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án cái shòu zhí
成语简拼:YCS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沿才授職
成语解释
根据人的才能委以相称的职务。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沿才受职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沿才授职”几个大字。
(2)丁丁写不出成语“沿才授职”,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3)平昌县镇龙中学的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沿才授职”。
(4)锐锋大哥哥给蓓玉和修蓉讲解了“沿才授职”的典故。
(5)小丹不会写成语“沿才授职”的最后一个字。
(6)选拔人才应该沿才授职,千万不能拍脑袋
(7)在去往沭阳县东关实验初中的火车上,元毅大哥哥给照晴和乖乖讲述了『沿才授职』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事,然后沿才授职,揆务公司。』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沿沿:yán 1、<动>顺着水道而下。《左传·文公十年》:『沿汉泝江。』[引] 顺着。陆机《文赋》:『沿波而讨源。』2、<动>沿袭。《宋书·恩幸传》:『因此相沿,遂为成法。』
才才:cái 1、<名>才能。《与吴质书》:『其才学足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又] <名意动>以……为才;认为……有才。《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面才。』2、<名>有才能的人。《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副>刚刚;仅仅。《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4、能『裁』。裁夺。《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于王,惟王才之。』5、通『财』。金仁杰《追韩信》三折:『恶了秦民,更掳掠民才。』[才笔] 文才。《魏书·裴延儁传》:『涉猎坟史,颇有才。』[才力] 1.财力。鲍照《芜城赋》:『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雄富,士马精妍。』2.才智与能力。《晋书·长沙王又传》:『又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绝人,虑心下士。』[才略] 才干与谋略,也作『材略』。《汉书·杜周传》:『窍见朱博忠信勇猛,才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才情] 才思;才华。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才百巧斗风光,却关雕花刻叶忙。』[才人] 1.有才能的人。王融《报范通直》:『三楚多秀士,江上复才。』2.宫中女官员,多为妃嫔的称号。杜甫《哀江头》:『辇前才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3.宋元称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话艺人为才人。[才子] 古指德才兼备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才子佳人] 称有才貌的男女。
授授:shòu 1、<动>授予;传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动>授予;给予。《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3、<动>任命;被任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
职职:zhí 1、<名>职责。《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名>职位。《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3、<动>执掌;主管。《管子·大匡》:『三十里置遽委焉,有司职之。』4、<动>任职为官。《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5、<名>赋税。《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6、<名>关键。刘知几《史通·叙事》:『史之烦芜,职由于此。』[职掌] (1)主管。(2)所主管的工作。
沿沿:《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与专切《集韵》《韵会》余专切,□音铅。《说文》沿,缘水而下也。《书·禹贡》沿于江海。〈传〉顺流而下曰沿。又循也。《礼·乐记》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注〉沿犹因述也。〈疏〉谓因而更攺也。又《集韵》沇,古作〈氵□〉,即沿字。注详四画。俗作□。考证:(《乐记》礼乐之情,故明王以相沿也。)谨照原文情下增同字。
才才:《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昨哉切《集韵》《韵会》《正韵》墙来切,□音裁。《说文》草木之初也。从丨,上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书正伪》才,木质也。在地为木,既伐为才,象其枝根斩伐之余。从木省。别作材,非。又天地人为三才。《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一曰能也。《礼·文王世子》必取贤敛才焉。《论语》才难,不其然乎。《前汉·武帝纪》其令州县举茂才异等。《唐书·百官志》择人以四才。《邵尧夫曰》临大事然后见才之难。才者,天之良质也,学者所以成其才也。又质也,力也。《诗·鲁颂》思无期,思马斯才。〈传〉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尔殊也。《近思录》性出於天,才出於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又姓。明尙书才宽。又《集韵》通作材。《说文》材,水挺也。从木,才声。《徐曰》木劲直可用,故曰入山抡可为材者。人之有才,义出於此。又《正韵》与才通。古用才为才始字。《晋书·谢混传》才小冨贵,便豫人家事。又与裁通。《战国策》惟王才之。又与财通。《前汉·扬雄传》财足以奉宗庙。又《集韵》将来切,与哉同。亦始也。《尔雅·释诂疏》哉,古文作才。以声近,借为哉始之哉。又作代切,音再。义同。又叶即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忧。
授授:《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受上声。《说文》予也。《广韵》付也。又《集韵》承呪切,音寿。义同。《诗·郑风》还,予授子之粲兮。《礼·曲礼》男女不亲授。《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前汉·翟方进传》当大都授时。〈注〉总集诸生,大讲授也。又姓。汉有授异众。《集韵》或作□。唐武后改作□。武后造授字,以□为正,□、□、□□伪。
职职:《未集中·耳字部》《广韵》之弋切《集韵》《韵会》质力切,□音织。《说文》记微也。《徐曰》国有六职,皆主记事之微也。《增韵》执掌也。《尔雅·释诂》职,主也。《博雅》职,事也。《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间民,无常职。〈注〉谓无事业者。《史记·张丞相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注〉职,主也。志,旗帜也。谓掌旗帜之官也。又《尔雅·释诂》职,常也。又贡也。《左传·襄二十八年》共其职贡。《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注〉职,贡也。又专也。《诗·大雅》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注〉专由小人,名为直谅。而实善背也。又《扬子·方言》怜职,□也。言相□怜者,吴越之间谓之怜职。又职职,多也。《庄子·至乐篇》万物职职。又姓。《姓谱》周礼有职方氏,后因官为氏。《风俗通》汉山阳令职洪之后。又《集韵》敌德切,音特。杙也。周官有职人。戚兖读。或作樴樲。又《集韵》逸织切,音弋。义同。又与帜同。《史记·叔孙通传》於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注〉职,音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