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心裁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chū xīn cái成语注音:ㄗㄧˋ ㄔㄨ ㄒㄧㄣ ㄘㄞˊ
成语简拼:ZCX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自出心裁
成语解释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独创
近义词
[同]别出心裁、自出新裁
成语示例
(1)《红楼梦·第八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2)他们有的看人家的样,有的自出心裁。▼叶圣陶《四三集·一桶水》
成语造句
(1)碧瑶大哥哥给玉钰和荷竺讲解了“自出心裁”的典故。
(2)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自出心裁”几个大字。
(3)琤琤写不出成语“自出心裁”,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4)黎黎不会写成语“自出心裁”的最后一个字。
(5)柔远初中的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出心裁”。
(6)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一样。
(7)他们有的看人家的样,有的自出心裁。见叶圣陶《四三集·一桶水》。
(8)他别具匠心地雕刻了一件雕塑,却与我的雕刻雷同,使他自出心裁的雕塑不能展示。
(9)在去来安县武集中学的公交车上,麒署大哥哥给义娜和凤赫讲述了『自出心裁』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的)。如:独出心裁;别出心裁。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出出:chū 1、<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出狼。』2、<动>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出。』3、<动>出发。《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动>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5、<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6、<动>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动>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8、<动>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出于西,则出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9、<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冯婉贞》:『敌出不意,大惊扰。』10、<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出。』11、<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 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罗汉。』[出贷] 出钱。[出閤] 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出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 京官外调。[出降] 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 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 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出之子为母期。』[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去来。』[出赘] 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裁裁:cái 1、<动>剪裁;裁制。[引] 制作;写作。杜甫《江亭》诗:『帮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2、<动>删减。[引] 节制。《国语·吴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裁其有馀,使贫富皆利之。』3、<动>裁断;裁决。《战国策·秦策一》:『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又] 主宰。《吕氏春秋·恃君》:『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特指杀,自杀称自裁。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4、<副>衡量。《淮南子·主术训》:『取民则不裁其力。』5、<名>体制;风格。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八都:八方。)6、<量>用于布帛之类。《新唐书·归崇敬传》:『学生谒师,贽用腶脩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裁,色如师所服。』7、<副>通『才』。仅仅。《战国策·燕策一》:『裁如婴儿,言不足以求正,谋不足以决事。』8、<名>通『材』。材器,材质《管子·形势》:『裁大者,众之所比也。』[裁察] 明察裁断。《汉书·晃错传》:『愚臣无知,唯陛下裁。』[裁度] 量度而定取舍。《新唐书·李泌传》:『泌谓:「废正月晦,以三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裁画] 裁断谋面。[裁鉴] 品评鉴赏。[裁节] 抑制;节制。[裁制] 1.规划;安排。《新唐书·王徽传》:『兴复殿寝,裁有宜。』2.节制;抑制。陈寿《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出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裁裁:《申集下·衣字部》《唐韵》昨哉切《集韵》《韵会》墙来切,□音材。《说文》制衣也。《玉篇》裂也。又《仪礼·士丧礼疏》布单衣,汉时名为通裁。又节也。《易·系辞》化而裁之谓之变。《吴语》救其不足,裁其有余。又鉴别也。《后汉·李膺传》独持风裁。又自裁,自杀也。《前汉·霍光传》卒有物故自裁。又裁度也,与财通。《易·泰卦》后以财成天地之道。又通才。《前汉·功臣传》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又《广韵》昨代切,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又《韵补》叶前西切,音齐。《楚辞·惜誓》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枭羣而制之。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