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fǎn wú kuì
成语简拼:ZFWK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自反無愧
成语解释
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成语示例
(1)只为自反无愧,理直气壮,昂昂的步到颜家门首。▼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2)…腻,预先嘱咐尤辰伴住高老,自己先跳上岸。只为自反无愧,理直气壮,昂昂的步到频家门首,望见频俊,笑嘻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自反无愧”几个大字。
(2)莉莉写不出成语“自反无愧”,因此期中考试只得了98分。
(3)蔚瑗叔叔给伟斌和柚煊介绍了“自反无愧”的成语故事。
(4)小含不会写成语“自反无愧”的最后一个字。
(5)新建县北岭学校的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反无愧”。
(6)只为自反无愧,理直气壮,昂昂的步到颜家门首。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成语出处
宋·朱熹《论语集注·述而》:『才做圣人自反无愧说时,便小了圣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无愧无愧: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地方:问心无愧;当之无愧。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反反:fǎn 1、<形>方向相背;颠倒的。与『正』相对。《察今》:『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2、<动>翻转;翻覆。《诗经·关睢》:『求之不得,展转反侧。』3、<动>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动>背叛;造反。《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5、<动>违反;反对。《商君书·更法》:『反古者未必可非。』6、<动>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动>反省。《淮南子·氾论》:『纣居于宣室而不及反其过。』8、<副>反倒;反而。《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愧愧:kuì 1、<动>羞愧;感到惭愧。《孔雀东南飞》:『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2、<动>愧对;对不起。《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愧惕] 因有愧而提心吊胆。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反反:《子集下·又字部》《唐韵》府远切《集韵》《韵会》甫远切,□音返。《说文》覆也。从又,厂。《诗·周颂》福禄来反。〈注〉言福禄之来,反覆不厌也。又《前汉·□胜传》使者五反。〈注〉师古曰:反,谓回还也。又《唐韵》《集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又《集韵》《韵会》□部版切,翻上声。《集韵》难也。《诗·小雅》威仪反反。沈重读。又《集韵》方愿切,音贩。难也。《诗·小雅》威仪反反。毛苌说。一曰顺习貌。又《正韵》贩亦作反。《荀子·儒效篇》积反货而为商贾。又《集韵》孚万切,音娩。覆也。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愧愧:《卯集上·心字部》《广韵》俱位切《集韵》基位切,□音騩。《尔雅·释言》慙也。《诗·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皇极经世》无愧於口,不若无愧於身。无愧於身,不若无愧於心。本作媿,从女。或从耻省作聭。亦作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