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ú zhào shù jì
成语注音:ㄓㄨˊ ㄓㄠˋ ㄕㄨˋ ㄐㄧˋ
成语简拼:ZZS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燭炤數計
成语解释
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料事
成语接龙
1、烛照数计→计不反顾→顾名思义→义胆忠肝→肝髓流野→野心勃勃→勃然奋励→励精更始→始乱终弃→弃之度外→外强中瘠→瘠牛偾豚→豚蹄穰田→田畯野老→老马嘶风→风花雪夜→夜长梦短→短褐不完→完事大吉→吉光凤羽→羽翼已成→成羣集党→党坚势盛→盛气凌人→人事不省
2、烛照数计→计不旋跬→跬步千里→里出外进→进退失踞→踞炉炭上→上蒸下报→报应不爽→爽然若失→失张失智→智勇兼全→全心全意→意料之外→外柔内刚→刚柔相济→济世安人→人才难得→得手应心→心满愿足→足不窥户→户告人晓→晓以利害→害人不浅→浅斟低唱→唱对台戏
3、烛照数计→计不旋跬→跬步千里→里出外进→进退双难→难乎其难→难以置信→信口开河→河东三箧→箧书潜递→递兴递废→废寝忘餐→餐葩饮露→露往霜来→来之不易→易口以食→食不充饥→饥寒交至→至死不二→二惠竞爽→爽心悦目→目下十行→行云流水→水中着盐→盐梅之寄
4、烛照数计→计不旋跬→跬步千里→里出外进→进退为难→难鸣孤掌→掌上观文→文搜丁甲→甲第连云→云雾迷蒙→蒙面丧心→心照神交→交颈并头→头昏目晕→晕晕沉沉→沉灶生蛙→蛙鸣鸱叫→叫苦连天→天道人事→事过境迁→迁善改过→过眼云烟→烟消云散→散阵投巢→巢倾卵覆
5、烛照数计→计不旋跬→跬步千里→里勾外连→连昬接晨→晨炊星饭→饭糗茹草→草间求活→活眼活现→现钟不打→打人骂狗→狗屁不通→通儒达士→士饱马腾→腾声飞实→实逼处此→此中三昧→昧己瞒心→心慌意急→急如风火→火热水深→深思远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期艾艾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烛照数计”几个大字。
(2)芳芳不会写成语“烛照数计”的最后一个字。
(3)辉辉写不出成语“烛照数计”的拼音。
(4)龙可叔叔给韦珊和妤哲讲了“烛照数计”的历史故事。
(5)渠县第二中学的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烛照数计”。
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烛照烛照:[zhúzhào] 照耀;照亮。阳光烛照万物。
烛烛:zhú(1)蜡烛:火烛;洞房花烛。(2)<书>照亮;照见:火光烛天◇洞烛其奸。(3)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
照照:zhào 1、<动>照射;照耀。《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2、<动>发出。《滕王阁序》:『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3、<名>日光。《桃花扇·哀江南》:『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4、<动>察看。《后汉书·冯勤传》:『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戒。』5、<动>看镜中的影子。《晋书·王衍传》:『在车中揽镜自照。』[照会] (1)参照;对勘。(2)招呼;通知。
数数:shù 1、<名>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数虽多,甚未足量。』2、<数>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名>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名>方法;技艺;方术。《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数。』5、<名>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6、<名>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shǔ 1、<动>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数公子行日。』2、<动>数说;列举。《<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huò<副>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cù<形>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计计:jì 1、<动>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名>账薄。《汉书·黄霸传》:『使领郡钱谷计……以廉称。』[又] <动>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计于季氏。』3、<动>打算;盘算;谋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4、<动>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5、<名>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烛烛:《巳集中·火字部》《集韵》持中切,音虫。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虫。《字汇》俗作烛字。非。