公,后遂为氏。又古通真韵,音银。《苏轼·祭韩忠献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颜。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翠翠:《未集中·羽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七醉切,音綷[音cuì]。《说文》青羽雀也。出鬰林。《尔雅·释鸟》翠鹬。〈注〉似燕,绀色。〈疏〉李巡曰:鹬一名曰翠,其羽可以为饰。樊光云:青羽。出交州。《前汉·贾山传》饰以翡翠。〈注〉雄曰翡,雌曰翠。又《南越王赵陀传》翠鸟干。《博物志》翡身通黑,惟胸前背上翼后有赤毛。翠身通青黄,惟六翩上毛长寸余青,其飞则羽鸣翠翡翠翡然,因以为名。又《礼·内则》舒雁翠。〈注〉舒鴈,鹅也。翠,尾肉也。又《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疏〉谓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名翠微。一说山气青缥色,故曰翠微。又姓。《急就篇注》翠氏,楚景萃之后也。避入关三迁,怀土逃匿,改姓为翠。考证:(又姓。《急就篇注》翠氏,楚晨之后也。)谨照原文楚晨改楚景萃。
发发:《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履也。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慎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宋赵□魏之间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又《后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又清发,水名。见《左传》。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真郡。发干县,属东郡。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着纲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鮁。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寘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