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虎口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tóu hǔ kǒu成语简拼:ZTHK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自投虎口
成语解释
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己送死
近义词
自投罗网
成语造句
(1)宝宝不会写成语“自投虎口”的最后一个字。
(2)保德县国华中学的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投虎口”。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自投虎口”几个大字。
(4)为波哥哥给安颜和兰兰讲解了“自投虎口”的故事。
(5)小都写不出成语“自投虎口”的拼音。
(6)吾诚鄙劣,尝闻道於君子,以西平之至德,宁可无授命之臣乎!必未能自投虎口,比迹郗僧施之徒明矣。
成语出处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0回:『这薛刚真正胆大包天,不想生法报仇,反来祭扫铁丘坟,是自投虎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虎口虎口:[hǔkǒu] (1)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才出狼窝,又入虎口。(2)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联结部分。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投投:tóu 1、<动>投掷;抛。《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2、<动>投入;扔进。《屈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3、<动>抛弃;扔掉。《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4、<动>投奔;投靠。《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5、<动>投宿。《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6、<动>投交;递交。《陈州粜米》:『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7、<动>投合;相合。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户牖徒自开,胶漆本易投。』8、<动>到;临。王安石《观明州图》:『投老心情非复旧,当时山水故依然。』[投缳] 上吊自杀。[投契] 性情、见解相合。
虎虎:hǔ 1、<名>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2、<形>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口口:kǒu 1、<名>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2、<名>人口。《治平篇》:『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倍。』3、<量>(一)个。用途广泛。《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口。』《水经注·资水》:『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4、<名>器物的口。《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5、<名>进出的通道。《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6、<名>刀剑的刃。《水浒传》:『砍铜剁铁,刀口不卷。』7、<名>中医指寸脉。《史记·扁鹊见仓公列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急。』[口面] 争吵。[口浅] 口快;说话直截了当。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投投:《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度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徒侯切,□音头。《说文》擿也。○按擿,即掷也。《广韵》弃也。《礼·曲礼》无投与狗骨。〈疏〉投,致也。弃其骨与犬也。又赠也。《诗·卫风》投我以木瓜。又《增韵》纳也。《礼·乐记》投殷之后於宋。〈注〉举徙之词也。又适也,托也。《后汉·张俭传》俭得亡命,望门投止。又掩也。《诗·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笺〉视彼人将掩兔,尚有先驱走之者。又姓。周郇伯之后。桓王伐郑,投先驱以策。其后氏焉。汉有光禄投调。又《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音豆。句读之读通作投。《马融·长笛赋》聆曲引者,观法於节奏,察度於句投。又与逗同。止也。又物相逗合也。《杜甫诗》远投锦江波。又酒再酿曰酘。亦通作投。《字林》重酝也。《梁元帝·乐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虎虎:《申集中·虍字部》虝《唐韵》火古切《集韵》《韵会》火五切,□音浒。《玉篇》恶兽也。《说文》山兽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铉注》象形。《易·乾卦》风从虎。《诗·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大戴礼》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异记》虎千年,则牙蜕而角生。又姓。《广韵》汉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后。又州名,唐有虎州,后避太祖讳攺武州。又滩名。《水经注》夷水又东迳虎滩。又山名。《吴越春秋》吴王葬阊门外,金玉精上浮为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亲记》汉朝以玉为虎子,以为便器。又与琥通。《吴志·裴松之注》虞翻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六书正伪》象虎踞而回顾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误。《干禄字书》通作□。
口口:《丑集上·口字部》《唐韵》苦后切《集韵》《韵会》去厚切《正韵》苦厚切,□□上声。《说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颐卦》自求口食。《书·大禹谟》唯口出好兴戎。又户口。《孟子》数口之家。《前汉·宣帝纪》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又《李陵传》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单于为兵,以备汉军。又姓。《唐韵》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禄。又古口,复姓。《正字通》汉有古口引。又壶口,山名。《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又谷口,地名。《史记·范睢传》北有甘泉谷口。〈注〉九嵏山中西谓之谷口。又列口,县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列口县。又《史记·仓公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息。〈注〉右手寸口也。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又《韵补》苦动切,音孔。《释名》口,空也。空上声。又叶康杜切,音苦。《诗·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汉·沟洫志》且漑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宋玉·风赋》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户。◎按唐韵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韩文考异云:今建州人谓口为苦,走为祖。虽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与古暗合也。是直以为口当读作苦,非止叶音矣。又叶恪侯切,音彄。《梁法云·三洲歌》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