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shòu dì shè
成语注音:ㄊㄧㄢ ㄕㄡˋ ㄉㄧˋ ㄕㄜˋ
成语简拼:TSD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天授地設
成语解释
指天然形成。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事物自然形成
近义词
[同]天造地设、天生地设、鬼斧神工
成语接龙
1、天授地设→设身处地→地丑德齐→齐人攫金→金石之坚→坚韧不拔→拔树搜根→根牢蒂固→固若金汤→汤去三面→面缚衔璧→璧坐玑驰→驰魂宕魄→魄荡魂飞→飞米转刍→刍荛之言→言听计从→从善如登→登高望远→远见卓识→识涂老马→马上功成→成家立业→业精于勤→勤学苦练
2、天授地设→设身处地→地大物博→博闻辩言→言发祸随→随乡入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车羸马→马捉老鼠→鼠窃狗盗→盗名欺世→世俗之见→见事风生→生而知之→之死靡二→二分明月→月落星沈→沈着痛快→快意当前→前街后巷→巷议街谈→谈过其实→实与有力→力不自胜
3、天授地设→设身处地→地广人稀→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帮纬国→国计民生→生而知之→之死靡二→二仙传道→道义之交→交口赞誉→誉不绝口→口无择言→言近意远→远愁近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棘天荆→荆棘载途→途途是道→道高魔重
4、天授地设→设身处地→地主之仪→仪态万千→千难万苦→苦口婆心→心浮气躁→躁言丑句→句比字栉→栉比鳞差→差三错四→四时之气→气决泉达→达士通人→人之常情→情天孽海→海内无双→双足重茧→茧丝牛毛→毛骨悚然→然荻读书→书香人家→家道从容→容膝之地→地大物博
5、天授地设→设心处虑→虑周藻密→密不通风→风雨连床→床上施床→床上迭床→床头金尽→尽忠竭力→力尽筋疲→疲惫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头无尾→尾大难掉→掉舌鼓唇→唇焦舌敝→敝帷不弃→弃旧迎新→新婚宴尔→尔汝之交→交口称誉→誉不绝口→口诵心维→维民所止
成语示例
(1)宋·邵博《邵氏闻见後录·卷二五》:『凡登览而惝恍,俯瞰而峭绝,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尔。』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天授地设”几个大字。
(2)憨憨不会写成语“天授地设”的最后一个字。
(3)灵丘四中的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授地设”。
(4)小虫写不出成语“天授地设”的拼音。
(5)燕叔叔给路路和他的同学讲述了“天授地设”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十五:『凡登览而惝恍,俯瞰而峭绝,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尔。』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天授天授:[tiānshòu] 指上天所授予;天赋。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授授:shòu 1、<动>授予;传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动>授予;给予。《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3、<动>任命;被任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
地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设设:shè 1、<动>设置;设立。《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2、<动>陈设;安排。《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3、<动>筹划;谋划。《谭嗣同》:『而设法备贮弹药。』4、<形>完备;周密。《史记·刺客列传》:『居处兵卫甚设。』5、<连>假设;如果。《冯婉贞》:『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授授:《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受上声。《说文》予也。《广韵》付也。又《集韵》承呪切,音寿。义同。《诗·郑风》还,予授子之粲兮。《礼·曲礼》男女不亲授。《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前汉·翟方进传》当大都授时。〈注〉总集诸生,大讲授也。又姓。汉有授异众。《集韵》或作□。唐武后改作□。武后造授字,以□为正,□、□、□□伪。
地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
设设:《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识列切《集韵》《韵会》《正韵》式列切,□扇入声。《说文》施□也。从言从殳。殳,使人也。《徐曰》殳,所以驱遣使人也。会意。《博雅》合也。《玉篇》置也。《易·系辞》圣人设卦以观象。〈疏〉是施设其卦,有此诸象也。《诗·小雅》设此旐矣。〈注〉□也。《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注〉谓弹画也。〈疏〉谓置设。又《韵会》立也。《前汉·文帝纪》高帝设之,以抚四海。〈注〉置立也。谓立此法也。又大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中其茎,设其后。〈疏〉设,大也。谓从中以却稍大之后,大则于把易制也。又假借之辞。《战国策》今先生设为不宦。〈注〉设者,虚假之辞。《前汉·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又突厥别部典兵者曰设。《唐书·李子和传》突厥署子和为屋利设。〈注〉屋利者,一设之号也。又《韵会》唐制,诸郡燕犒将吏谓之旬设,今□事谓设□,公厨曰设厨。又姓,见《姓苑》。又叶书质切,音失。《诗·小雅》钟鼓既设,举酬逸逸。设叶逸。又叶式吏切,音试。《王赞·荀夫人诔》丧庭靡托,几筵虚设。躬当昏迷,事无荒滞。《六书故》亦作〈言□〉。铺□词说也。考证:(《战国策》今先王设为不宦。)谨照原文先王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