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ǎn yán shì chóu
成语简拼:TYSC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丗顔事讎
成语解释
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近义词
认贼作父
成语示例
(1)对于无法撤退的居民应该给以有力的政治教育和相当的组织,使得即使在日寇占领之下,亦能不靦颜事仇。▲《新华日报》1938.11.28
成语造句
(1)岑岑写不出成语“靦颜事仇”的拼音。
(2)固安镇中学的况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靦颜事仇”。
(3)浩林大哥哥给蔓赤和段淼讲述了“靦颜事仇”的历史典故
(4)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靦颜事仇”几个大字。
(5)小静不会写成语“靦颜事仇”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颜颜:yán 1、<名>前额。《素问·刺热论》:『心热病者颜先赤。』2、<名>面;脸。《醉翁亭记》:『苍颜白发。』3、<名>脸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颜行] 前列;前行。:『颜。』[颜色] (1)面容;脸色。(2)容颜,多指妇女的容貌。(3)色彩。
事事:shì 1、<名>事情。《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名>特指战事。《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3、<名>政治事务。《触龙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4、<动>从事;做。《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5、<动>侍奉;服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6、<量>件;样;种。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事。』
仇仇:chóu 1、<名>仇敌,敌人。《伶官传序》:『梁,吾仇也。』2、<名>仇恨,怨恨。《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动>报答,报复。《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主之憾。』4、<名>匹,同伴。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qiú 1、<名>同伴;伴侣。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一:『携我好仇,载我轻车。』2、配偶。曹植《浮萍篇》:『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3、对手。王粲《闲邪赋》:『横四海而无仇,超遐世而秀出。』4、姓。[仇隙] 1.仇人。范晔《后汉书·质帝纪》:『顷者,州郡轻慢宪防,竞逞残暴……恩阿所私,罚枉仇。』2.指仇怨。吴承恩《西游记》五十九回:『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仇雠] 仇人。刘商《胡笳十八拍·十五拍》:『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结恩信。』[仇方] 友邦;邻国。《诗经·大雅·皇矣》:『询尔仇,同尔兄弟。』[仇匹] 1.同伴;朋友。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诗》云「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仇」,此之谓也。』2.配偶。《朱子语类》卷八十一:『谓如此之淑女,方可为君子之仇。』
颜颜:《戌集下·页字部》《唐韵》五奸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奸切,□眼平声。《说文》眉目之间也。《诗·鄘风》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毛传》颜,额角丰满也。《左传·僖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黄帝素问》心热者,颜先赤。《扬子·方言》□、頟、颜,颡也。汝颍淮泗之间谓之颜。又帻颜。《舆服亲事》汉桓帝延熹中,京师作帻,皆颜短耳长,以为服妖。又那颜。外国语,犹华言大人。又商颜,山名。《前汉·沟洫志》引洛水至商颜下。〈注〉商山之颜,犹山额也。又孱颜,山高貌。《欧阳修诗》空碧更孱颜。又姓。《姓苑》出琅邪。鲁伯禽支庶,食采颜邑,因氏。又邾武公字颜,公羊称颜公,后遂为氏。又古通真韵,音银。《苏轼·祭韩忠献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颜。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事事:《子集上·亅字部》(古文)叓《唐韵》鉏吏切《集韵》《韵会》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广韵》使也,立也,由也。《释名》事,伟也。伟立也。凡所立之功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又《诗·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注〉三公也。又《诗·大雅》三事就绪。〈注〉三农之事也。又奉也。《礼·曲礼》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又营也,治也。《史记·曹参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又《广韵》《类篇》□侧吏切。事刃,与倳剚同。别见人部倳字注。又《韵补》叶逝支切,音时。《蔡邕词》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诗纸切,音始。《诗·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又叶疎语切,书上声。《韩非子·扬权篇》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又叶常御切,音树。《易林》虽愠不去,复职内事。考证:(《书·大禹谟》三事正德,利用后生。)谨按后字误刊。三事与下文六字亦不连。谨照原文改为六府三事允治。
仇仇:《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音求。匹也。匡衡引《诗》:君子好仇。同逑。《尔雅·释诂》仇,合也。〈注〉谓对合也。又怨敌也。《诗·秦风》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桓二年》师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又讐也。《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为韩报仇。又《尔雅·释训》仇仇,敖敖,傲也。《诗·小雅》执我仇仇。〈传〉犹謷謷也。又《释名》仇,矛讐也。所伐则平,如讨仇讐也。又姓。宋大夫仇牧。又章仇,复姓。隋有章仇太翼。又《集韵》恭於切《正韵》斤於切。□同□。《诗·小雅》賔载手仇。〈注〉以手挹酒也。又《韵补》叶渠之切,音奇。《诗·周南》公侯好仇。叶上逵。又叶强於切,音渠。《陆机·感丘赋》抨神爽以婴物兮,济性命而为仇。忘大暮於千祀兮,争朝荣於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