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ào duān tuō shǐ
成语简拼:ZDT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造端托始
成语解释
造:开始。指首先倡导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造端倡始
成语接龙
1、造端托始→始末缘由→由衷之言→言之成理→理所必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皮羊质→质伛影曲→曲里拐弯→弯腰捧腹→腹中兵甲→甲第连天→天高地下→下井投石→石烂海枯→枯木死灰→灰心丧意→意懒心灰→灰飞烟灭→灭顶之灾→灾难深重→重气轻生→生聚教训→训格之言
2、造端托始→始终不易→易口以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少分甘→甘败下风→风流雨散→散灰扃户→户告人晓→晓行夜宿→宿水飱风→风雨连床→床下安床→床头金尽→尽付东流→流言飞文→文身断发→发踪指使→使心用幸→幸灾乐祸→祸中有福
3、造端托始→始终不易→易如破竹→竹柏异心→心痒难抓→抓破面皮→皮里抽肉→肉颤心惊→惊心骇目→目睫之论→论德使能→能谋善断→断袖之宠→宠辱不惊→惊愚骇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穿龈血→血流如注→注玄尚白→白头之叹→叹老嗟卑→卑躬屈膝→膝痒搔背→背恩负义
4、造端托始→始终若一→一路福星→星驰电发→发政施仁→仁义道德→德尊望重→重床迭架→架屋叠床→床笫之私→私谐欢好→好言好语→语近词冗→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风酾雨→雨过天青→青衫司马→马牛其风→风雪交加→加油添醋→醋海翻波→波流茅靡→靡靡之声→声嘶力竭
5、造端托始→始终若一→一贫如洗→洗眉刷目→目不斜视→视同拱璧→璧合珠连→连理分枝→枝干相持→持权合变→变化无常→常年累月→月夕花晨→晨兢夕厉→厉精图治→治国安民→民保于信→信赏必罚→罚不当罪→罪当万死→死乞百赖→赖有此耳→耳聪目明→明推暗就→就虚避实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造端托始”几个大字。
(2)铭新大哥哥给淑馨和纺瑾讲了“造端托始”的典故。
(3)任凤中学的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造端托始”。
(4)小儿写不出成语“造端托始”的拼音。
(5)小帆不会写成语“造端托始”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明·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吾惟尽造端托始之意,使后人可继而已者是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托始托始:[tuōshǐ] 即『託始』,借一事作为叙事的开端,即起源。託始于虞夏。――蔡元培《图画》;託始于希腊。
造端造端:[zàoduān] 开头;发端。
造造:zào 1、<动>到……去。《谭嗣同》:『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2、<动>制造;建造。《张衡传》:『复造侯风地动仪。』《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动>形成。《察变》:『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4、<动>制定。《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5、<动>做;行。《窦娥冤》:『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6、<名>世;代。《〈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满清末造……』[造次] (1)仓卒。(2)轻易。(3)鲁莽。[造化] (1)大自然的创造化育。(2)运气;幸运。[造物] 创造自然万物的神力。[造诣] (1)拜访。(2)学问、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端端:duān 1、<名>事物的一头或一方。《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2、<名>缘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3、<形>端正。《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4、<名>玄端。古代的一种玄色的礼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章甫,愿为小相焉。』5、<量>布帛的长度单位。桓宽《盐铁论》:『中国,端之缦。』6、<动>双手捧物。《红楼梦》:『只有伺侯端菜的几个人。』7、<副>终究;果真。苏轼《水龙吟》:『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端的] (1)果然;真的。(2)究竟;细情。[端倪] (1)头绪。(2)边际。(3)推测原委。[端详] (1)事情的始末;详情。(2)端庄安详。(3)仔细地看。
托托:tuō 1、<动>寄托;依靠。《滕王阁序》:『今兹捧袂,喜托龙门。』2、<动>托付;委托。《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动>假托;假借。《梅花岭记》:『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托庇] 托人福庇,旧时的客套话。[托大] 大意。
始始:shǐ 1、<动>开始。《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副>当初;起初。《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3、<副>才;方才。《孔雀东南飞》:『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造造:《酉集下·辵字部》(古文)艁《广韵》昨早切《集韵》《韵会》《正韵》在早切,□音皁。《增韵》建也,作也,为也。《易·乾卦》大人造也。《书·大诰》予造天役。〈注〉造,为也。言我之所为,皆天所役使也。又《正韵》始也。《书·伊训》造攻自鸣条。《周礼·天官·膳夫》卒食以乐彻于造。〈注〉谓造饮食处也。又上造,秦官爵名。《前汉·百官公卿表》二上造,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又《广韵》《韵会》《正韵》□七到切,音慥。《说文》就也。《诗·大雅》小子有造。《礼·王制》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又《正韵》诣也,进也。《书·盘庚》其有衆[音zhòng]咸造,勿亵在王庭。〈注〉衆[音zhòng]皆至王庭,无亵慢也。《周礼·地官·司门》凡四方之賔客造焉,则以告。又造次,急遽也。《论语》造次必於是。又祭名。《礼·王制》造乎祢。《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注〉祈祷之祭名造。又纳也。《礼·丧大记》大盘造冰。〈注〉造,犹内也。内与纳同。先纳冰盘中也。又造舟,比舟而渡也。《诗·大雅》造舟为梁。〈注〉天子造舟。〈疏〉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即今之浮桥。又《集韵》则到切,音竈。《史记·龟筴传》卜,先以造灼钻。〈注〉造谓灼龟烧荆之处。又《集韵》仓刀切,音操。进也。又叶此苟切,凑上声。《扬子·太□经》端往述来,遵天之造。无或攺作,遵天之丑。考证:(《周礼·天官·膳夫》卒食以彻于造。)谨照原文彻上增乐字。
