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ǎo chún liào zuǐ
成语注音:ㄊㄧㄠˇ ㄔㄨㄣˊ ㄌㄧㄠˋ ㄗㄨㄟˇ
成语简拼:TCL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挑脣料嘴
成语解释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同『挑牙料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吵架
近义词
挑牙料唇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挑唇料嘴”几个大字。
(2)赫赫写不出成语“挑唇料嘴”,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
(3)南部县建兴中学的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挑唇料嘴”。
(4)小超不会写成语“挑唇料嘴”的最后一个字。
(5)彦晨哥哥给君芸和湘吟讲解了“挑唇料嘴”的故事。
成语出处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挑挑:tiǎo 1、<动>拨;拨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又] 用条状的或用尖的东西挑出来。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2、<动>挑逗;引诱。《史记·项羽本纪》:『乃披甲持戟挑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tiāo<动>担;挑。陆游《自题传神》:『担挑双草屦,壁倚一乌藤。』
唇唇:chún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料料:liào 1、<动>计算;统计。《国语·周语》:『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2、<动>估计;估量。《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3、<动>料想;预料。《失街亭》:『男料街亭易取。』4、<名>材料;草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见草料场里火起。』5、<量>用于药剂丸药等。《林黛玉进贾府》:『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嘴嘴:zuǐ(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话:别多嘴。
挑挑:《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吐雕切《集韵》《韵会》《正韵》他雕切,□音祧。《说文》挠也。一曰摷也。又器名。《仪礼·有司彻》二手执挑□枋,以挹湆,注于疏七。〈注〉挑谓之歃,读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挑者,秦人语也。《释文》汤尧反,又他羔反。又与佻通。偸薄也。《荀子·强国篇》其服不挑。又《增韵》杖荷也。俗谓肩荷曰挑。又取也。今拣选人物亦谓之挑。又《唐韵》《集韵》《韵会》□徒了切,音窕。引也,拨也。《博雅》疾也。一曰弄也。《史记·项羽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注〉擿娆敌求战,古谓之致师。《前汉·司马相如传》卓王孙有女文君,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注〉寄心於琴声,以挑动之也。亦与誂通。诱也,戏也。又《正韵》土了切,祧上声。义同。又《集韵》《韵会》□徒吊切,与掉同。振也摇也。又《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又抒物之器。或作抭。又《集韵》田聊切,音条。挠挑也。一曰搅也。《庄子·大宗师》登天游雾,挠挑无极。〈注〉宛转循环貌。或作□。
唇唇:《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食伦切《韵会》船伦切《正韵》殊伦切,□音漘。《说文》口端也。《玉篇》口唇也。《释名》唇,缘也,口之缘也。《春秋·元命包》唇者,齿之垣。《谷梁传·僖三年》语曰:唇亡则齿寒。又牛唇,草名。《尔雅·释草》蕒,牛唇。〈注〉水蕮也。又《类篇》弥尽切,音泯。□合无波际貌。《集韵》或作□脗。《韵会》亦书作脤。脗原字从豕,不从勿作。
料料:《卯集下·斗字部》《广韵》落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音聊。《说文》量也。《史记·孔子世家》尝为季氏吏,料量平。又《广韵》度也。《玉篇》数也,理也。《增韵》计也。《周语》料民于太原。《史记·李斯传》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晋书·王□之传》当相料理。《左思·蜀都赋》卢跗是料。又《庄子·盗跖篇》料虎头,编虎须。〈注〉料,捋也。又《尔雅·释乐》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注〉料者,声清而不乱。又《广韵》《集韵》《韵会》□力吊切,音嫽。义同。又人物材质也。《杜甫诗》山色供诗料。又牛马所食刍豆。《唐书·李林甫传》立仗马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又《增韵》禄料也。
嘴嘴:《丑集上·口字部》《集韵》祖委切,音□。本作觜。与□□同。详□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