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huáng dào hēi
成语注音:ㄕㄨˇ ㄏㄨㄤˊ ㄉㄠˋ ㄏㄟ
成语简拼:SHD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數黄道黑
成语解释
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说长道短
近义词
数黄道白、数黑论白、数黑论黄
成语接龙
1、数黄道黑→黑白混淆→淆乱视听→听天由命→命在旦夕→夕阳西下→下气怡声→声价十倍→倍道而进→进善惩恶→恶意中伤→伤风败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疏食→食日万钱→钱可通神→神乎其神→神色不惊→惊喜交集→集腋成裘→裘敝金尽→尽力而为→为万安计→计功量罪
2、数黄道黑→黑地昏天→天不作美→美女簪花→花天锦地→地崩山摧→摧心剖肝→肝胆披沥→沥胆堕肝→肝胆楚越→越鸟南栖→栖丘饮谷→谷马砺兵→兵多者败→败国亡家→家传户颂→颂德歌功→功遂身退→退思补过→过化存神→神气十足→足茧手胝→胝肩茧足→足音空谷→谷父蚕母
3、数黄道黑→黑地昏天→天荒地老→老大无成→成城断金→金玉锦绣→绣口锦心→心口不一→一佛出世→世态人情→情深似海→海涸石烂→烂漫天真→真龙天子→子夏悬鹑→鹑衣百结→结绳而治→治郭安邦→邦家之光→光彩耀目→目挑心悦→悦目赏心→心如槁木→木干鸟栖→栖风宿雨
4、数黄道黑→黑风孽海→海涸石烂→烂若舒锦→锦瑟年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行圆满→满面春风→风雷火炮→炮火连天→天塌地陷→陷入僵局→局地吁天→天下莫敌→敌惠敌怨→怨天忧人→人浮于事→事齐事楚→楚弓遗影→影只形单→单见浅闻→闻名遐迩→迩安远至→至亲骨肉
5、数黄道黑→黑风孽海→海市蜃楼→楼船箫鼓→鼓衰力尽→尽入彀中→中流砥柱→柱石之坚→坚如磐石→石火电光→光前绝后→后起之秀→秀出班行→行不从径→径行直遂→遂心应手→手足胼胝→胝肩茧足→足不出户→户曹参军→军临城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合志同→同心一德
成语示例
(1)再说薛夫人合薛如卞弟兄三个并家中一切上下的人,各人忙乱正经的事,凭那龙氏数黄道黑的嚎丧。▲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
(2)…粘涎答答的,哭将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象死了人的一般。哭到那伤情之处,唐长老也泪…——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笔笔写不出成语“数黄道黑”,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数黄道黑”几个大字。
(3)栋爷爷为我讲述了“数黄道黑”的历史故事。
(4)乐乐不会写成语“数黄道黑”的最后一个字。
(5)坞根镇中学的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数黄道黑”。
(6)去重庆复旦中学的大巴上,尚竹哥哥给泽昕和支琼讲了『数黄道黑』的故事。
(7)八戒没法,就卷个纸捻儿,往鼻孔里捅了捅,打几个喷嚏,眼泪真个就哗哗流了出来,边哭边数黄道黑,如同死了亲人一般。
(8)再说薛夫人合薛如卞弟兄三个并家中一切上下的人,各人忙乱正经的事,凭那龙氏数黄道黑的嚎丧。见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象死了人的一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黄道黄道:[huángdào] 太阳每年在恒星之间的视轨迹,即地球轨道面与天球的相交线。
数数:shù 1、<名>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数虽多,甚未足量。』2、<数>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名>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名>方法;技艺;方术。《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数。』5、<名>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6、<名>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shǔ 1、<动>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数公子行日。』2、<动>数说;列举。《<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huò<副>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cù<形>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黄黄:huáng 1、<名>黄色。《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又] 〈名〉黄色的东西。《芋老人传》:『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促织》:『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又] 〈形〉枯黄。《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名>黄帝的简称。《史记·韩非列传》:『归本于黄老。』3、<名>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旧唐书·食货志》:『男女始生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4、<形>比喻事情落空。《红楼梦》:『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黄榜] 皇帝的文告。因用黄纸书写而名。殿试后,朝廷发布的榜文也称为黄榜。[黄发] 黄灵高寿的象征,因以指老人。[黄封] 宫廷酿造的酒。因用黄罗帕封而名。也用以泛指美酒。[黄冠] 道士的巾冠,因以为道士的别称。[黄泉] (1)地下水。(2)墓穴。迷信说法的阴间。
