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yú fēi mìng
成语注音:ㄙㄧˇ ㄧㄩˊ ㄈㄟ ㄇㄧㄥˋ
成语简拼:SYF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死於非命
成语英文:die in one's boots成语日文非命(ひめい)の死を遂(と)げる,横死(おうし)する成语法文mourir d'une mort non naturelle成语德文ums Leben kommen
成语解释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近义词 飞来横祸
反义词 寿终正寝
成语接龙 1、死于非命→命蹇时乖→乖唇蜜舌→舌尖口快→快步流星→星灭光离→离心离德→德言工容→容光焕发→发蒙解缚→缚鸡之力→力学笃行→行思坐忆→忆苦思甜 →甜嘴蜜舌→舌剑唇枪→枪声刀影→影只形单 →单鎗匹马→马去马归→归正首丘→丘山之功→功德无量→量小力微→微为繁富
2、死于非命→命蹇时乖→乖嘴蜜舌→舌尖口快→快刀斩麻→麻姑献寿→寿山福海→海楛石烂→烂额焦头→头没杯案→案剑瞋目→目眩神摇→摇唇鼓喙→喙长三尺→尺寸千里→里出外进→进荣退辱→辱身败名→名存实亡→亡矢遗镞→镞砺括羽→羽扇纶巾 →巾国英雄→雄飞雌伏→伏首贴耳
3、死于非命→命里注定→定倾扶危→危言覈论→论列是非→非亲非故→故剑情深→深雠大恨→恨相知晚→晚节不保→保国安民→民保于信→信而有证→证据确凿 →凿饮耕食 →食荼卧棘→棘地荆天→天高听下→下坂走丸→丸泥封关→关门闭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死不易→易辙改弦
4、死于非命→命里注定→定于一尊→尊师贵道→道学先生→生死醉梦→梦想 颠倒→倒峡泻河→河落海干→干浄利落→落纸云烟→烟飞星散 →散兵游勇→勇而无谋 →谋臣如雨→雨栋风帘 →帘窥壁听→听其自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 →虎踞龙蟠→蟠屈缭纠→纠合之众→众口交詈 →詈夷为跖
5、死于非命→命若悬丝→丝来线去→去暗投明→明扬仄陋→陋巷箪瓢→瓢泼大雨→雨恨云愁 →愁潘病沈→沈腰潘鬓→鬓乱钗横→横扫千军→军临城下→下车伊始→始乱终弃→弃其馀鱼→鱼笺雁书 →书声朗朗→朗朗上口→口不择言→言气卑弱 →弱不禁风→风宿水餐→餐葩饮露→露红烟紫
成语示例 (1)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2)…酸么!请教仙姑:据这诗句看来,我们众姊妹将来死于非命的不一而足,难道都是生平造了大孽而遭此报么?』道…——清·李汝珍《镜花缘》
(3)…长梯;梯旁尸骸遍地,白骨如山,都因妄求此物,死于非命。章荭看了,暗暗点头,嗟叹不已。远远见那钱孔之内…——清·李汝珍《镜花缘》
(4)…十四岁,正好享用,何期这等向善,不得好报,乃死于非命?可叹!可叹!』…——明·吴承恩《西游记》
(5)…出材来,对唐僧四众磕头道:『师父!师父!寇洪死于非命,蒙师父至陰司救活,乃再造之恩 !』…——明·吴承恩《西游记》
(6)…端敬皇后、孝康皇后、贞妃、荣亲王四人,都是死于非命的,主子也因此而弃位出家。下这毒手之人,是宫中的…——当代·金庸《鹿鼎记》
(7)…子的子孙,又怎对得起这位受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死于非命的大明天子?』他本来声若洪钟,这一大声说话,更是…——当代·金庸《鹿鼎记》
(8)…必就察觉不出。——当代·金庸《鹿鼎记》
(9)…可,否则的话,冲撞了煞神太岁,这里一个个都要死于非命,这玩笑也开得的?好,你就和她拜堂成亲。』说着向…——当代·金庸《鹿鼎记》
(10)…竟会有此变故。刚才若不是小宝机智,大伙儿都已死于非命了……唉,可惜关二哥……』…——当代·金庸《鹿鼎记》
(11)…感激不尽。我毕生大愿,便是要亲眼见到这大汉奸死于非命。』九难见吴三桂呻吟矛底,全无抗拒之力,倒不愿就…——当代·金庸《鹿鼎记》
(12)…未和九难动过手,但十二名师弟尽数在她师徒手下死于非命,实是生平的奇耻大辱,此刻听韦小宝宣称九难被自己…——当代·金庸《鹿鼎记》
(13)…来,望丹墀阶沿青石上一头撞去,脑浆迸出,顷刻死于非命。可怜慕色如花女,化作含冤带血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4)…身首分为两处。你看杜子春,刚才挣得成家,却又死于非命,岂不痛惜可怜!游魂渺渺归何处?遗业忙忙付甚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5)…我,教汝富贵不可言尽;汝若害我,教你合家人口死于非命。』仔细听时,不是别处,却是鱼篮内叫声。计安道:…——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6)…明池掌,若放我,大富不可言;若害我,教我合家死于非命。」你却如何把它来害了?我这性命合休!』浑家见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7)…篮中,开口原说道:『汝若害我,教你合家人口,死于非命。只合计押番夫妻偿命,如何又连累周三、张彬、戚青…——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8)…教你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皆死于非命。』惊得许宣战战兢兢 ,半晌无言可答,不敢走近前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9)…意,佛眼相看;若不好时,带累一城百姓受苦,都死于非命!』许宣听得,心寒胆战,不敢则声。将了票子,闷闷…——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2003年87人因为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于非命,第二年,这一人数就猛增至589人。
(2)不管是谁,只要读了这位希腊哲学家所著诗选的第二卷,最终都会死于非命。
(3)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死于非命”几个大字。
(4)但很不幸那个大块头则要死于非命。
(5)而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北部,各游牧部落间因资源争夺而发生冲突,数十人死于非命。
