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án mén chí bō
成语注音:ㄧㄢˊ ㄇㄣˊ ㄔㄧˊ ㄅㄛ
成语简拼:YMCB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沿門持鉢[音bō]
成语解释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乞讨
近义词
托钵沿门、沿门托钵
成语示例
(1)明·洪应明《菜根谭》:『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成语造句
(1)斌斌不会写成语“沿门持钵”的最后一个字。
(2)大双写不出成语“沿门持钵”的拼音。
(3)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沿门持钵”几个大字。
(4)梦欢叔叔给丽苹和庞淼讲述了“沿门持钵”的成语故事。
(5)郑屯镇郑屯中学的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沿门持钵”。
(6)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成语出处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钵,仰息他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沿沿:yán 1、<动>顺着水道而下。《左传·文公十年》:『沿汉泝江。』[引] 顺着。陆机《文赋》:『沿波而讨源。』2、<动>沿袭。《宋书·恩幸传》:『因此相沿,遂为成法。』
门门:mén 1、<名>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出入口。《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又] <名>家门。《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又] 形状或作用似门的东西。《徐霞客洗游记》:『洞门甚隘。』2、<名>做事的方法、途径、关键。《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3、<名>家族;派别。《三国志·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门也。』《论衡·问孔》:『孔门之徒七十二子,才胜今之儒。』4、<名>类别;门类。《旧唐书·杜佑传》:『书凡九门,计二百卷。』
持持:chí 1、<动>拿着;握着;抓着。《狼》:『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2、<动>拉,牵。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选老躄者一人持马。』3、<动>把持,掌握。《狱中杂记》:『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4、<动>操持,治理。《察今》:『悖乱不可以持国。』5、<动>扶持。《柳毅传》:『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6、<动>保持,维持。《苏武》:『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7、<动>抱着,坚持。《赤壁之战》:『诸人持议,甚失孤望。』8、<动>携带,带着。《西门豹治邺》:『以故多持女远逃亡。』9、<动>控制,挟持。《童区寄传》:『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10、<动>对立,对峙。《赤壁之战》:『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持操] 保持气节操守。[持衡] 1.用秤称物。《新唐书·李石传》:『天下之势犹持然,此首重则彼尾轻矣。』2.比喻评量人才。岑参《奉和相公发益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持持。』[持衡拥璇] 比喻掌握国家权柄。衡、璇,北斗七星中二星名。《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放勋驭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放勋:尧的号。重华:舜的号。)[持寄] 以物寄赠友人。[持两端] 动摇不定,怀有二心。《汉书·萧望之传》:『乌孙持,亡坚约,其效可见。』(亡:无。)[持禄养交] 结交权贵以保持禄位。《管子·明法》:『小臣持,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持平] 主持公道,不偏袒任何一方。[持衰] 不梳洗,不吃肉,不近女色。[持重] 1.掌握重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2.稳重;慎重。《汉书·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3.封建宗法制规定,承继主持宗庙祭祀为持重。《仪礼·丧服》:『持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钵钵:bō(1)陶制的器具,形状象盆而较小,用来盛饭、菜、茶水等。(2)钵盂。[钵多罗之省,梵pātra]
沿沿:《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与专切《集韵》《韵会》余专切,□音铅。《说文》沿,缘水而下也。《书·禹贡》沿于江海。〈传〉顺流而下曰沿。又循也。《礼·乐记》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注〉沿犹因述也。〈疏〉谓因而更攺也。又《集韵》沇,古作〈氵□〉,即沿字。注详四画。俗作□。考证:(《乐记》礼乐之情,故明王以相沿也。)谨照原文情下增同字。
门门:《戌集上·门字部》《唐韵》莫奔切《集韵》《正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音扪。《说文》闻也。从二户,象形。《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博雅》门,守也。《释名》扪也。言在外为人所扪摸也。《易·同人》同人于门。〈注〉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於门也。《书·舜典》賔于四门,四门□□。〈传〉四门,四方之门。《礼·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注〉王行止食息,张帷为宫,树旌以表门。〈又〉设车宫辕门。〈注〉王止宿险阻之处,车以为藩,则仰车以其辕表门。今慕府亦称辕门,牙门。《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注〉天子九门:关门、远郊门、近郊门、城门、臯门、雉门、应门、路门、寝门,亦曰库门。又谯门,城上为高楼以望者。《前汉·□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又桥门,国学门也。《后汉·儒林传》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又师门。《后汉·桓荣传》上则通达经旨,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又《通监》唐狄人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或谓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又《正字通》世族盛着曰门望。韩显宗疏,言门望者祖父之遗烈。又凡物关键处,皆谓之门。《易·系辞》道义之门。〈疏〉物之得宜,从此易而来,故云道义之门,谓与道义为门户也。又《老子·道德经》衆[音zhòng]妙之门。又期门,勇士也。《后汉·谯□传》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注〉前书,武帝微行,常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赋》期门佽飞,列刃攒鍭。又官名。《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后汉·百官志》黄门侍郞六百石,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又〉门大夫六百石。〈注〉汉官曰:门大夫二人,选四府掾属。又《周礼·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注〉将代父当门者也。《左传·襄十一年》大夫诸司门子勿顺。又地名。《左传·襄二十七年》托於木门。〈注〉木门,晋地《史记·项羽纪》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孟康注》在新丰东十七里。又《秦本纪》败三晋之师於石门。《一统志》在平阳府解州东南白径岭,踰中条山,通陕州道,山岭参天,左右壁立,间不容轨,名曰石门。又鴈门,郡名。见《前汉·地理志》。又山名。《书·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传〉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后汉·逸民传》龎公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又《正字通》北方北极之山曰寒门。汉光武纪寒门注,师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凛然。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注〉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明则氏羌贡。《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又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艺,谓之门子。后因以为氏,后魏门文爱。又东门、西门、雍门、木门,俱复姓。《左传·宣十八年注》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氏。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又人名。《史记·秦始皇纪》使卢生求羡门高誓。〈注〉羡门,古仙人。《前汉·艺文志》逢门射法二篇。〈注〉即逢蒙。《荀子·正论篇》羿蠭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又《正字通》僧曰沙门桑门。《前汉·郊祀志》沙门,汉言息心削发,绝情欲,归於无为也。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楚辞·远游》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有成兮,此德之门。又叶眉贫切,音珉。《诗·邶风》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叶下贫。《荀卿·云赋》往来惽惫,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门。考证:(《周礼·大司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谨照原文大磬改大□。
持持:《卯集中·手字部》《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音治。《说文》握也。《广韵》执也。《诗·大雅·凫鷖序》持盈守成。〈疏〉执而不释谓之持,是手执之也。《礼·射义》持弓矢审固。《史记·秦始皇纪》大吏持禄取容。又把持也。《史记·酷吏传》宁成为任侠,持吏长短。又军持,汲水具,梵语也,犹华言缾。《陆游诗》游山双不借,取水一军持。〈注〉不借,草履名。又《正韵》□知切,音驰。义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陇西行》清白各异尊,酒上玉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