(烛)《唐韵》之欲切《集韵》《韵会》朱欲切,□音嘱。《说文》庭燎火烛也。《广韵》灯烛。《礼·曲礼》烛至起。《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又《玉篇》照也。《前汉·武帝纪》日月所烛,莫不率□。又《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注〉道光照也。《梁书·□文帝纪》太平玉烛,尔乃议之。又《楚辞·天问》日出不到烛龙何燿。又星名。《史记·天官书》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出,必有归国者。汉元凤四年,烛星见奎娄间。又南天烛,药名。赤者名文烛。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烛草。又石烛,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又姓。《左传·僖二十八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又去声。《前汉·武帝纪》见光集於云坛,一夜三烛。〈注〉服虔曰:烛,音炷。师古读如字。又《唐韵正》音朱。《张衡·东京赋》德寓天覆,辉烈光烛,狭三王之趢趗,轶五帝之长驱。又《唐韵正》后魏渴烛浑民,亦作可足浑民,又作可朱浑民。(烛)考证:(《前汉·武帝纪》见光集於云檀,一夜三烛。)谨照原文云檀改云坛。
照照:《巳集中·火字部》《唐韵》之少切《集韵》《韵会》《正韵》之笑切,□音诏。《说文》本作□。《增韵》明所烛也。《易·离卦》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书·泰誓》若日月之照临。又《正字通》北齐刘绦兄弟,父名照,一生不作照字,惟依火旁作炤。《广韵》同炤。《集韵》或省作昭。唐武后作曌。
数数:《卯集下·攴字部》《广韵》所矩切《集韵》爽主切,□音籔。《说文》计也。《易·说卦》数往者顺。《诗·小雅》心焉数之。《礼·曲礼》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又《博雅》责也。《左传·昭二年》使吏数之。〈注〉责数其罪。又《集韵》□阻切,音所。义同。又《广韵》色句切《集韵》《韵会》《正韵》双遇切,□音捒。算数也。《羣经音辨》计之有多少曰数。《类篇》枚也。《易·节卦》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疏〉数度,谓尊□礼命之多少。又《系辞》极数知来之谓占。〈疏〉蓍策之数。《书·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疏〉天之历运之数。《周礼·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数。〈注〉治数,每事多少异也。《后汉·律历志》隷首作数。〈注〉隷首,黄帝之臣。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色角切,音朔。频数也。《礼·祭义》祭不欲数,数则烦。又《尔雅·释诂》数,疾也。〈疏〉皆谓急疾也。又《集韵》苏谷切,音速。《礼·乐记》卫音趋数烦志。〈注〉趋数,读为促速,声之误也。《史记·贾生传》淹数之度兮,语余其期。〈注〉徐广曰:数,速也。又《集韵》《韵会》□趋玉切,音促。细也。《孟子》数罟不入洿池。《赵岐注》密细之纲。又《集韵》耸取切,音繏。数数,犹汲汲也。又所录切,松入声。汲水疾也。《庄子·天地篇》数如泆汤。又所六切,音缩。数数,迫促意。又仕角切,音浞。促也。又《韵补》叶先奏切。《陆机·宣猷堂诗》笃生我后,克明克秀。体辉重光,承规景数。
计计:《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古诣切《集韵》《韵会》《正韵》吉诣切,□音继。《说文》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数。会意。《左传·昭三十二年》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礼·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注〉书谓六书,计谓九数。《周礼·天官》小宰以六计弊羣吏之治。〈注〉弊,断也。〈疏〉六计,谓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为本,计其功过多少而听断之也。又《司会注》司会,主天下之大计。〈疏〉日计曰成,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史记·平准书》桑弘羊以计算用事。又《玉篇》谋也。《广韵》筹策也。《史记·项羽纪》项梁召诸别将会薛计事。又《淮阴侯传》计者,事之机也。又计簿。《左传·昭二十五年》臧会逸奔郈,鲂假使为贾正焉,计于季氏。〈注〉送计簿于季氏。《前汉·武帝纪》受计于甘泉宫。〈注〉受郡国所上计簿,若今之诸州计帐也。又计偕。《前汉·武帝纪》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注〉令所徵之人与上计者俱来也。又官名。《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师古注》专主计籍。《唐书·百官志》司计、典计、掌计各二人,给衣服、饮食、薪炭。又神名。《山海经》东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龙首,恒游於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有计斤县。《师古曰》即左传所谓介根也。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剑南道有计州。又姓。越有计然,后汉有计子勳。又《集韵》吉屑切,音结。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