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o sān jiǎn sì
成语注音:ㄊㄧㄠˇ ㄙㄢ ㄐㄧㄢˇ ㄙㄧˋ
成语简拼:TSJS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挑三揀四
成语英文:pick and choose
成语解释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过分地挑剔
近义词
拣精拣肥、拣精剔肥、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挑挑拣拣、挑挑剔剔、挑幺挑六、挑三检四、挑三嫌四、吃肥丢瘦
成语示例
(1)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18章:『娶媳妇不要花钱,还挑三拣四吗?』
成语造句
(1)Susan在裙子堆里挑三拣四,却一件也没买。
(2)不要挑三拣四的,给什么就拿什么吧。
(3)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
(4)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挑三拣四”几个大字。
(5)大宝不会写成语“挑三拣四”的最后一个字。
(6)但对比现在这个女人到了40岁还在对结婚对象挑三拣四的年代,算是早婚了。
(7)但是欧洲别无选择:欠人家钱容不得挑三拣四。
(8)而卡尔斯鲁厄法庭对于如此用途的社区基金也比较不会挑三拣四。
(9)各级民政局也拒绝透露孤儿详细信息,他们有他们的无奈与底线,“孤儿不是商品,不可能让你们挑三拣四。”
(10)还有狗不会说对你做的饭挑三拣四。狗不抽烟或喝得烂醉如泥。
(11)好的工人可以对他们的工作挑三拣四,尤其是在那些高度竞争的经济特区。
(12)虹虹写不出成语“挑三拣四”,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
(13)坏蛋们和他们编写的程序可不会挑三拣四,只要有大量的恶意软件和漏洞存在,所有的服务器都会被一视同仁。
(14)嘉昊哥哥给宝锋和泓晓介绍了“挑三拣四”的成语典故。
(15)马鞍山培正学校的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挑三拣四”。
(16)年迈的夫妇连声辩解,“我们不是挑三拣四的人,哪怕是断了两个指头,手脚折了的,也成。”
(17)人们装腔作势地说我对他们的行为挑三拣四,而这样的行为仅仅是因为我的行为方式与众不同。
(18)如果你想按照这些约会规则去和新朋友约会的话,那么就是时候不要再对向你提出约会的人挑三拣四了。
(19)死亡是生命轮回的一部分,出生后眨眼间就要迎接它。你不能对它挑三拣四,挑选你喜欢的部分却丢弃剩余的。
(20)他们很高兴成为厨房集体的一份子,会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完成工作并且从不对工作挑三拣四。
(21)他们认为她会是受人欢迎的,温情的,随和的,而非挑三拣四难以追求的。
(22)我们应该改变那些对别人挑三拣四的习惯,而对别人适时地进行或多或少的积极评价。
(23)也许你当时所处的环境不允许你挑三拣四,但是昨天不一定就决定了今天。
(24)一直以来,庞氏骗局的成功依赖于不断增加的新受害者;操纵骗局的骗子们不会对他们的客户挑三拣四,并通常都以露骨方式的迅速网罗猎物。
(25)这是一个不错的架构——在下一步的讨论前我要先声明这一点,虽然似乎我一直在对CPU挑三拣四——因为对CPU工作特点而言,它做得相当好。
成语出处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幺不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挑挑:tiǎo 1、<动>拨;拨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又] 用条状的或用尖的东西挑出来。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2、<动>挑逗;引诱。《史记·项羽本纪》:『乃披甲持戟挑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tiāo<动>担;挑。陆游《自题传神》:『担挑双草屦,壁倚一乌藤。』
三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拣拣:1、jiǎn挑选:拣要紧的说。2、jiǎn同『捡』。
四四:[sì] (1)[乐]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挑挑:《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吐雕切《集韵》《韵会》《正韵》他雕切,□音祧。《说文》挠也。一曰摷也。又器名。《仪礼·有司彻》二手执挑□枋,以挹湆,注于疏七。〈注〉挑谓之歃,读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挑者,秦人语也。《释文》汤尧反,又他羔反。又与佻通。偸薄也。《荀子·强国篇》其服不挑。又《增韵》杖荷也。俗谓肩荷曰挑。又取也。今拣选人物亦谓之挑。又《唐韵》《集韵》《韵会》□徒了切,音窕。引也,拨也。《博雅》疾也。一曰弄也。《史记·项羽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注〉擿娆敌求战,古谓之致师。《前汉·司马相如传》卓王孙有女文君,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注〉寄心於琴声,以挑动之也。亦与誂通。诱也,戏也。又《正韵》土了切,祧上声。义同。又《集韵》《韵会》□徒吊切,与掉同。振也摇也。又《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又抒物之器。或作抭。又《集韵》田聊切,音条。挠挑也。一曰搅也。《庄子·大宗师》登天游雾,挠挑无极。〈注〉宛转循环貌。或作□。
三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拣拣:《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限切,音□。与柬同。选也,择也,分别之也。《魏志·袁绍传》博爱容衆[音zhòng],无所拣择。《逸周书》比党不拣。《旧唐书·懿宗纪》边方未静,深藉人才,宜令徐泗团练使,选拣召募官健三千人,赴邕管防戍。又汰拣。《张耒赠无咎诗》磨君古青铜,汰拣寄明辨。通作□。又郞甸切,音练。义同。或作□。
四四:《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息利切,音泗。《说文》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阴数次三也。《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间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伪□易,非四之本义也。又《集韵》息七切,音悉。关中谓四数为悉。○按《正字通》云平声音司,引《乐谱》四五读司乌,不知此特口变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