(6)可能使用同类枪支的警察已经阻止了很多人死于非命。
(7)克隆也被认为是替代死于非命的亲人(通常是一个孩子)的一种方式。
(8)莲莲写不出成语“死于非命”,导致语文测试只考了97分。
(9)命运之神在朝他微笑,总算没有谁死于非命。
(10)人们挨踢,挨揍,偶尔还挨棍子,但从没有人死于非命。
(11)如果这个理论真有道理,那么将可卡因和海伦因混在一起应该导致high到爆棚而不是死于非命。
(12)他所在小队的人死了一半,指挥官也死于非命,幸存者被打散了,失去组织。
(13)特别武器:亚里士多德。不管是谁,只要读了这位希腊哲学家所著诗选的第二卷,最终都会死于非命。
(14)我们知道这十年来有多少美国士兵在战场上阵亡,但是我们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阿富汗和伊拉克平民死于非命。
(15)小美不会写成语“死于非命”的最后一个字。
(16)小说的结尾是,那男人坐在一座珠宝山上,手里提着刀,怀中抱着他深爱着的妻子死于非命的尸体,无助地将眼泪滴进魔法杯。
(17)要塞中学的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死于非命”。
(18)一个83岁的老人,在一个市中心的街道摔倒后脸朝下趴在冰冷的人行道上,将近半个小时没有过路人帮助他,最终死于非命。
(19)因为我要让杀害我的凶手知道我不是像他一样的懦夫,躲藏在人群中却使数以千计无辜的人死于非命。
(20)禹杰哥哥 给武可和馥雨讲解了“死于非命”的故事。
(21)在那里,人们认为吸血鬼是那些生来残疾或死于非命的人,在埋葬后,重新活过来去恐吓活着的人的生物。
(22)在我所拜访的地点的一英里之内,前一年有八个人死于非命。
(23)在中国,煤矿透水已经导致3000多人死于非命,中国的煤矿开采业的危险系数在世界上当属最高。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对人的吉凶祸福不可理解,为什么行善洁身的人会突然死去。孟子回答: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听天由命的,人必须承受天的正当的吉凶祸福。有人虽然潜心修身却死于非命,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非命 非命:[fēimìng] 遭遇祸害而死亡。死于非命。
死 死:sǐ 1、<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名>死去的人。《中山狼 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
于 于:yú 1、<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2、<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3、<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4、<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注] 『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非 非:fēi 1、<形>不对;不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 <形意动>认为……不对;非难;责怪。《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2、<副>不,不是。《齐桓晋文之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3、<副>除非;除了。《屈原列传》:『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4、<动>无;没有。《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如物也。』5、<助>表疑问语气,同『否』。《汉书·终军传》:『此言与实反者非?』fěi通『诽』,诽谤。《史记·李斯列传》:『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命 命:mìng 1、<动>差使;命令。《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2、<名>命令。《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名>命运;天命。《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名>生命。《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5、<动>命名。《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6、<动>任用。《越妇言》:『天子疏爵以命之。』[命笔] 执笔(写诗文或作画)。[命服] 帝王按等级赐给公侯、卿大夫等的制服。[命妇] 受到封号的妇女。[命世] 扬名于当世。[命途] 平生的经历。[命意] 寓意。
死 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于 于:《子集上·二字部》《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迂。《尔雅·释诂》于,曰也。又往也。《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诗·小雅》王于出征。又《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宜之见为大矣。又《聘礼》贿在聘于贿。〈注〉于读曰为。言当视宾之礼,而为之财也。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叙》因于解悲愁之辞。又未定之辞。《公羊传·僖二十八年》归于者何。归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韩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又于于,自足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又钟两口之间曰于。