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墨寻行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mò xún háng成语简拼:SMX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數墨尋行
成语解释
数墨:一字字地读;寻行:一行行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成语示例
(1)也不须昼夜,数墨寻行。▲元·刘处玄《满庭芳》词
成语造句
(1)建仁哥哥给我们讲了“数墨寻行”的成语典故。
(2)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数墨寻行”几个大字。
(3)曼曼写不出成语“数墨寻行”的拼音。
(4)钱家乡中学的雷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数墨寻行”。
(5)小建不会写成语“数墨寻行”的最后一个字。
(6)也不须昼夜,数墨寻行。见元·刘处玄《满庭芳》词。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数数:shù 1、<名>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数虽多,甚未足量。』2、<数>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名>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名>方法;技艺;方术。《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数。』5、<名>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6、<名>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shǔ 1、<动>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数公子行日。』2、<动>数说;列举。《<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huò<副>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cù<形>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墨墨:mò 1、<名>写字用的墨;黑颜料。沈括《石油》:『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成语有『近墨者黑』[又] <动>沾黑。《石油》:『石炭烟亦大,墨人衣。』[又] <动>用墨染黑。《殽之战》:『子墨衰经。』[又] <动>穿上黑色丧服。《殽之战》:『遂墨以葬文公。』[又] <动>用黑色衣服作为丧服。《殽之战》:『晋于是始墨。』2、<名>黑色。《核舟记》:『钩画了了,其色墨。』3、<名>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引] 准则;法度。扬雄《太玄经·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4、<名>文字的代称,如『文墨』,又指文章学识。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5、<名>古代刑罚之一。在受刑人额上刺字,并染上墨。《尚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6、<名>古代计量单位,五尺为墨。《国语·周语》:『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7、<名>墨家的省称。《孟子·滕文公》:『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车] 古代大夫所乘的车子,车身墨漆,无彩绘。[墨妙] 指精妙的文章、书法、绘画。[墨绶] 黑色的印带。县令,县长的代称。
寻寻:xún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3、<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4、<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5、<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寻常] (1)八尺一寻,两寻一常。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2)平常。[寻思] 思索。
行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数数:《卯集下·攴字部》《广韵》所矩切《集韵》爽主切,□音籔。《说文》计也。《易·说卦》数往者顺。《诗·小雅》心焉数之。《礼·曲礼》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又《博雅》责也。《左传·昭二年》使吏数之。〈注〉责数其罪。又《集韵》□阻切,音所。义同。又《广韵》色句切《集韵》《韵会》《正韵》双遇切,□音捒。算数也。《羣经音辨》计之有多少曰数。《类篇》枚也。《易·节卦》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疏〉数度,谓尊□礼命之多少。又《系辞》极数知来之谓占。〈疏〉蓍策之数。《书·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疏〉天之历运之数。《周礼·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数。〈注〉治数,每事多少异也。《后汉·律历志》隷首作数。〈注〉隷首,黄帝之臣。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色角切,音朔。频数也。《礼·祭义》祭不欲数,数则烦。又《尔雅·释诂》数,疾也。〈疏〉皆谓急疾也。又《集韵》苏谷切,音速。《礼·乐记》卫音趋数烦志。〈注〉趋数,读为促速,声之误也。《史记·贾生传》淹数之度兮,语余其期。〈注〉徐广曰:数,速也。又《集韵》《韵会》□趋玉切,音促。细也。《孟子》数罟不入洿池。《赵岐注》密细之纲。又《集韵》耸取切,音繏。数数,犹汲汲也。又所录切,松入声。汲水疾也。《庄子·天地篇》数如泆汤。又所六切,音缩。数数,迫促意。又仕角切,音浞。促也。又《韵补》叶先奏切。《陆机·宣猷堂诗》笃生我后,克明克秀。体辉重光,承规景数。
墨墨:《丑集中·土字部》《唐韵》莫北切《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说文》书墨也。《西京亲记》汉尚书令,仆承郞,月给隃糜墨。魏晋间以黍烧烟,和松煤为之。唐初高丽岁贡松烟墨。宋熙宁间,张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谓之龙剂。《李坚墨评》古有李廷珪墨为第一,张遇墨次之,兖州□朗墨又次之。又《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坼以占吉凶。又度名。《小尔雅》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又五□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墨。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又气色下也。《左传·哀十三年》晋定公,吴夫差,会于黄池。司马寅曰:肉食者无墨。又闇昧也。《刘向·新序》师旷对晋平公曰:国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又墨灰。《西京亲记》武帝凿昆明池,悉灰墨,无复块土。西域人曰:大刼将尽,则有刼烧。灰墨,其余烬也。又与默通。《史记·商君传》武王谔谔以兴,纣墨墨以亡。《前汉·窦婴传》婴墨墨不得志。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也。又地名。即墨,故齐地。《史记·齐世家》乐毅下齐七十余城,惟即墨不下。今即墨乃汉之不其县。又墨山,在即墨东北,墨水发源于此。《前汉·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即墨,即此山也,一在卫辉县西北。《九州要记》墨子居墨山,采茯苓饵之,五百岁不死。又姑墨,国名。南与于阗接,又康居国有附墨城。□见《前汉·西域传》。又姓。禹师墨如。见《王符潜夫论》。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即墨胎氏,孤竹君后。又老马腹中有物曰墨,犹狗宝也,见《本草纲目》。又《集韵》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诈貌。又软弱貌。又《集韵》莫佩切,音昧。諡法,贪以败官,谗言败善,□曰墨。考证:(《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拆以占吉凶。)谨照原文拆改坼。(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疆本节用,不可废也。)谨照汉书司马迁传疆本改强本。
寻寻:《寅集上·寸字部》《唐韵》徐林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心切,□音浔。《说文》绎理也,本作□,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乱也。又寸,分理之也。彡声。《增韵》求也。《前汉·黄霸传》语次寻绎。〈注〉抽引而出也。又度名。《周礼·地官·媒氏注》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小尔雅》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孟子》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又仍也,继也。《左传·昭元年》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古语》毫末不扎,将寻斧柯。又俄也。《晋羊祜让开府表》以身误陛下辱高位,倾覆亦寻而至。又用也。《左传·僖五年》将寻师焉。〈注〉寻,用也。又侵寻,犹浸淫也。《前汉·武帝纪》巡郡县,侵寻太山矣。又借作温燖。《左传·哀十二年》吴使人请寻盟。子贡曰: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注〉寻,重也,温也,前盟巳寒,更温之使热。与燖义同。又长也。《扬子·方言》自关以西,秦晋梁益间,凡物长谓之寻。又俗谓庸常为寻常。又姓。晋寻会,唐刘黑闼将寻相。《韵会》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非。□。
行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