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ǐ xiá zào xì
成语注音:ㄓㄧˇ ㄒㄧㄚˊ ㄗㄠˋ ㄒㄧˋ
成语简拼:ZXZ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指瑕造隙
成语解释
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接龙
1、指瑕造隙→隙大墙坏→坏法乱纪→纪群之交→交颈并头→头出头没→没精打采→采兰赠药→药店飞龙→龙翔凤翥→翥凤翔鸾→鸾孤凤只→只鸡樽酒→酒后失言→言传身教→教学相长→长生不死→死里求生→生杀予夺→夺门而出→出丑扬疾→疾言怒色→色如死灰→灰飞烟灭→灭绝人性
2、指瑕造隙→隙穴之窥→窥豹一斑→斑斑点点→点水不漏→漏尽锺鸣→鸣钟食鼎→鼎鼐调和→和如琴瑟→瑟调琴弄→弄璋弄瓦→瓦釜雷鸣→鸣锣喝道→道大莫容→容头过身→身首异地→地主之仪→仪态万方→方寸万重→重规迭矩→矩步方行→行不苟合→合眼摸象→象齿焚身→身操井臼
3、指瑕造隙→隙穴之窥→窥间伺隙→隙大墙坏→坏法乱纪→纪群之交→交臂失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沉大海→海内无双→双桂联芳→芳兰竟体→体国经野→野鹤孤云→云集景从→从善若流→流血千里→里应外合→合浦珠还→还淳反朴→朴斫之材→材大难用→用舍行藏→藏怒宿怨
4、指瑕造隙→隙穴之窥→窥窬分毫→毫毛不犯→犯而勿校→校短量长→长话短说→说长话短→短寿促命→命在朝夕→夕寐宵兴→兴利除弊→弊帚千金→金钗细合→合两为一→一迎一和→和风细雨→雨顺风调→调虎离山→山阴夜雪→雪天萤席→席门蓬巷→巷尾街头→头昏目晕→晕晕沉沉
成语造句
(1)胡胡写不出成语“指瑕造隙”的拼音。
(2)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指瑕造隙”几个大字。
(3)三圣乡河口中学的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指瑕造隙”。
(4)寿全大哥哥给颉睿和佳雯介绍了“指瑕造隙”的历史典故
(5)小华不会写成语“指瑕造隙”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宋·朱熹《少帅魏国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指指:zhǐ 1、<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指黑。』《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指异之。』3、<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指王翳曰:「此项王也。」』4、<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5、<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裂。』6、<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7、<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 (1)指出;指给人看。(2)指责。(3)评论;指导。[指意] 意旨;意向。
瑕瑕:xiá 1、<名>玉上的红色斑点;玉上的斑点。《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又] 比喻缺点;过失。《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2、<名>裂缝;空隙。《管子·制分》:『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造造:zào 1、<动>到……去。《谭嗣同》:『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2、<动>制造;建造。《张衡传》:『复造侯风地动仪。』《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动>形成。《察变》:『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4、<动>制定。《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5、<动>做;行。《窦娥冤》:『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6、<名>世;代。《〈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满清末造……』[造次] (1)仓卒。(2)轻易。(3)鲁莽。[造化] (1)大自然的创造化育。(2)运气;幸运。[造物] 创造自然万物的神力。[造诣] (1)拜访。(2)学问、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隙隙:xì 1、<名>裂缝;缝隙。《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2、<名>漏洞;空子;疏漏的地方。《刘东堂言》:『惟树后坐一人抗词与辩,连抵其隙。』3、<名>空闲;闲暇。《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4、<名>感情上的裂缝;隔阂;矛盾。《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隙驹] 透过缝隙看到的一晃而过的快马,比喻迅速消逝的光阴。
指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旨。《说文》手指也。《易·说卦》艮为指。〈疏〉取其执止物也。《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将指,四无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击阖庐伤将指。〈注〉足,大指也。言其将领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为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又《广韵》斥也。《易·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又示也。《礼·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前汉·萧何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注〉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韵》指麾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前汉·贾谊传》颐指如意。