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ò qiāng shǐ bàng
成语简拼:SQS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搠槍使棒
成语解释
搠:戳。搬弄兵器,指动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斗等
近义词
使枪弄棒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搠枪使棒”几个大字。
(2)红红写不出成语“搠枪使棒”,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3)华佳学校的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搠枪使棒”。
(4)小虫不会写成语“搠枪使棒”的最后一个字。
(5)彦钧叔叔给昕芮和远玲讲了“搠枪使棒”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他庄上如常有搠枪使棒的人来,如何知他做这般的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搠搠:shuō <动>刺;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
枪枪:1、qiāng(1)旧式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尖锐的金属头,如红缨枪、标枪。(2)口径在2厘米以下,发射枪弹的武器,如手枪、步枪、机关枪等。(3)性能或形状象枪的器械,如发射电子的电子枪,气焊用的焊枪。2、qiāng枪替:打枪;枪手。
使使:shǐ 1、<动>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动>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动>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使之。』4、<动>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5、<动>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6、<名>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7、<名>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使至番阳。』8、<连>假使;如果。《阿房宫赋》:『使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棒棒:bàng(1)棍子:木棒;炭精棒。(2)<口>(体力或能力)强;(水平)高;(成绩)好:棒小伙子;字写得真棒;功课棒。
搠搠:《卯集中·手字部》《集韵》色角切,音朔。《博雅》涂也。
枪枪:《戌集上·金字部》《唐韵》楚庚切《集韵》《韵会》楚耕切,□音璫。《说文》钟声也。《后汉·马融传》鍠鍠枪枪,奏於农郊大路之衢。《博雅》声也。《集韵》或作鏿。又《广韵》鼎类。《六书故》三足鬴也。俗作铛。又《正韵》酒器。南齐竟陵王子良,遗何默以徐景山酒枪。古借用仓。又《集韵》锄庚切,音伧。亦钟声也。又《集韵》千羊切,音瑲。与锵同。《史记·乐书》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前汉·礼乐志》但能纪其铿枪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注〉铿枪,金石之声也。《潘岳·籍田赋》冲牙铮枪。又与鶬通。《诗·周颂·鞗革有鶬释文》鶬,七羊反。本亦作枪。〈传〉有鶬,言有法度也。〈笺〉鶬,金饰貌。又长腰枪,米别名。《李贺·忆昌谷山居诗》长枪江米熟。〈注〉江米,江南所贡玉粒。又《字汇补》枪去声,髹工有枪金枪银法。见辍耕录。《正字通》俗以枪为刀枪字,误。
使使:《子集中·人字部》《唐韵》疏士切《集韵》《韵会》爽士切《正韵》师止切,□音史。令也,役也。《豳风》序:说以使民。《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管子·枢言篇》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又《集韵》疏吏切《正韵》式至切,□音□。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乗[音chéng]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又《諡法》治民克尽严笃无私曰使。本作□。《六书统》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考证:(《易·兑卦》悦以使民。)谨按易兑卦象传是悦以先民,与使字无涉。惟查毛诗豳风东山序有此四字。谨将易兑卦三字改为豳风序。悦改说。
棒棒:《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步项切,旁上声。《说文》梲也。《类篇》同□。亦作棓。《广韵》杖也,打也。《魏志·武帝纪》除北部都尉,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魏书·尔朱荣传》人马逼战,刀不如棒。又《正韵》蒲浪切,音傍。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