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残害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xiāng cán hài成语简拼:ZXCH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自相殘害
成语解释
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内部战争
近义词
自相残杀、自相鱼肉、自相戕贼
反义词
同仇敌忾、同舟共济、戮力同心
成语示例
(1)愚以衣冠自相残害,乃避地河朔,与宗人李延光客于山东。▼《旧五代史·唐书·李愚传》
成语造句
(1)成语「自相残害」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垛石镇垛石中学的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相残害”。
(3)非儿不会写成语“自相残害”的最后一个字。
(4)甲辉大哥哥给诩倩和语彤讲述了“自相残害”的历史典故
(5)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自相残害”几个大字。
(6)小奎写不出成语“自相残害”,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
(7)不过数年,中国日盛,吴、蜀二国必自相残害:那时图之,岂非胜算?
(8)去宝塔岭高峰塔的地铁上,思美姐姐给潼欣和祺颖讲解了『自相残害』的故事。
(9)愚以衣冠自相残害,乃避地河朔,与宗人李延光客于山东。见《旧五代史·唐书·李愚传》。
(10)忽闻炮响一声,四面伏兵尽起,把芝麻李团团围住,兵卒也不十分来斗,只是没个隙路可逃,贼兵自相残害,约折去大半。
成语出处
《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残害残害:[cánhài] 残杀,迫害。残害生灵。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相相:xiàng 1、<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2、<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3、<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5、<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又] <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6、<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xiāng 1、<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3、<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相与] (1)一起;共同。(2)交往;结交。[相得] 关系融洽。
残残:cán 1、<动>杀害;伤害。《周礼·夏官·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2、<名>害;祸害。《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3、<名>残暴为害的人。《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4、<形>残缺;残破。《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5、<形>残余;剩余。《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残喘] 1.垂死时仅存的喘息。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乎?』2.指衰病垂绝的生命,馀生。郝经《云梦》:『何时结茅屋,老吟寄残。』[残骸] 人或动物不完事的尸骨。[残红] 指落花。陆游《落花》:『未妨老子凭栏兴,满地残点绿苔。』[残魂] 1.指残生。2.魂魄。[残客] 剩下来的客人。[残戮] 杀戮。[残氓] 遗民。[残山剩水] 指山河不全,国土分裂。[残生] 1.糟蹋自己的生命。《庄子·骈拇》:『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伤性均也。』2.剩余的生命;晚年。杜甫《草堂》:『饮啄愧残,食薇不敢馀。』[残夷] 杀戮;伤害。《后汉书·仲长统传》:『汉二百年遭王莽之乱,计其残灭亡之数,又复倍乎奏、项矣。』
害害:hài 1、<动>伤害;危害。《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2、<动>杀害。《中山狼传》:『先生曰∶「不害狼乎?」』3、<名>祸害;害处。《毛遂自荐》:『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原君》:『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4、<名>妨害;妨碍。《柳毅传》:『无惧,固无害。』5、<动>妒忌。《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hé 1、<名>什么;哪些。《诗经·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2、<动>通『遏』,阻止。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谁敢害吾意者。』3、<代>何不。《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与汝偕亡。』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相相:《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襄。《说文》省视也。又《广韵》共也。《正韵》交相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公羊传·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注〉胥,相也。相与胥音别义通。又质也。《诗·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吴都赋》相思之树。〈注〉大树也。东冶有之。又《唐韵》《正韵》□息亮切,襄去声。《尔雅·释诂》视也。《左传·隐十一年》相时而动。又《集韵》助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又《尔雅·释诂》导也。又勴也。〈注〉谓赞勉。〈疏〉乡饮酒云:相者,一人敎导,即赞勉也。又《增韵》□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观会同,则为上相。〈注〉相,诏王礼也。出接賔曰□,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卿为上□。又《广韵》扶也。