端端:《午集下·立字部》(古文)端《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多官切,音偳。《说文》直也,正也。《礼·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注〉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汉·贾谊传》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传·隐元年注》上系天端。〈疏〉天端,即春也。春秋说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传·文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注〉端者,首也。人皆有仁义礼智之首,可引用之。又《广韵》绪也,等也。《扬子·方言》绪,南楚或曰端。又《增韵》审也。《战国策》郤疵对智伯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又专也。《战国策》敢端其愿。〈注〉端,犹专也。又布帛曰端。《礼·记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为端。《小尔雅》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疋。又《周礼·春官》其齐服有□端,素端。《郑司农注》衣有襦裳者为端。《谷梁传·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注〉端,□端之服。〈疏〉其色□,而制正幅无杀,故谓之□端。又地名。《山海经》号山,端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又国在流沙中者,墩端玺□。《史记·赵世家》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注〉端氏,泽州县也。《前汉·地理志》苍梧郡有端溪。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赐。又宫门名。《后汉·黄琼传》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注〉端门,太微宫南门也。又兽名。《后汉·鲜□传》禽兽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又《正韵》尺兖切。与喘同。《荀子·劝学篇》端而言。〈注〉端,读为喘。喘,微言也。又《韵会小补》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礼·玉藻》诸侯□端以祭,天子□端以朝,日于东门之外。〈注〉端,皆音冕。又《韵补》叶都元切。《陆机·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衆[音zhòng]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又叶多汪切。《杨戏赞秦子敕》正方受遣,豫闻后纲。不□不佥,造此异端。考证:(《礼·月令》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东门之外。)谨照原文月令改玉藻。
托托:《酉集上·言字部》《唐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拓。《说文》寄也。《扬子·方言》凡寄为托。《玉篇》凭依也。《增韵》委也,信任也。《谷梁传·定元年》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范注》诒托,犹假寄。《礼·檀弓》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郑注》寄也。《前汉·贾山传》聚庐而托处。《唐书·李积传》积既忠力,帝谓可托大事。《说苑·善说篇》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又《正字通》寓言也。《后汉·姜肱传》托以他辞,终不言盗。又州名。《唐书·地理志》陇右道有托州。又南诏官名。《唐书·南蛮传》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廪。又《韵会》或作侂。《说文》《论语》可以侂六尺之孤。今文作托。宋韩侂胄名取此。又或作寓。《礼·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注〉寓,寄也。或为托。又《集韵》陟嫁切,音吒。夸也。
始始:《丑集下·女字部》乨兘《广韵》《正韵》诗止切《集韵》《韵会》首止切,□音□。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毛诗序》是为四始。〈注〉风二雅颂也。《前汉·鲍宣传》日食于三始。〈注〉元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犹朝也。《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春秋法五始之要。〈注〉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又七始,华始,□乐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时之始。华始,万物英华之始。《汉·安世房中歌》七始华始,肃倡和声。又旬始,星名。《前汉·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马相如·大人赋》垂旬始以为幓。又山名。《山海经》东始之山多苍玉。又州名。属广汉郡,魏攺始州。宋攺隆庆府为始州。又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考证:(《汉·安世房中歌》七始华始,肃侣和声。)谨照原文侣改倡。(《司马相如·大人赋》垂旬始以为輽;车参。)谨照原文;车参;改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