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惜羽毛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xī yǔ máo成语简拼:ZXY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自惜羽毛
成语解释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珍惜自己的名声
近义词
爱惜羽毛
成语造句
(1)成语「自惜羽毛」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自惜羽毛”几个大字。
(3)东乡镇河马中学的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惜羽毛”。
(4)蔻蔻不会写成语“自惜羽毛”的最后一个字。
(5)我一向都自惜羽毛
(6)小策写不出成语“自惜羽毛”的拼音。
(7)永嘉叔叔给柴怿和珲芝讲解了“自惜羽毛”的历史故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羽毛羽毛:(1)鸟类身体表面所长的毛,有保护身体、保持体温、帮助飞翔等作用。(2)鸟类的羽和兽类的毛,比喻人的名誉:爱惜羽毛。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惜惜:xī 1、<动>爱惜;珍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之,亦不甚惜。』2、<动>吝惜;舍不得。《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3、<动>痛惜;惋惜。《论积贮疏》:『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羽羽:yǔ 1、<名>鸟翅膀上的长毛。也泛指翅膀。《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能举一羽。』2、<名>古代箭尾部的羽毛。《中山狼传》:『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3、<名>古代五音之一,声调激越。《荆轲刺秦王》:『复为慷慨羽声。』[羽化] (1)昆虫则蛹而长出翅膀。(2)道教称修道成功。[羽书] 以插上羽毛表示紧急的军事文书。
毛毛:máo 1、<名>动植物表皮所生的丝状物。《柳毅传》:『恨无毛羽,不能奋飞。』2、<名>头发;胡须。《子鱼论战》:『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3、<名>草木。《愚公移山》:『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名>五谷;庄稼。《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成语有『不毛之地。』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惜惜:《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思积切,音昔。《说文》痛也。从心昔声。《广韵》悋也。《增韵》怜也,爱也。一曰贪也。又叶息约切,音削。《曹植·赠丁仪诗》思慕延陵子,宝刃非所惜。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
羽羽:《未集中·羽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王矩切,音禹。《说文》鸟长毛也。《广韵》鸟翅也。《易·渐卦》其羽可用为仪。《书·禹贡》齿革羽毛。〈传〉羽,鸟羽。《周礼·天官·庖人》冬行鱻羽。〈注〉羽,鴈也。又《地官·司徒》宜羽物。〈注〉翟雉之属。《礼·月令》其虫羽。〈注〉象物从风鼓叶,飞鸟之属。又五声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又《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姑洗为羽。〈注〉凡五声,宫之所生,浊者为角,清者为徵羽。《礼·月令》其音羽。〈注〉羽数四十八,属水者,以为最清物之象也。又《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前汉·律正志》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又舞者所执也。《书·大禹谟》舞干羽於两阶。〈传〉羽,翳也,舞者所执。《周礼·地官·舞师》敎羽舞。〈注〉羽,析白羽为之,形如帗也。《左传·隐五年》初献六羽。公问羽数于衆[音zhòng],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六,大夫四。又山名。《书·舜典》殛鲧於羽山。〈传〉羽山,东裔在海中。又《禹贡》蒙羽其艺。〈疏〉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史记·五帝纪注》羽山,在沂州临沂县界。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南有衆[音zhòng]星,曰羽林天军。〈注〉羽林三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垒辟南,天军也。又官名。《前汉·百官志》期门羽林。〈注〉师古曰:羽林,亦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说羽,所以为王者羽翼也。又姓。《左传·襄三十年》羽颉出奔晋。又《山海经》羽民国,其人长项,身生羽。又《广韵》《集韵》《韵会》□王遇切,音雩。义同。又《集韵》《类篇》□后五切,音户。缓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五分其长,而羽其一。
毛毛:《辰集下·毛字部》《唐韵》莫袍切《集韵》《韵会》谟袍切,□音旄。《说文》眉发之属,及兽毛也。《释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别形貌,自覆冒也。《诗·小雅》不属于毛。〈注〉毛者,体骨之余气末属也。《周礼·秋官》《司仪》王燕,则诸侯毛。《郑注》谓以须发坐也。《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注〉颠,顶也。毛,发也。次列顶发之白黑,使长幼有等。又发班白曰二毛。《礼·檀弓》古之征伐者,不获二毛。又兽为毛虫。《周礼·地官》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注〉毛物,貂、狐、貒、貉之属,缛毛者也。《礼·月令》孟秋之月,其虫毛。又《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正义曰》羽,鸟也。毛,兽也。又牺牲纯色曰毛。《史记·三王世家》鲁有白牡、騂刚之牲,羣公不毛。〈注〉何休曰:不毛,不纯毛也。又草也。《左传·隐三年》□溪沼沚之毛。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又桑麻五谷之属皆曰毛。《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注〉郑司农云:谓不种桑麻也。《公羊传·宣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注〉不毛者,硗确不生五谷。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为辅,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又去毛曰毛。《诗·鲁颂》毛炰胾羹。〈注〉毛炰,烂去其毛而炰之。又柔毛,羊也。《礼·曲礼》羊曰柔毛。又莎草曰地毛。见《广雅》。又扻毛,盐草也。见《雷斆·炮炙序》。又《高丽方言》谓苎曰毛,苎布曰毛施背,见《鸡林类事》。又闽南人谓毛曰膜。见《井观琐言》。又梵言钦跋罗,此云毛。顩钵罗,《西域记》云织细羊毛。褐赖缡,《西域记》云织野兽毛。又国名。又姓。《左传·僖二十四年》鲁卫毛耼,文之昭也。《广韵》周武王弟毛公,后以为氏。本居钜鹿,避雠荥阳。汉毛亨治《诗》,作训诂传以授从子苌,时称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又竹名。《顾恺之·竹谱》南岭有毛竹。《刘美之·续竹谱》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隐诗》武夷洞里毛生竹。又与髦通。《仪礼·士丧礼》马不齐髦。〈注〉今文髦为毛。亦作□。《周礼·天官·司裘注》中秋鸟兽□毨。亦作旄。《史记·夏本纪》羽旄齿革。又《集韵》莫报切,音帽。择也。郑康成说或从手作□。通作芼。又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太子贤曰:案《衍集》作无,今俗语犹然者,岂古语亦通乎。当读如模。《集韵》又作□。考证:(《史记·夏本纪》羽□齿革。)谨照原文□改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