《礼·礼器》乐有相步。〈注〉扶工也。又《小尔雅》治也。《左传·昭九年》□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注〉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又选择也。《周礼·春官·簭人》上春相簭。〈注〉谓更选择其蓍也。又送杵声。《礼·曲礼》邻有丧,舂不相。〈注〉相者,声以相助,歌以助舂,犹引重者呼邪许也。又相术。《左传·文元年》内史叔服能相人。又月名。《尔雅·释天》七月为相。又官名。《吕览》相者,百官之长也。《古三坟》伏牺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汉·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又计相。《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注〉专主计籍。又内相。《唐书·陆贽传》贽为翰林时,号内相。又家相。《礼·曲礼》士不名家相。〈注〉主知家务者。又《周礼·春官》有冯相氏。《夏官》有方相氏。又乐器。《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以韦为表,装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又星名。《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又江神,名奇相。见《博雅》。又太史□部有相风竿。《傅休奕相风赋》表以灵鸟,镇以金虎。以□祥风,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风鸟,夏禹所作也。又药名。《本草纲目》□相,麻黄别名。相鸟,马兰别名。又地名。《商书序》河禀甲居相。〈注〉在河北。令魏郡有相县。又州名。后魏置相州,唐曰邺都。又姓。《后汉·南蛮传》武落钟离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后秦》相云。《北齐》相愿。又相里,务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复姓。又《字汇补》音禳。《礼·祭法》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注〉相近当为禳祈,王肃又作祖迎。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兴绝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陆游诗话》白乐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相欺,亦当读入声。《说文》易纬文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转注。相,思将切,省视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为二,非。
残残:《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昨干切《集韵》《韵会》财干切,□音□。《说文》贼也。《诗·小雅》废为残贼。《孟子》贼义者谓之残。又《释名》残,践也。践使残坏也。《书·泰誓》残害于尔万姓。又《史记·樊哙传》残东垣。〈注〉谓多所杀伤也。又恶也。《书·泰誓》取彼凶残。《史记·陈余传》为天下除残。又放逐也,杀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则残之。《扬子·方言》□杀也。晋魏河内之北,谓□为残。□音廪。或洛感反。又食余也。《杜甫诗》残杯与冷炙。又煑肉之名。《张协·七命》鷰□猩唇,髦残象白。〈注〉髦,髦牛也。残白,盖煮肉之异名。《崔駰·博徒论》□臛羊残。又残缺也。《刘歆·移太常博士书》专已守残。〈注〉师古曰:专执已所偏见,苟守残缺之文。又穿凿傅会谓之蕞残。《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玉屑满箧,不成为宝。又恶马曰残马。《扬子·方言》南楚凡人残马谓之钳。又贪暴吏曰残吏。《后汉·明帝纪》残吏放手。又五残,星名。《史记·天官书》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其星状类辰星。《正义曰》五残,一名五锋。《前汉·艺文志》有《五残亲变星》二十一卷。又与戋通。《易·贲卦》束帛戋戋。〈注〉引子夏《易》束帛残残。又《魏志》辰韩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之人也。又脍残,鱼名。《皮日休诗》分明数得脍残鱼。又《高僧传》明瓒禅师,性懒而食残,号懒残。又《韵补》叶财先切,音前。《班彪·北征赋》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諐。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又《梦溪笔谈》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少也,水之少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类皆以戋为义。○按残义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记於此。考证:(《崔駰·博徒论》□曤羊残。)谨照原文曤改臛。
害害:《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何盖切《集韵》《正韵》下盖切《韵会》合盖切,□孩去声。《说文》伤也。从宀从口。言从家起也。丯声。《徐曰》祸尝起於家,生於忽微,故害从宀。《增韵》利,害之对。又残也,祸也。《易·谦卦》鬼神害盈而福谦。《系辞》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又《周语》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又妨也。《左传·桓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又要害。《战国策》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弗如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北收要害之郡。又忌也。《史记·燕世家》燕昭王使乐毅约赵楚伐齐,诸侯害齐湣王骄暴,皆许之。〈注〉害犹言患之也。又《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又《集韵》《类篇》□何割切,音曷。何也。《尔雅·释言》盍也。〈注〉盍,何不也。或作害,与曷盍通。《诗·周南》害澣害否。〈注〉害,何也。《书·大诰》王害不违卜。〈注〉害作曷。又叶古诣切,音系。《诗·邶风》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叶上逝。又《贾谊·旱云赋》□亩枯槁而失泽兮,坏石相聚而为害。叶下涕。《前汉·眭两夏侯京翼李叙传》疑殆匪阙,违衆[音zhòng]忤世。浅为悔尤,深作敦害。俗作害。害字丯声,俗从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