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ī háo bù chà
成语简拼:SHB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絲毫不差
成语解释
丝毫: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形容一点也不欠缺。
近义词
分毫不差、分毫不爽、分毫无爽、毫发不爽、不失分毫、不差累黍、丝毫不爽、毫厘不差、纤毫不爽、一毫不差、不失圭撮、不差毫厘、不差毫发、准确无误
成语接龙
1、丝毫不差→差堪自慰→慰情胜无→无所措手→手足重茧→茧丝牛毛→毛发丝粟→粟红贯朽→朽木不雕→雕虫篆刻
2、丝毫不差→差三错四→四面出击→击中要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风远遁→遁光不耀→耀祖荣宗→宗匠陶钧
成语示例
(1)手指一起,作势往兄长腰中点去,姿式劲道,与师伯所传丝毫不差。▲金庸《神雕侠侣》第十二回
(2)…认了?』又把眼来擦得十分明亮,再看时节,一发丝毫不差。却又想道:『莫不我睡了去,在梦儿里见他?』把眼…——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丝毫不差”几个大字。
(2)涵瑜叔叔给子茵和阑阀讲述了“丝毫不差”的成语故事。
(3)虹虹不会写成语“丝毫不差”的最后一个字。
(4)抗抗写不出成语“丝毫不差”的拼音。
(5)蒙蕾民族中学的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丝毫不差”。
(6)时尚界的一切差不多都是循环往复的:服饰、发型、饰品,以及形形色色的潮人,他们淡入淡出镜头的规律也丝毫不差。
(7)窦少君很快就被召见,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丝毫不差。
(8)肖华听了很是佩服,这女人果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猜得丝毫不差!
(9)手指一起,作势往兄长腰中点去,姿式劲道,与师伯所传丝毫不差。
(10)在去桶车初中的公车上,廷宇哥哥给暄妍和尚晏讲了『丝毫不差』的故事。
(11)我们可以把对手的分数计算得丝毫不差,可以为了比别人多做一道题而熬夜苦战。
(12)这时乾隆忽然想起来了,原来这和|的面貌,和已死的马佳妃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13)我搜肠刮肚地把我知道的欧洲语言的字汇都说出来,请这位诗人背诵,结果他完全按照我的次序丝毫不差地背诵如流。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陈纪·长城公下至德二年》:『于是以阳惠朗为太市令,暨慧景为尚书金、仓都令史,二人家本小吏,考校簿领,纤毫不差;然皆不达大体,督责苛碎,聚敛无厌,士民嗟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不差不差:[bùchā] (1)全对,无差错。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唐·白居易《与元九书》。(2)不错,不坏。今年的麦收成想还不差。――叶圣陶《火灾·晓行》。
毫不毫不:[háobù] 全不。毫不奇怪。毫不介意。
丝毫丝毫:[sīháo] 比喻数量极小或很小;一点点。愈为相公官属五年,辱知辱爱,伏念曾无丝毫事为报答效。――唐·韩愈《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知启》;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也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论鲁迅》。
丝丝:sī 1、<名>蚕丝。《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2、<名>丝织品。《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3、<名>像丝的西。《黄生借书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4、<名>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一,即弦乐。《琵琶行》:『终岁不闻丝竹声。』5、<量>旧时的长度和重量的微小单位,为千分之一分。如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毫毫:háo 1、<名>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2、<名>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毫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名>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毫命楮,恣意著述。』4、<量>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毫光] 光线四射如毫毛。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差差:chā 1、<动>差别;相差。《狱中杂记》:『无差,谁为多与者?』2、<名>差错;错误。《失街亭》:『若有差失,乞斩全家。』3、<副>略微。《后汉书·光武帝纪》:『令军士屯田,粮储差积。』chāi 1、<动>差遣;派遣。《陈州粜米》:『特地差两员官来这里开仓卖米。』2、<名>差役;公务。《[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这差使不寻俗。』chài<形>病愈,后写作『瘥』。《祭妹文》:『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cī 1、<形>长短、高低不齐。