〈注〉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又直指,官名。《前汉·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盗。又与旨恉通。意向也。《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汉·孔光传》不希指苟合。〈注〉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又归趣也。《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前汉·河间献王传》文约指明。〈注〉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又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集韵》或从月作脂。考证:(《定十四年》阖庐伤将指。)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
瑕瑕:《午集上·玉字部》《唐韵》乎加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音遐。《说文》玉小赤也。《前汉·司马相如传》赤瑕驳荦。〈注〉赤瑕,赤玉也。又玉玷也。《左传·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礼·聘义》瑕不揜瑜。〈注〉瑕,玉之病也。又过也。《诗·大雅》烈假不瑕。〈注〉烈,光,假,大,瑕,过也。《左传·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注〉不以汝为罪衅也。又《博雅》瑕,裂也。又远也。《诗·卫风》不瑕有害。〈传〉瑕,远也。〈笺〉瑕,犹过也。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乗[音chéng]瑕则神。〈注〉瑕,谓虚脆也。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谓之瑕。〈注〉相间曰瑕。又《字汇补》严利之状。《周礼·冬官考工记》深瑕而泽。又国名。《左传·成六年》晋人谋去故绦,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注〉郇瑕,古国名。又地名。《左传·桓六年》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於瑕以待之。〈注〉瑕,随地。《春秋·哀六年》城邾瑕。《大全》邾瑕如鲁济之类,鲁有负瑕,故称邾以别之。《礼·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又滋阳,古瑕县,宋大观四年,因犯宣圣讳,以西北有嵫山,攺为嵫阳。又姓。《左传》周大夫瑕禽。又复姓。《史记·项羽纪》瑕丘。申阳。〈注〉文颖曰:姓瑕丘。臣瓒曰:瑕丘,县名。《五音集韵》汉复姓有瑕吕氏。又兽名。《史记·司马相如传》格瑕蛤。《前汉·书音义》瑕蛤,兽名。又与遐通。《礼·表记》引《诗·小雅》瑕不谓矣,注瑕之言胡也。又与霞同。《前汉·扬雄传》翕青云之流瑕。《文选》作霞。又《五音集韵》古牙切,音嘉。垂瑕,地名。又古下切,音檟。已也。《诗·大雅》烈假不瑕。郑康成读。又《字汇补》呼加切。与虾同。《张衡·南都赋》骏瑕委蛇。〈注〉瑕,虾通。又《韵补》叶音舒。《史记·龟筴传》日辰不全,故有孤虚。黄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又叶音何。《陆机·文赋》混姸媸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考证:(又与遐通。《礼·表记》引诗小雅瑕不谓矣,瑕之为言何也。)谨照原文改注瑕之言胡也。
造造:《酉集下·辵字部》(古文)艁《广韵》昨早切《集韵》《韵会》《正韵》在早切,□音皁。《增韵》建也,作也,为也。《易·乾卦》大人造也。《书·大诰》予造天役。〈注〉造,为也。言我之所为,皆天所役使也。又《正韵》始也。《书·伊训》造攻自鸣条。《周礼·天官·膳夫》卒食以乐彻于造。〈注〉谓造饮食处也。又上造,秦官爵名。《前汉·百官公卿表》二上造,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又《广韵》《韵会》《正韵》□七到切,音慥。《说文》就也。《诗·大雅》小子有造。《礼·王制》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又《正韵》诣也,进也。《书·盘庚》其有衆[音zhòng]咸造,勿亵在王庭。〈注〉衆[音zhòng]皆至王庭,无亵慢也。《周礼·地官·司门》凡四方之賔客造焉,则以告。又造次,急遽也。《论语》造次必於是。又祭名。《礼·王制》造乎祢。《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注〉祈祷之祭名造。又纳也。《礼·丧大记》大盘造冰。〈注〉造,犹内也。内与纳同。先纳冰盘中也。又造舟,比舟而渡也。《诗·大雅》造舟为梁。〈注〉天子造舟。〈疏〉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即今之浮桥。又《集韵》则到切,音竈。《史记·龟筴传》卜,先以造灼钻。〈注〉造谓灼龟烧荆之处。又《集韵》仓刀切,音操。进也。又叶此苟切,凑上声。《扬子·太□经》端往述来,遵天之造。无或攺作,遵天之丑。考证:(《周礼·天官·膳夫》卒食以彻于造。)谨照原文彻上增乐字。
隙隙:《戌集中·阜字部》(古文)隟《唐韵》绮戟切《集韵》《韵会》《正韵》乞逆切,□音綌。《说文》壁际孔也。《玉篇》穿穴也,裂也。《礼·三年问》若驷之过隙然。《释文》隙,本又作却。《左传·昭元年》墙之隙坏。《孟子》钻穴隙相窥。《史记·货殖传》秦文孝缪居雍隙。〈注〉隙者,间孔也。地居陇蜀之间要路,故曰隙。又《玉篇》间也。《左传·隐五年》皆於农隙,以讲事也。〈注〉隙,间也。又《广韵》怨也。《史记·樊哙传》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又《前汉·匈奴传赞》遭王莽始开边隙。又《前汉·地理志》北隙乌丸夫余。〈注〉隙,际也。又《唐韵正》古音绮略反,义同。又《唐韵正》古音绮路反。《韩非子·亡徵篇》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说苑·建本篇》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按玉篇、广韵、韵会、正韵诸书皆作□,故字汇载入十一画内。惟说文作隙,集韵、类篇因之。正伪,□从二小,中从日,景也,会意。作□,非。故正字通收入十画内。应从正字通。《集韵》同□。亦作□□。《篇海》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