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ǐ dōng guā mà hú lú
成语简拼:ZDGMH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指冬瓜罵葫蘆
成语英文:abuse a person by ostensibly pointing to someone else
成语解释
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指桑骂槐
近义词
指桑骂槐
成语造句
(1)大亚湾西区一中的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指冬瓜骂葫芦”。
(2)关关写不出成语“指冬瓜骂葫芦”,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3)虎虎不会写成语“指冬瓜骂葫芦”的最后一个字。
(4)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指冬瓜骂葫芦”几个大字。
(5)你不要在此指冬瓜骂葫芦。
(6)馨铠哥哥给静燕和幕妤讲了“指冬瓜骂葫芦”的故事。
(7)前往五十八中学的面包车上,俊洋大哥哥给朱煜和霜雪讲了『指冬瓜骂葫芦』的典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冬瓜冬瓜:[dōngguā] 草本植物,茎上有卷须、能爬蔓。果实大,球形或圆柱形,表面有毛和白粉,是普通蔬菜。
葫芦葫芦:[húlu] (1)一年生蔓草,叶如心形、互生,花白色,果实如大小二球重叠,除其果肉,可充器皿。(2)该蔓草之果实。(3)葫芦属某些植物的泛称。(4)用作中药的该种植物的干燥果实,用于利尿消肿。(5)滑车的俗称。(6)由葫芦壳做的器具(如瓶、壶)取一葫芦。――宋·欧阳修《归田录》。(7)糊涂,宋元时有『葫芦提』俗语,意即糊里糊涂;葫芦庙,《红楼梦》里虚拟的庙名。意即糊里糊涂的地方。
指指:zhǐ 1、<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指黑。』《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指异之。』3、<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指王翳曰:「此项王也。」』4、<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5、<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裂。』6、<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7、<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 (1)指出;指给人看。(2)指责。(3)评论;指导。[指意] 意旨;意向。
冬冬:1、dōng(1)冬季:隆冬;在北京住了两冬。(2)姓。2、dōng象声词,形容敲鼓或敲门等声音。
瓜瓜:guā(1)葫芦科植物,茎蔓生,叶子象手掌,花多是黄色,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等。(2)这种植物的果实。
骂骂:mà(1)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骂了他一顿。(2)斥责:他爹骂他不长进。
指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旨。《说文》手指也。《易·说卦》艮为指。〈疏〉取其执止物也。《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将指,四无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击阖庐伤将指。〈注〉足,大指也。言其将领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为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又《广韵》斥也。《易·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又示也。《礼·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前汉·萧何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注〉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韵》指麾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前汉·贾谊传》颐指如意。〈注〉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又直指,官名。《前汉·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盗。又与旨恉通。意向也。《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汉·孔光传》不希指苟合。〈注〉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又归趣也。《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前汉·河间献王传》文约指明。〈注〉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又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集韵》或从月作脂。考证:(《定十四年》阖庐伤将指。)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
冬冬:《子集下·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都宗切,笃平声。《说文》四时尽也。《礼·月令》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乐记》冬,藏也。《前汉·律正志》冬,终也。《白虎通》冰霜,冬之□也。《鶡冠子·环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又姓。《韵会》前燕有司马冬寿。
瓜瓜:《午集上·瓜字部》《唐韵》《正韵》古华切《集韵》《韵会》姑华切,□音騧。《说文》□也。象形。《诗·豳风》七月食瓜。《礼·曲礼》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又《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注〉王瓜,萆挈也。《前汉·食货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齐民要术》二月辰日宜种瓜。《广雅》龙蹄兽掌,羊骹兔头,桂支蜜筩,□蛌狸头,皆瓜属也。又木瓜。《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又天瓜,栝楼别名。见《本草纲目》。又昆仑瓜,茄子别名。见《酉阳亲俎》。又匏瓜,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注〉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匏瓜明,则岁大熟也。又守瓜,虫名。《尔雅·释虫》蠸舆父,守瓜。〈注〉今瓜中黄甲小虫,喜食瓜叶。故曰守瓜也。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又《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注〉瓜州,地在今炖煌。《正字通》今镇江有瓜州,异地同名。又国名。《正字通》柯枝国别种曰木瓜。穴居,男女裸体,纫结草木叶蔽前后。见星槎胜览。又瓜田,复姓。《前汉·王莽传》有瓜田仪。又《韵补》叶攻乎切,音孤。《左传·哀十七年》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又叶古禾切,音戈。《道藏歌》仙童掇朱实,神女献玉瓜。浴身丹液池,濯发甘泉波。《集韵》俗作苽,非。考证:(《广雅》龙蹄兽掌,羊驳兔头,桂髓蜜筩,小青大班,皆瓜名也。)谨照原文驳改骹。髓改支。小青大班改□蛌狸头。瓜名改瓜属。
骂骂:《未集中·网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驾切,音禡。《说文》詈也。〈注〉徐锴曰:谓以恶言加罔之也。《史记·留侯世家》轻士善马。又与傌同。《前汉·贾谊传》同鲸,劓,髠,刖,笞,傌,弃市之法。
葫葫:《申集上·草字部》《集韵》洪孤切,音胡。《广韵》葫,瓜也。又《类篇》□葫,菰米也。又《玉篇》大蒜也。《本草注》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孙缅云》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葫荽,则小蒜中土旧有,而大蒜出胡也,故有胡名。
芦芦:《申集上·草字部》《集韵》与苄同。或作□,非。(芦)《唐韵》落胡切《韵会》《正韵》龙都切,□音卢。《说文》芦菔也。一曰荠根。《尔雅·释草》葖,芦萉。又《玉篇》苇之未秀者为芦。又药名。《本草》黎芦,一名葱葵。又城名。《北史·皮豹子传》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又水名。《水经注》长芦水又东径九门波故县也。又关名。《杜甫诗》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又《集韵》淩如切,音闾。亦药名。《本草》漏芦。《博雅》飞廉,漏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