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抵牾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xiāng dǐ wǔ成语简拼:ZXDW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自相抵牾
成语解释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
近义词
自相矛盾
成语造句
(1)唱唱写不出成语“自相抵牾”的拼音。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自相抵牾”几个大字。
(3)嘉嘉不会写成语“自相抵牾”的最后一个字。
(4)井陉县第一中学的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相抵牾”。
(5)哲灏哥哥给滟妮和静雅介绍了“自相抵牾”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章炳麟《答梦庵》:『梦庵既以声闻缘觉与大乘菩萨有悲观乐观之分,而复言佛法无二、何自相抵牾至此!』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相抵相抵:[xiāngdǐ] 互相折抵,互相折算。收支相抵,尚余一百五十元。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相相:xiàng 1、<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2、<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3、<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5、<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又] <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6、<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xiāng 1、<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3、<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相与] (1)一起;共同。(2)交往;结交。[相得] 关系融洽。
抵抵:dǐ 1、<动>推挤;排挤。扬雄《解嘲》:『(范雎)抵穰侯而代之。』2、<动>抵赖;否认。《汉书·田延年传》:『延年抵曰:「本出将军之门,蒙此爵位,无有事是。」』3、<动>相当;值。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动>抵偿。《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5、<动>抗拒。《三国演义》:『曹军不能抵当。』6、<动>到;到达。《报刘一丈书》:『抵墓则前所受赠金者出。』7、<动>抵触;触犯。王充《论衡·辨祟》:『抵触县官。』8、<动>击;攻击。《刘东堂言》:『惟树后生一人抗词与辨,连抵其隙。』9、<动>掷;扔。《海瑞传》:『帝得疏,大怒,抵之地。』[抵法] 依法受刑。犹伏法。[抵死] (1)冒死;触犯死罪。(2)拼命;竭力。(3)分外。(4)始终;总是。[抵罪] (1)抵偿其罪。(2)犯罪。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相相:《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襄。《说文》省视也。又《广韵》共也。《正韵》交相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公羊传·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注〉胥,相也。相与胥音别义通。又质也。《诗·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吴都赋》相思之树。〈注〉大树也。东冶有之。又《唐韵》《正韵》□息亮切,襄去声。《尔雅·释诂》视也。《左传·隐十一年》相时而动。又《集韵》助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又《尔雅·释诂》导也。又勴也。〈注〉谓赞勉。〈疏〉乡饮酒云:相者,一人敎导,即赞勉也。又《增韵》□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观会同,则为上相。〈注〉相,诏王礼也。出接賔曰□,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卿为上□。又《广韵》扶也。《礼·礼器》乐有相步。〈注〉扶工也。又《小尔雅》治也。《左传·昭九年》□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注〉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又选择也。《周礼·春官·簭人》上春相簭。〈注〉谓更选择其蓍也。又送杵声。《礼·曲礼》邻有丧,舂不相。〈注〉相者,声以相助,歌以助舂,犹引重者呼邪许也。又相术。《左传·文元年》内史叔服能相人。又月名。《尔雅·释天》七月为相。又官名。《吕览》相者,百官之长也。《古三坟》伏牺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汉·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又计相。《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注〉专主计籍。又内相。《唐书·陆贽传》贽为翰林时,号内相。又家相。《礼·曲礼》士不名家相。〈注〉主知家务者。又《周礼·春官》有冯相氏。《夏官》有方相氏。又乐器。《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以韦为表,装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又星名。《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又江神,名奇相。见《博雅》。又太史□部有相风竿。《傅休奕相风赋》表以灵鸟,镇以金虎。以□祥风,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风鸟,夏禹所作也。又药名。《本草纲目》□相,麻黄别名。相鸟,马兰别名。又地名。《商书序》河禀甲居相。〈注〉在河北。令魏郡有相县。又州名。后魏置相州,唐曰邺都。又姓。《后汉·南蛮传》武落钟离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后秦》相云。《北齐》相愿。又相里,务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复姓。又《字汇补》音禳。《礼·祭法》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注〉相近当为禳祈,王肃又作祖迎。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兴绝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陆游诗话》白乐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相欺,亦当读入声。《说文》易纬文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转注。相,思将切,省视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为二,非。
抵抵:《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都礼切《集韵》《韵会》《正韵》典礼切,□音邸。《说文》挤也。又触也。《前汉·礼乐志》习俗薄恶,民人抵冒。〈注〉抵,忤也,冒犯也。又当也。《史记·高祖纪》伤人及盗抵罪。〈注〉谓使各当其罪。《前汉·武帝纪》元封三年,作角抵戏。〈注〉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又与觝通。《张骞传》又作角氐。又至也。《前汉·杜延年传》或抵其罪法。〈注〉特致之於罪法。又《礼·乐志》草木零落,抵冬降霜。又归也。《前汉·项籍传》抵栎阳史司马欣。〈注〉相归抵也。亦通作邸。又拒也。《前汉·梁平王传》抵谰置辞。又《田延年传》延年抵曰:无有是事。〈注〉抵,拒讳也。又掷也。《后汉·祢衡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衡见之,毁以抵地。又大抵,犹言大凡。《史记·酷吏传》大抵尽诋以不道。《汉书》作大氐。〈注〉大归也。又《集韵》或作掋。又直皆切,音□。亦挤也。又《韵会》掌氏切《正韵》诸氏切,□音纸。同抵。击也。《战国策》苏秦见说赵王於华屋之下,抵掌而谈。《前汉·朱博传》奋髥抵几。详抵字注。
牾牾:《巳集下·牛字部》《集韵》《正韵》□讹胡切,音吾。兽名。◎按啎,俗刻误作牾。前汉王莽传:亡所牾意。后汉桓典传:以牾宦官赏不行。杨子方言:适牾也。穆天子传:白鹿一牾。皆啎字之伪。其善本原作啎。字汇云:五故切,与忤同,谬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