道道:dào 1、<名>路;道路。《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又] <动>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2、<名>途径;方法;措施。《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名>规律;法则。《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4、<名>道理;事理。《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名>道德;道义。《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6、<名>学说;主张。《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7、<动>说;谈论。《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好。』8、<动>通『导』,引导。《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9、<动>通『导』。疏通。《尚书·禹贡》:『九河既道。』《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10、<名>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11、<名>简称道家、道教。《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12、<动>以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他还道略看一会就去,谁知这厮故意卖弄。』13、<介>从;由。《管子·禁藏》:『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14、<量>元稹。《望喜驿》:『一道月光横忱前。』[道心] (1)犹言道德观念。(2)悟道之心。[道学] (1)道家的学说。(2)指理学,即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道眼] 指抉择真妄的能力。[道义] (1)道德和义理。(2)道德和正义。[道艺] 学问与技能。
黑黑:hēi 1、<名>黑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形>昏暗;黑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数数:《卯集下·攴字部》《广韵》所矩切《集韵》爽主切,□音籔。《说文》计也。《易·说卦》数往者顺。《诗·小雅》心焉数之。《礼·曲礼》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又《博雅》责也。《左传·昭二年》使吏数之。〈注〉责数其罪。又《集韵》□阻切,音所。义同。又《广韵》色句切《集韵》《韵会》《正韵》双遇切,□音捒。算数也。《羣经音辨》计之有多少曰数。《类篇》枚也。《易·节卦》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疏〉数度,谓尊□礼命之多少。又《系辞》极数知来之谓占。〈疏〉蓍策之数。《书·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疏〉天之历运之数。《周礼·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数。〈注〉治数,每事多少异也。《后汉·律历志》隷首作数。〈注〉隷首,黄帝之臣。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色角切,音朔。频数也。《礼·祭义》祭不欲数,数则烦。又《尔雅·释诂》数,疾也。〈疏〉皆谓急疾也。又《集韵》苏谷切,音速。《礼·乐记》卫音趋数烦志。〈注〉趋数,读为促速,声之误也。《史记·贾生传》淹数之度兮,语余其期。〈注〉徐广曰:数,速也。又《集韵》《韵会》□趋玉切,音促。细也。《孟子》数罟不入洿池。《赵岐注》密细之纲。又《集韵》耸取切,音繏。数数,犹汲汲也。又所录切,松入声。汲水疾也。《庄子·天地篇》数如泆汤。又所六切,音缩。数数,迫促意。又仕角切,音浞。促也。又《韵补》叶先奏切。《陆机·宣猷堂诗》笃生我后,克明克秀。体辉重光,承规景数。