《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又《前汉·元后传》衣绦缘诸于。〈注〉大掖衣也。又《唐书·元德秀传》明皇命三百里内刺史县令,以声乐集,德秀惟乐工十人,聮[音lián,古同联]袂歌于蔿于。又草名。《尔雅·释草》茜,蔓于。〈注〉生水中。一名轩于。《司马相如·子虚赋》庵闾轩于。又木名。《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觡。又淳于,县名。今密州安丘县,古淳于国。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后,以国为氏,后因去邑为于。又淳于,宣于,鲜于,多于,□于,皆复姓。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见《魏书·官氏志》。又助语辞。《诗·召南》于沼于沚。《朱传》于,於也。《周易》《毛诗》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又《集韵》邕俱切,音纡。广大貌。《礼·檀弓》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亲者,未之有也。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又《正韵》休居切,与吁通。叹辞。《诗·周南》于嗟麟兮。考证:(《礼·聘礼》贿在聘于贿)谨按本书之例礼记谓之礼,此出仪礼不当称礼,谨省上礼字。(《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两铣谓之于。)谨照原文两铣改铣间。(《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船。)谨照原注木船改木觡。(《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仲尼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谨按周公至其君乎皆仲尼之言,此误於闻之上增仲尼二字,谨照原文周公上增仲尼曰三字,闻之上省仲尼二字。法于益于两于字照原文改於字。
非 非:《戌集中·非字部》《唐韵》甫微切《集韵》《韵会》匪微切,□音飞。《说文》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书·说命》无耻过作非。《易·系辞》辨是与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隐也。又《增韵》訾也。《孝经·五□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又《玉篇》责也。《前汉·魏相传》使当世责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经》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风俗通》非子,伯益之后。又《集韵》《韵会》《正韵》□□尾切,音斐。《集韵》本作诽。谤也。《前汉·食货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记·平准书》作腹诽。又《鼂错传》非谤不治。〈注〉非,读曰诽。又《韵会》方未切,音沸。本作诽。义同。
命 命:《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眉病切,鸣去声。《説文》使也。《书·尧典》乃命羲和。又《玉篇》敎令也。《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传〉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说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韵》大曰命,小曰令。上出为命,下禀为令。又《尔雅·释诂》命,告也。又《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禀受。《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注〉命者,生之极。《左传·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疏〉命虽受之天地,短长有本,顺理则寿考,逆理则夭折,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法则,以定此命,言有法,则命之长短得定,无法,则夭折无恒也。又《诗·周颂》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笺〉命,犹道也。又《诗·周颂》夙夜基命宥密。〈传〉命,信也。〈疏〉信顺天命。又《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疏〉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典命。〈注〉命,谓迁秩羣臣之书。又星名。《周礼·春官·大宗伯》司命。〈注〉文昌第四星。又《周语》襄王赐晋惠公命。〈注〉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以为瑞节。又《周语》襄王赐。晋文公命。〈注〉命,命服也。诸侯七命,冕服七章。又《前汉·张耳传》尝亡命游外黄。〈注〉师古曰:命者,名也。脱名籍而逃亡。又《前汉·李陵传》射命中。〈注〉师古曰:所指名处,即中之也。又《广韵》计也。又《广韵》召也。又叶眉辛切,音珉。《诗·鄘风》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又《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弥幷[同并]反,幷[同并]在庚韵,难与真韵相叶,疑应作弥賔反。又叶漭去声。《郭璞·山海经·不死国赞》有人爰处,员丘之上,赤泉驻年,神木养命。又《礼·大学》举而不能先命也。〈注〉命读为慢,声之误也。《释文》命音慢,武谏反。考证:(《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注〉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谨照原文注改疏。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