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ā zuǐ nòng chún
成语注音:ㄗㄚ ㄗㄨㄟˇ ㄋㄨㄙˋ ㄔㄨㄣˊ
成语简拼:ZZN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咂嘴弄脣
成语解释
表示惊奇或为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吃惊
近义词
咂嘴弄舌、咂嘴咂舌、咂嘴舔唇
成语接龙
咂嘴弄唇→唇齿相依→依阿两可→可歌可泣→泣歧悲染→染翰操纸→纸糊老虎→虎背熊腰→腰缠十万→万不失一
成语示例
(1)…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样。周进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2)…来见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咂嘴弄唇”几个大字。
(2)关关不会写成语“咂嘴弄唇”的最后一个字。
(3)家洛大哥哥给蕊誊和盈珊讲了“咂嘴弄唇”的典故。
(4)停弦中学的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咂嘴弄唇”。
(5)小东写不出成语“咂嘴弄唇”的拼音。
(6)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样。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咂嘴咂嘴:用舌头抵住门齿,吸气发音,表示羡慕、赞叹或可惜。《西游记》第九五回:『行者见师父全不动念,暗自里咂嘴夸称道:「好和尚!好和尚!」』
咂咂:zā 1、<动>吸。《陈州粜米》:『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2、<动>品味;体会。《水浒传》:『武松提起来咂一咂,叫道:「这酒也不好。」』[咂嘴] 用舌头抵住门齿,吸气发音,表示羡慕、赞叹或可惜。
嘴嘴:zuǐ(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话:别多嘴。
弄弄:nòng 1、<动>用手把玩、戏弄。《汉书·赵尧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引] 戏耍;游戏。《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2、<动>作弄。《左传·襄公四年》:『愚弄其民。』3、<动>演奏乐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饮卓氏,弄琴。』4、<动>古代百戏乐舞中扮演肤色或表演节目为『弄』。唐代?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9485.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小号尉唬未小号靠堋坏取弄臣] 在帝王身边献媚狎玩的臣子。[弄翰] 谓写文章及作画。[弄口] 逞言巧辩;播弄是非。[弄瓦] 瓦,纺缍。给幼女玩弄瓦,有希望她将来能任女工之意,后因称生女为『弄瓦』。[弄璋] 璋,一种玉器。给男孩玩玉璋,有希望他将来具有像美玉一样的品德之意,后因称生男为『弄璋』。
唇唇:chún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咂咂:《丑集上·口字部》《篇海》子答切,音帀。入口也。
嘴嘴:《丑集上·口字部》《集韵》祖委切,音□。本作觜。与□□同。详□字注。
弄弄:《寅集下·廾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卢贡切,笼去声。《尔雅·释言》玩也。〈疏〉谓玩好也。《诗·小雅》载弄之璋。《前汉·赵尧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又戏也。《左传·僖九年》夷吾弱不好弄。〈注〉弄,戏也。《前汉·昭帝纪》上耕於钩盾弄田。〈注〉师古曰:弄田,谓宴游之田。又《韵会》侮也。《前汉·东方朔传》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又乐曲曰弄。《晋书·桓伊传》王徽之泊舟青溪侧,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南史·隐逸传》宗少文善琴,古有金石弄,惟少文传焉。《嵆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又《字汇》巷也。
唇唇:《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食伦切《韵会》船伦切《正韵》殊伦切,□音漘。《说文》口端也。《玉篇》口唇也。《释名》唇,缘也,口之缘也。《春秋·元命包》唇者,齿之垣。《谷梁传·僖三年》语曰:唇亡则齿寒。又牛唇,草名。《尔雅·释草》蕒,牛唇。〈注〉水蕮也。又《类篇》弥尽切,音泯。□合无波际貌。《集韵》或作□脗。《韵会》亦书作脤。脗原字从豕,不从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