黄黄:《亥集下·黄字部》《唐韵》乎光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皇。《说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黄中通理。又《史记·天官书》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黄道。又山名。《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又黄河。《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虚,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又国名。《左传·桓八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注〉黄国,今弋阳县。又州名。古邾国,汉西陵县,隋黄州。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黄县属东莱郡,内黄属魏郡,外黄属□留郡。〈注〉县有黄沟泽,故名。师古曰:惠公败宋师于黄,杜预以为外黄县东有黄城,即此地。又中黄,天子内藏。《后汉·桓帝纪》建和元年,芝生於黄藏府。又官名。《杜氏通典》乗[音chéng]黄令,晋官,主乗[音chéng]舆金根车。〈又〉晋以后,给事黄门侍郞,散骑常侍,俱属门下省,称曰黄散。又老人曰黄发。《礼·曲礼》君子式黄发。〈疏〉人初老则发白,太老则发黄。《尔雅·释诂》黄发齯齿鲐背耈老,寿也。〈疏〉寿考之通称。又小儿曰黄口。《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唐开元志》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丁,六十为老。每岁一造计帖,三年一造户籍,即今之黄册也。又翠黄,飞黄,□马名。《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诗·鲁颂》有骊有黄。〈注〉黄騂曰黄。又鵹黄,鸟名。《尔雅·释鸟仓庚注》即鵹黄也。又黄目,卣罍类。《礼·郊特牲》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又大黄,弩名。《太公·六韬》陷坚败强敌,用大黄连弩。《史记·李广传》以大黄射其裨将。又大黄,地黄,硫黄,雄黄,雌黄,□药名。又流黄,彩也。《古诗》少妇织流黄。《广雅》作留黄。又会稽竹簟供御,亦号流黄。《唐诗》珍簟冷流黄。又《正字通》贴黄,即古引黄。唐制,诏勑有更改,以纸贴黄,其表章略举事目,见於前封皮者,谓之引黄。后世即以引黄为贴黄,不用黄纸。又仓黄,急遽失措貌。《风土记》大雪被南越,犬皆仓黄吠噬。又《玉篇》马病色也。《尔雅·释诂》虺隤,黄病也。〈注〉皆人病之通名,而说者便以为马病。《诗·周南》我马虺隤。考证:(《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河阳)谨照原文河阳改池阳。(《礼·曲礼》君子敬黄发。)谨照原文敬黄发改式黄发。(《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迎驾)谨照原文迎驾改进驾。
道道:《酉集下·辵字部》衟《唐韵》徒皓切《集韵》《韵会》《正韵》杜皓切,□陶上声。《说文》所行道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诗·小雅》周道如砥。《前汉·董仲舒传》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又《广韵》理也,衆[音zhòng]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又〉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大禹谟》道心惟微。又顺也。《书·禹贡》九河既道。〈注〉顺其道也。又国名。《左传·僖五年》江黄道柏。〈注〉道国,在汝南安阳县南。又《韵会》州名。汉属零陵郡,唐营州,攺道州。又当道,草名。《博雅》当道,马舄也。又《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陶去声。《正韵》言也。《孝经》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又由也。《礼·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理不虚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又治也。与导同。《论语》道千乗[音chéng]之国。《史记·文帝纪》道民之略,在于务本。又引也。《左传·隐五年》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又从也。《前汉·淮南王传》诸使者道长安来。《山海经》风道北来。〈注〉道,从也。又《字汇补》动五切,音覩。《易林》冬薮枯腐,当风于道。蒙蔽尘埃,左氏劳苦。又叶徒厚切,头上声。《诗·卫风》墙有茨,不可道也。叶下丑。
黑黑:《亥集下·黑字部》《唐韵》呼北切《集韵》《韵会》《正韵》迄得切,□音潶。《说文》火所熏之色也。韩康伯曰:北方阴色。《释名》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易·说卦》坤其於地也为黑。《书·禹贡》兖州,厥土黑坟。《礼·檀弓》夏后氏尚黑。又水名。《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又《前汉·地理志》益州郡滇池县有黑水祠。又黑齿,国名。《楚辞·招魂》雕题黑齿。又地名。《左传·宣六年》公会晋侯宋公于黑壤。又黑子,今所谓黶子也。《前汉·高帝纪》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又《贾谊传》淮阳之比大诸侯厪如黑子之着面。又《周礼·天官·笾人》其实□蕡白黑。〈注〉黍曰黑。又《诗·小雅》以其騂黑。〈传〉黑,羊豕也。又姓。周有黑肱,黑胎。又叶阋各切,音壑。《史记·龟筴传》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谷,以知善恶。考证:(《贾谊传》淮之北大诸侯。)谨照原文淮下增阳字。北字改比字。(《史记·龟筴传》天出五色,以知黑白。地出五谷,以知善恶。)谨照原文以知黑白改以辨白黑。地出五谷改地生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