《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动>比并;挨着。《祭妹文》:『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差池] 差错。[差互] 1.错乱。2.交错。[差可] 犹『尚可』。[差品] 等级,品级。班固《汉书·货殖传序》:『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柝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差强人意] 尚能使人满意。《周书·李贤传》:『术祖喜曰:「李万岁所言,差。」』[差忒] 差错,差误。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准其绳墨,差未免。』[差度] 衡量选择。[差论] 选择。[差人] 1.派遣仆役。2.明清时指官府的差役。[差择] 选择。[差愈] 同『瘥愈』,即病愈。[差等] 等级,区别等级。[差肩] 1.差挨肩。2.相并。
丝丝:《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息兹切《集韵》《韵会》新兹切,□音思。《说文》蚕所吐也。《急就篇注》抽引精茧出绪曰丝。《书·禹贡》厥贡漆丝。《诗·召南》素丝五紽。《周礼·天官·大宰》□妇化治丝枲。又《典丝》掌丝入而辨其物。《左传·隐四年》犹治丝而棼之也。又《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丝,琴瑟也。又《礼·缁衣》王言如丝。〈疏〉微细如丝。《五经文字》丝作□,伪。《韵会》俗作〈糹系〉,误。○按《说文》丝自为部,今倂入。
毫毫:《辰集下·毛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刀切,音豪。长锐毛也。《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汉·鲍宣传》有益毫毛。又言物细曰秋毫,言毫至秋极纤细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庄子·知北游》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前汉·高帝纪》沛公入关,秋毫无犯。又《谢察微·算经》十丝曰毫,十毫曰厘。《礼·经解》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晋书·虞预传》毫厘之失。又笔谓之毫。《陆机·文赋》或含毫而邈然。《唐书·刘知几传》每记事载言,则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又蘸笔曰濡毫,落笔曰挥毫。又姓。汉毫康,封安阳侯。又修毫,狗名。《西京亲记》李亨好驰骏狗,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之名。《说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虽通,然《山海经》豪猪可借毫,孟子《豪杰》之士,《淮南子》智过百人谓之豪,当用豪,俗溷为一,非。又《姓谱》毫、豪分二姓。考证:(《陆机·文赋》或含毫而渺然。)谨照原文渺改邈。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差差:《寅集中·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初牙切《正韵》初加切,□音杈。《说文》贰也,不相値也。《徐锴曰》左于事,是不当値也。《广韵》舛也。《韵会》差错之义。《书·吕□》察辞于差。《前汉·东方朔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又《尔雅·释诂》择也。《释文》差音□。《诗·小雅》既差我马。又《广韵》楚宜切《集韵》《韵会》叉宜切《正韵》叉兹切,□音縒。《广韵》次也,不齐等也。《后汉荀爽传》天子娶十二,诸侯以下各有等差。又《玉篇》参差,不齐也。《韵会》参差,乱丝貌。参相参为参,两相参为差。《诗·周南》参差荇菜。《风俗通》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象凤翼。又《韵会》参差,洞箫也。《楚辞·九歌》吹参差兮谁思。又《韵会》差池,燕飞也。《诗·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又《唐韵》楚佳切。《集韵》《韵会》《正韵》初佳切,□音钗。《韵会》差使也。《唐宣宗诏》凡役事委令轮差。又择也。《广韵》□也。《诗·□风》谷旦于差。《释文》差,郑初佳反。王音嗟。徐七何反。又《广韵》差殊,亦不齐。《礼·王制》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释文》差,初佳反。徐,初宜反。又僭差。《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注〉同谓威其不协僭差者。《释文》差,初佳反。又《韵会》夫差,吴王名。又差分,算法。《周礼·地官·九数注》有差分,今有重差。又《集韵》《韵会》《正韵》□仓何切,音磋。《集韵》淅也。《礼·丧大记》御者差沐于堂上。〈注〉差,淅也。淅饭米取其潘为沐也。又《韵补》差,过也。《屈原·离骚》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又《韵会》景差,楚人名。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楚懈切,钗去声。《广韵》病除也。《集韵》瘉也。《魏志·张辽传》疾小差。又《韵会》差,较也。《左传·宣十二年注》拔旗投衡使不帆,风差轻。《释文》差,初卖反。又《集韵》楚嫁切,杈去声。差异也。《韩愈·泷吏诗》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又与磋通。《韵会》磋或作差。又《集韵》古与嗟通。注详口部十画。考证:(《礼·丧大记》御者差沐于堂上。〈注〉差,淅也。淅饭米取其渖为沐也。)谨照原文渖改潘。(《屈原·离骚》汤禹俨而祗敬兮,同论道而莫差。)谨照原文同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