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tǎo méi qù
成语简拼:ZTMQ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自討没趣
歇后语:传闲话,落不是;戴着孝帽去道喜成语谜语猫舔狗鼻子
成语解释
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不会观颜察色
近义词
抹一鼻子灰、自找没趣
成语示例
(1)…不知白大侠已经身故,否则的话,他们还会上门来自讨没趣么?』…——当代·金庸《鹿鼎记》
(2)…一时三刻却哪里搜得出来?当真要搜,多半徒然自讨没趣。』…——当代·金庸《鹿鼎记》
(3)…他们夫妻间的私事。我们做奴才的妄加干预,定然自讨没趣。』…——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自讨没趣”几个大字。
(2)林森大哥哥给宜恬和若熙讲了“自讨没趣”的典故。
(3)蒲城县党睦中学的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讨没趣”。
(4)他知道这样做是自讨没趣。
(5)小楚写不出成语“自讨没趣”,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6)小濛不会写成语“自讨没趣”的最后一个字。
(7)当然,他自然不会对暗黑魔龙直说,那不是自讨没趣么?
(8)李三看出来人家对自己的敷衍,也就没自讨没趣的把手伸出去。
(9)去往十三陵水库的时候,黄奶奶给小孙女介绍了『自讨没趣』的历史典故
(10)现在谁都不想发言了,只要开口就是自讨没趣,这帮政治老油条谁都能看清形势。
(11)看他的神气倒还平静,但话中摸不到一丝热气,阿七心里便自怨,何苦来自讨没趣?
(12)仔细想一想,自己有点冒失,说出话来,收不回去,面子上下不来,岂非自讨没趣?
(13)彭军祥也看出了点苗头,敬酒之后也没多说话,他可不想自讨没趣,很快就告辞离去。
(14)有时,解释成了自讨没趣。有时,等待成了流离失所。有时,努力只是将对方越推越远。
(15)因此妹子既然没说,她也就乐得不提,何况此事早已过去,并无下文,又何必提起此人,自讨没趣?
(16)对于铁柱能言善辩的口才,吴尘早有领教,知道和他继续唠叨下去也是自讨没趣,干脆闭口藏舌,不再说话。
(17)薛黑牛对马元贞,佯作不瞅不睬爱理不理,目无下尘视无余子地望向别处,马元贞自讨没趣,右手不自然地搔搔头。
(18)顾佳彤的话让李三感觉到一阵温暖,他婉言拒绝了和顾佳彤一起再去探望顾明健的提议,李志远已经不想自讨没趣了。
(19)也许鲍小姐那句话并无用意,去了自讨没趣;甲板上在装货,走廊里有两个巡逻的侍者防闲人混下来,难保不给他们瞧见。
成语出处
叶圣陶《孤独》:『他立刻觉得刚才对于孩子的要求没有意思,只不过自讨没趣罢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没趣没趣:[méiqù] (1)没有面子。没有人理他,他觉得没趣,只好走了。(2)难堪。自讨没趣。(3)没有意思。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讨讨:tǎo 1、<动>声讨。《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2、<动>讨伐;征伐。《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3、<动>惩治;处罚。《殽之战》:『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4、<动>探讨;探求。《谭嗣同》:『讨论天下事。』5、<动>谋取;索取。《水浒传》:『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6、<动>请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7、<动>招惹;引起。《水浒传》:『没有讨别人疑心做甚么?』8、<动>娶。《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家相公要讨一房侧室。』[讨伐] 兴师问罪;出兵征伐。[讨论] 探讨评论。
