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ǎo dà liáng
成语简拼:TD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挑大樑
成语英文:play the main role
成语解释
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比喻起骨干作用。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起骨干作用
近义词
扛大梁
成语造句
(1)成语「挑大梁」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福明叔叔给佩玲和萦雨讲解了“挑大梁”的历史故事。
(3)汉南区育才中学的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挑大梁”。
(4)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挑大梁”几个大字。
(5)小贝不会写成语“挑大梁”的最后一个字。
(6)小昊写不出成语“挑大梁”,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7)这个工程我来挑大梁。
(8)此后,更让他拥有了带兵挑大梁的权力,对左宗棠十分信任。
(9)十多年前混日子的人,我没有见过一个现在还在自己的单位挑大梁的。
(10)弹丸之地新加坡,国际商务挑大梁。别有洞天商务外,万千奇遇盼君来。
(11)次青平江勇只两千人,温甫的那几营才募集不久,不能挑大梁,江西靠的正是仁兄的这支人马。
(12)我觉得邵瑞方同志可以勇挑大梁嘛,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时候,我们应该敢于把重担交到年轻同志的肩上嘛。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大梁大梁:[dàliáng] (1)架在山墙或屋架上最高的一根横梁,也叫正梁、脊檩。(2)主要的任务或责任人。他在单位挑大梁。(3)战国时魏国都城,现河南省开封市。魏有隐士曰侯赢…为大梁夷门(东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挑挑:tiǎo 1、<动>拨;拨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又] 用条状的或用尖的东西挑出来。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2、<动>挑逗;引诱。《史记·项羽本纪》:『乃披甲持戟挑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tiāo<动>担;挑。陆游《自题传神》:『担挑双草屦,壁倚一乌藤。』
大大:dà 1、<形>与『小』相对。《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2、<形>重要的;重大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大任于斯人。』3、<形>年长的;排列第一的。《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副>表示范围广,数量多。《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副>表示程度深。《董宣执法》:『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tài 1、通『太』,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2、通『泰』,安定。《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大方] 大道理。引申为专家、内行。《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大成] 1.太平,和平。《左传·僖公十五年》:『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2.大有成就。《老子·四十五章》:『大若缺,其用不敝。』3.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孟子·万章下》:『孔子这谓集大。』
梁梁:liáng 1、<名>桥;桥梁。《庄子·马蹄》:『泽无舟梁。』2、<名>房梁。《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3、<名>我国古代国名和朝代名。《伶官传序》:『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梁昌] 处境狼狈;进退失据。
挑挑:《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吐雕切《集韵》《韵会》《正韵》他雕切,□音祧。《说文》挠也。一曰摷也。又器名。《仪礼·有司彻》二手执挑□枋,以挹湆,注于疏七。〈注〉挑谓之歃,读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挑者,秦人语也。《释文》汤尧反,又他羔反。又与佻通。偸薄也。《荀子·强国篇》其服不挑。又《增韵》杖荷也。俗谓肩荷曰挑。又取也。今拣选人物亦谓之挑。又《唐韵》《集韵》《韵会》□徒了切,音窕。引也,拨也。《博雅》疾也。一曰弄也。《史记·项羽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注〉擿娆敌求战,古谓之致师。《前汉·司马相如传》卓王孙有女文君,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注〉寄心於琴声,以挑动之也。亦与誂通。诱也,戏也。又《正韵》土了切,祧上声。义同。又《集韵》《韵会》□徒吊切,与掉同。振也摇也。又《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又抒物之器。或作抭。又《集韵》田聊切,音条。挠挑也。一曰搅也。《庄子·大宗师》登天游雾,挠挑无极。〈注〉宛转循环貌。或作□。
大大:《丑集下·大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正韵》度柰切,□音汏。小之对。《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庄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谓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又初也。《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注〉日初明,击鼓徵召学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礼·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又肥美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宾。〈注〉大,以肥美者特为脔,所以祭也。又过也。《战国策》无大大王。又长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疏〉大,长也。又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序官。又措大,士也。《书·言故事》穷措大,眼孔小,与钱十万贯,塞破屋子矣。又唐大,弓名,见《周礼·夏官》。又四大,地、水、火、风也,见《梵书·圆觉经》。又姓大。廷氏之后,见《风俗通》。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忲。易:大和大极。书、诗:大王大师。礼:大羹大牢。□音泰。又《广韵》《集韵》《韵会》□唐佐切,音□。《杜甫·天狗赋》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目以为大。又《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又叶徒计切,音第。《诗·大雅》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叶厉泄愒败。《正字通》杨慎曰:大无音一驾切者,韵书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驾切之音。《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考证:(《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治宾。)谨照原文治宾改授宾。”
梁梁:《辰集中·木字部》渿《唐韵》《集韵》《韵会》吕张切《正韵》龙张切,□音良。《说文》水桥也。《礼·月令》孟冬谨关梁。《诗·大雅》造舟为梁。《尔雅·释地》梁莫大于溴梁。又石绝水为梁。《诗·卫风》在彼淇梁。《礼·王制》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又鱼梁,水堰也。堰水为关空,承之以笱,以捕鱼。梁之曲者曰罶。《诗·齐风》敝笱在梁。《小雅》胡逝我梁。又《尔雅·释地》堤谓之梁。又屋脊柱曰栋,负栋曰梁。《尔雅·释宫》楣谓之梁。又冠梁,冠上横脊也。《汉大官令》冠两梁。又陆梁。《扬雄·甘泉赋》带干将而秉玉戚兮,飞蒙茸而走陆梁。〈注〉陆梁,乱走貌。又跳梁。《庄子·逍遥游》狸狌东西跳梁,中于机辟。又强梁。《金人铭》强梁者不得其死。《后汉·礼仪志》神名,能食鬼。又大梁,西方之宿。《尔雅·释天》大梁,昴也。又州名。《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又国名。周平王封少子康于夏阳,是谓梁伯。又大梁,地名。《史记》魏惠王徙治大梁。又山名。《诗·大雅》奕奕梁山。又吕梁,水名。《庄子·达生篇》孔子观于吕梁。又都梁,香草名,泽兰也。《荆州记》都梁山下生兰草,因以为名。又姓。《广韵》出安定、天水、河南三望。周梁鱣,汉梁鸿。复姓,梁丘、梁由。考证:(《诗·小雅》敝笱在梁。〈又〉胡逝我梁。)谨照原文小雅改齐风。又字改小雅。(《尔雅·释天》大梁,昴星。)谨照原文昴星改昴也。(《晋语》魏惠王徙都大梁。)谨按晋语无徒都大梁之文,今照史记魏世家将晋语改为史记。都字改为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