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溺自照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nì zì zhào成语简拼:YNZ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以溺自照
成语解释
溺:尿。撒泡尿自己好好照一下。比喻让他人自我检点,看够不够格。多含讥讽之意。
成语示例
(1)此等语何不以溺自照。又俞仲蔚古调本是名家,五言律亦不恶,沾沾为七言律不已,何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以溺自照”几个大字。
(2)惠惠写不出成语“以溺自照”的拼音。
(3)平遥中学校的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溺自照”。
(4)祥沣哥哥说了“以溺自照”的故事。
(5)小含不会写成语“以溺自照”的最后一个字。
(6)此等语何不以溺自照。又俞仲蔚古调本是名家,五言律亦不恶,沾沾为七言律不已,何也?见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
成语出处
宋·程颢、程颐《大全集拾遗》:『何不以溺自照面,看做得三路运使无?』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溺溺:nì 1、<动>淹没;落水。《察今》:『溺死者千有余人。』2、<动>沉湎而无节制;沉迷不悟。《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niào古『尿』字。《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溺音] 古人所谓淫乱的音乐。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照照:zhào 1、<动>照射;照耀。《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2、<动>发出。《滕王阁序》:『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3、<名>日光。《桃花扇·哀江南》:『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4、<动>察看。《后汉书·冯勤传》:『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戒。』5、<动>看镜中的影子。《晋书·王衍传》:『在车中揽镜自照。』[照会] (1)参照;对勘。(2)招呼;通知。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溺溺:《巳集上·水字部》《广韵》奴正切《集韵》《韵会》乃正切,□音惄。没也。《释名》死于水曰溺。溺,弱也,不能自胜也。《诗·小雅》载胥及溺。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礼·乐记》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又《集韵》昵角切,音搦。亦没也。又《唐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若。水名。《说文》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余波入于流沙。《书·禹贡》作弱水。又《集韵》奴吊切。与尿同,小便也。《史记·范睢传》宾客饮者,醉便溺睢。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照照:《巳集中·火字部》《唐韵》之少切《集韵》《韵会》《正韵》之笑切,□音诏。《说文》本作□。《增韵》明所烛也。《易·离卦》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书·泰誓》若日月之照临。又《正字通》北齐刘绦兄弟,父名照,一生不作照字,惟依火旁作炤。《广韵》同炤。《集韵》或省作昭。唐武后作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