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shì zì wǒ mín shì,tiān tīng zì wǒ mín tīng成语简拼:TSZWMSTTZWMT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成语解释
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成语示例
(1)分明是天理人情的一段公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据此看去,明日的事,只怕竟有个八分成局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成语造句
(1)豆豆写不出成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拼音。
(2)井冈山中学的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3)娟娟不会写成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最后一个字。
(4)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几个大字。
(5)羊阿姨给大毛和他的同学讲述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故事。
(6)即曰一人造言,众人附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7)在去西藏大学的时候,抗阿姨给宝贝儿和他的同学讲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典故。
(8)分明是天理人情的一段公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据此看去,明日的事,只怕竟有个八分成局哩。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成语出处
《尚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自我自我:自己(用在双音词前面,表示这个动作由自己发出,同时又以自己为对象)。如:自我批评;自我改造;自我介绍。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视视:shì 1、<动>看。《世态炎凉》:『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2、<动>察看;视察。《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3、<动>治理;处理(公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4、<动>看待;对待。《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5、<动>看顾;照看。《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6、<名>视力;目光。《庖丁解牛》:『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7、<动>比较;比照。《五人墓碑记》:『其辱行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事] 官员到职工作;办公。[视学] (1)周代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为视学。(2)一辈子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我我:wǒ 1、<代>我;我们。2、<代>古代史家用来称本国或本朝。《曹刿论战》:『齐师伐我。』[我曹] 我辈;我们。[我生] (1)我的作为。(2)生我者,指母亲。
民民:mín 1、<名>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2、<名>人。《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
听听:tīng 1、<动>耳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马河入梦来。』2、<动>听从;接受。《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3、<动>听信。《屈原列传》:『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4、<动>听凭;听任。《王冕读书》:『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5、<名>听力;听闻。《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6、<动>治理;处理。《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7、<名>通『厅』,厅堂。《世说新语·政事》:『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听事] 处理政事。厅堂;官府办公的地方。[听讼] 审理诉讼;判案。[听政] 处理政务。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视视:《酉集上·见字部》眡□□□眎《集韵》时利切《韵会》是义切《正韵》时吏切,□音嗜。《说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视履考祥。《书·大甲》视远惟明。又《字汇》看待也。《左传·成三年》郑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又《博雅》效也。《书·大甲》视乃厥祖。〈疏〉言当法视其祖而行之。又《小尔雅》比也。《左传·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注〉欲比小国。《礼·檀弓》公室视丰□。〈疏〉言视者不正,相当比拟之辞也。又犹纳也。《礼·坊记》君子於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注〉不视,犹不纳也。又犹敎也。《仪礼·乡射礼》命释获者设中,遂视之。〈注〉视之,当敎之。又《释名》视,是也,察是非也。又《礼·曲礼》兔曰明视。〈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又《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郑注》明齐,当为明视,兔腊也。又《山海经》狄山有视肉。〈注〉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又山水名。《山海经》帝囷山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又〉葴山,视水出焉。〈注〉或曰视宜为瀙。瀙水今在南阳。又人名。《陶潜·羣辅录》伏羲六佐,其一曰视默,主灾恶。又姓,见《姓苑》。又通作示。《诗·小雅》视民不恌。〈笺〉视,古示字。《前汉·高帝纪》视项羽无东意。《史记》作示。《师古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字通用。又《广韵》承矢切《集韵》《韵会》善旨切《正韵》善指切,□嗜上声。义同。又《玉篇》看也。《书·洪范》五事,二曰视。〈疏〉视,常止反。又《诗·小雅》小人所视。叶上矢履。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我我:《卯集中·戈字部》《唐韵》五可切《集韵》《韵会》语可切,□俄上声。《说文》施身自谓也。《广韵》已称也。又称父母国曰我,亲之之词。《春秋·隐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贤人,着书名我子。又《说文》或说我,顷顿也。○按顷顿,义与俄同。然字书从无作俄音者,存考。又《韵补》叶与之切,音台。《扬子·太□经》出我入我,吉凶之魁。〈注〉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张衡·鲍德诔》业业学徒,童蒙求我。济济京河,实为西鲁。□,篆文我。
民民:《辰集下·氏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弥邻切,音泯。《说文》衆[音zhòng]萌也。言萌而无识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衆[音zhòng]。《书·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礼·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又四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又司民,星名。《周礼·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注〉司民,轩辕角也。《释文》轩辕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又官名。《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又民曹,汉官名。《后汉·百官志》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注〉《蔡质·汉旧仪》曰:典膳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又民部,今户部也。《文献通考》汉置尚书郞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至魏文帝,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吴有户部,晋有度支,皆主筭也。后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礼》之制,隋初有度支尚书,则幷[同并]后周民部之职。开皇二年,改度支为民部。永徽初,改民部为户部。又北方有比肩民,见《尔雅·释地》。南方有裸民,见《吕氏春秋》。又白民国,白身,背有角,乗[音chéng]之寿二千岁。羽民国,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国,其民皆生卵。毛民国,其民皆生毛。又有劳民、摇民、埙民、盈民、琶瘛Ⅱ饷裰罟跫渡胶>贰S趾酌窆顺と纾招星Ю铮肚钌衩卦贰贰S中眨缎赵贰贰S忠读谥校衾搿!断挠硐辶瓴佟泛樗咸欤旅癯畋I系塾桑崦挪蝗搿8缸拥浪ィ掂挡挥诚旅瘛S忠睹盅忧校裘摺!?杨方·合欢诗》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六书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对君而言者,《书》民惟邦本。是也。有别於在位而言者,《诗》宜民宜人。注:人谓臣,民谓衆[音zhòng]庶。是也。有对幽而言者,《论语》务民之义,《左传》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是也。有对已而言者,《诗》民莫不谷,我独于罹。是也。有对农而言者,《汉·食货志》粟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是也。况四民兼士农工商,岂力田始称民乎。《六书略》之说穿凿,不可从。
听听:《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宜引切《集韵》拟引切,□音齗。《说文》笑貌。《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亾是公听然而笑。《杨慎曰》听,古哂字。又《广韵》口大貌。《集韵》大口谓之听。又《广韵》牛谨切《集韵》语近切,□音□。亦笑貌。又《集韵》口谨切,音赾。又鱼斤切,音□。又逆乙切,音聉。义□同。又鱼其切,音疑。听嗞,口开貌。又鱼衣切,音沂。与□同。□嗞,媿貌。又《正字通》俗借为听字省文。(听)(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定切,音侹。《说文》聆也。《释名》听,静也。静,然后所闻审也。《书·太甲》听德惟聪。《仪礼·士昏礼》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又《广韵》待也。又受也。《左传·成十一年》郑伯如晋听成。〈注〉听,犹受也。又从也。《易·艮卦》不拯其随未退听也。〈疏〉听,从也。《左传·昭二十六年》姑慈妇听。又断也。《礼·王制》司寇正□明辟,以听狱讼。《周礼·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前汉·□法志》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又任也。《前汉·景帝纪》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又□也。《战国策》请为王听东方之处。〈注〉听,侦□之。又《唐韵》他丁切《集韵》《韵会》汤丁切《正韵》他经切,□音□。《集韵》聆也,听受也。中庭曰听事,言受事察讼於是。俗作□。毛氏曰:汉晋皆作听,六朝以来始加厂。又《韵补》叶傥阳切,音堂。《苏辙·读道藏诗》昔者惠子死,庄子笑自伤。微言不复知,言之使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