没没:mò 1、<动>沉入水中。《孔雀东南飞》:『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2、<动>淹没。《西门豹治邺》:『水来漂没,溺其人民。』3、<动>掩没;掩埋。《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4、<动>覆没;陷没。《报任安书》:『陵未没时,使有来报。』5、<动>隐没;隐匿。《﹤指南录﹥后序》:『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6、<动>消失。《中山狼传》:『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7、<动>没收。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8、<动>通『殁』,死。《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趣趣:qù 1、<名>意向;旨趣。嵇康《琴赋》:『览其旨趣。』2、<名>乐趣;情趣。《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qū<动>通『趋』。趋向;奔赴。《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ù 1、<动>通『促』。催促;督促。《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2、<动>通『促』,急忙;赶紧。《海瑞传》:『趣执之,无使得遁。』[趋向] 志趣;意志。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讨讨:《酉集上·言字部》《唐韵》他皓切《集韵》《韵会》《正韵》土皓切,□叨上声。《说文》治也。从言从寸。《徐曰》寸,法也。奉辞伐罪,故从言。会意。《书·臯陶谟》天讨有罪。〈疏〉讨治有罪,使之绝恶。《左传·宣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注〉讨,治也。又《广韵》诛也。《类篇》杀也。《正韵》诃也。又除也。《公羊传·隐四年》其称人何,讨贼之辞也。〈注〉讨者,除也。又《玉篇》去也。《礼·礼器》君子之于礼也,有顺而讨也。〈疏〉顺序而稍去之也。又《类篇》求也。《□韵》探也。《正韵》寻也。《论语》世叔讨论之。〈注〉讨,寻究也。《后汉·王充传》讨摘物情。《三国志·袁绍与公孙瓒书》寻讨祸源。又亲也。《诗·秦风》蒙伐有苑。〈传〉蒙,讨羽也。〈笺〉讨,亲也。画亲羽之文于伐。又官名。《旧唐书·职官志》贞元末,置招讨使。《金史·百官志》招讨司使招怀降附,征讨携离。又叶他口切,偸上声。《焦氏·易林》三丝绾弩,无益于辅。城弱不守,郭君受讨。
没没:《巳集上·水字部》(古文)殁歾《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勃切,音殁。《说文》沈也。又尽也。《诗·小雅》曷其没矣。〈传〉没,尽也。〈疏〉言不可尽服也。又过也。《礼·坊记》君子不以美没礼。〈疏〉没,过也。不可以财物丰多,华美其事,没过於礼。又贪也。《晋语》不没为后。又乾没。《史记·酷吏传》张汤始为小吏乾没。〈注〉如淳曰:得利为乾,失利为没。正义曰:乾没,谓无润泽而取他人也。又曰:阳浮慕为乾,心内不合为没。又水名。《山海经》太水东南流,注于没水。《水经注》作役水。又《孙□鸡林类事》高丽方言,谓水曰没,井曰乌没,熟水曰泥根没,冷水曰时根没。又《集韵》莫佩切,音妹。亦沈也。又母果切,音麽。不知而问曰拾没。又《韵补》叶明秘切,音寐。《曹植·七启》翔尔鸿翥,濈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递。《说文》本作□。考证:(《山海经》太山东南流,注於没水。)谨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趣趣:《酉集中·走字部》《广韵》《集韵》《韵会》□七句切,音娶。《说文》疾也。《博雅》遽也。《广韵》趣向。《易·系辞》变通者,趣时者也。《诗·大雅》左右趣之。《音义》趣,七喻反。〈传〉趣,趍也。〈笺〉左右之诸臣,皆促疾於事。《朱传》趣之,趣向也。又《孝经序》会五经之指趣。又《梵书》蚊蚋小虫之属名诸趣。又《集韵》《韵会》□此苟切,音□。《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又《集韵》趋玉切,音促。《礼·月令》乃趣狱□。《史记·项羽纪》数使使趣齐兵。又《前汉·灌夫传》局趣效辕下驹。〈注〉应劭曰:局趣,□小貌。又《广韵》侧九切。与棷同。夜戒守有所击也。又《集韵》将侯切,音陬。义同。又与趋通。《礼·月令》命有司趣民收敛。《释文》本又作趋,音促。《周礼·地官·县正》趋其稼事而赏罚之。《释文》趋本又作趣,音促。又《韵补》叶千□切,意也。《张衡·东京赋》奢不及侈,俭而不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李善本作趍,音同。考证:(《周礼·地官·县正》趣其稼事,而赏罚之。)谨照原文趣改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