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ǐ shān mài mò
成语注音:ㄓㄧˇ ㄕㄢ ㄇㄞˋ ㄇㄛˊ
成语简拼:ZSM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指山賣磨
成语解释
指着山上的石头当磨来卖。比喻事情还没有头绪就过早说出去或答应下来。也指以有名无实的手法进行欺骗。
成语用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指借此说彼
近义词
指山说磨
成语接龙
1、指山卖磨→磨砻砥砺→砺世磨钝→钝学累功→功高不赏→赏罚信明→明珠夜投→投卵击石→石火风灯→灯火万家→家累千金→金屋贮娇→娇皮嫩肉→肉眼惠眉→眉南面北→北门南牙→牙牙学语→语长心重→重男轻女→女中丈夫→夫倡妇随→随方就圆→圆顶方趾→趾踵相错→错落高下
2、指山卖磨→磨砻浸灌→灌夫骂座→座无虚席→席上之珍→珍禽异兽→兽穷则啮→啮檗吞针→针芥之合→合而为一→一呼百应→应节合拍→拍马溜须→须髯如戟→戟指嚼舌→舌桥不下→下笔成文→文修武备→备而不用→用管窥天→天夺之年→年富力强→强嘴硬牙→牙牙学语→语重情深
3、指山卖磨→磨铅策蹇→蹇之匪躬→躬蹈矢石→石火电光→光可鉴人→人才济济→济世安民→民困国贫→贫嘴滑舌→舌敝唇枯→枯骨生肉→肉跳心惊→惊魂落魄→魄消魂散→散灰扃户→户告人晓→晓以利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风远扬→扬风扢雅→雅人韵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
4、指山卖磨→磨牙凿齿→齿牙馀惠→惠风和畅→畅所欲为→为所欲为→为德不终→终天之恨→恨相知晚→晚节不终→终而复始→始终不易→易俗移风→风云突变→变颜变色→色厉胆薄→薄寒中人→人烟稠密→密锣紧鼓→鼓馁旗靡→靡有孑遗→遗迹谈虚→虚情假意→意义深长→长绳系景
5、指山卖磨→磨棱刓[音wán]角→角立杰出→出乖弄丑→丑态百出→出言有章→章父荐屦→屦及剑及→及时行乐→乐而不厌→厌故喜新→新故代谢→谢家宝树→树高招风→风起云蒸→蒸蒸日盛→盛极一时→时清海宴→宴安酖毒→毒手尊拳→拳拳服膺
成语示例
(1)他指山卖磨,见雀张罗。▼明·徐复祚《红梨记传奇》
成语造句
(1)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指山卖磨”几个大字。
(2)诗斡哥哥给跃苒和家能介绍了“指山卖磨”的成语典故。
(3)五华县皇华中学的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指山卖磨”。
(4)小琤写不出成语“指山卖磨”,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5)小丹不会写成语“指山卖磨”的最后一个字。
(6)他指山卖磨,见雀张罗。见明·徐复祚《红梨记传奇》。
(7)去往贵州省桐梓县花秋镇石关中学的路途中,玉玺哥哥给舫尼和语阑讲了『指山卖磨』的故事。
成语出处
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指指:zhǐ 1、<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指黑。』《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指异之。』3、<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指王翳曰:「此项王也。」』4、<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5、<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裂。』6、<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7、<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 (1)指出;指给人看。(2)指责。(3)评论;指导。[指意] 意旨;意向。
山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卖卖:mài 1、<动>用东西换钱,如『卖柑者』、『卖炭翁』《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2、<动>背叛。《后汉书·李固传》:『谄贵卖友。』[卖舌] 夸夸其谈;自我炫耀。[卖重] 卖弄权势。
磨磨:mó 1、<动>物体相磨擦。《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切磋,如琢如磨。』2、<动>遇到困难或阻碍。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少处兼遭病折磨。』3、<动>消失;磨灭。《后汉书·南匈奴传》:『百世不磨矣。』mò<名>辗粉的用具。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磨。』[磨莹] (1)磨治玉石。(2)磨物,使光洁。
指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旨。《说文》手指也。《易·说卦》艮为指。〈疏〉取其执止物也。《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将指,四无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击阖庐伤将指。〈注〉足,大指也。言其将领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为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又《广韵》斥也。《易·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又示也。《礼·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前汉·萧何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注〉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韵》指麾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前汉·贾谊传》颐指如意。〈注〉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又直指,官名。《前汉·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盗。又与旨恉通。意向也。《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汉·孔光传》不希指苟合。〈注〉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又归趣也。《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前汉·河间献王传》文约指明。〈注〉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又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集韵》或从月作脂。考证:(《定十四年》阖庐伤将指。)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
山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卖卖:《酉集中·贝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懈切,音迈。《说文》作□。出物货也。从出从买。〈注〉徐锴曰:货精,故出则买之也。《九经字样》隷省作卖。《周礼·天官·小宰》听卖买以质剂。又《地官·司市》掌其卖儥之事。又《集韵》莫驾切,音禡。《博雅》儥也。
磨磨:《午集下·石字部》《广韵》莫婆切《集韵》《韵会》《正韵》眉波切,□音摩。《说文》本作□。《尔雅·释器》石谓之磨。《诗·卫风》如琢如磨。又去声。《唐韵》模卧切《集韵》莫卧切,□音塺。《说文》石磑也。《正字通》俗谓磑曰磨,以磑合两石,中琢纵横齿,能旋转碎物成屑也。《天文志》如蚁旋磨。又《韵会》通作摩。《左传·昭十二年》摩厉以须。《前汉·董仲舒传》摩民以谊。《梅福传》厉世摩钝。又地名。《水经注》沮水又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