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ú yóu fǔ nèi
成语注音:ㄧㄩˊ ㄧㄡˊ ㄈㄨˇ ㄣㄟˋ
成语简拼:YYFN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魚游釜内
成语解释
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快要灭亡
近义词
[同]鱼游釜中、鱼游釜底、鱼游沸釜
成语接龙
1、鱼游釜内→内查外调→调舌弄唇→唇亡齿寒→寒酸落魄→魄荡魂飞→飞刍挽粟→粟红贯朽→朽木不雕→雕章缛彩→彩衣娱亲→亲如手足→足音跫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闻异辞→辞赋风骨→骨化形销→销声避影→影只形单→单枪独马→马不解鞍→鞍马劳顿→顿学累功→功高震主
2、鱼游釜内→内顾之忧→忧心如捣→捣虚撇抗→抗颜为师→师心自用→用之不竭→竭泽而渔→渔阳鼙鼓→鼓舞人心→心腹之交→交口同声→声色并厉→厉精图治→治国安民→民淳俗厚→厚此薄彼→彼众我寡→寡闻少见→见智见仁→仁义之兵→兵不雪刃→刃树剑山→山容海纳→纳污含垢
3、鱼游釜内→内视反听→听风听水→水乳交融→融会通浃→浃背汗流→流水桃花→花样新翻→翻箱倒箧→箧书潜递→递兴递废→废书而叹→叹老嗟卑→卑以自牧→牧豕听经→经武纬文→文治武力→力争上游→游山翫水→水尽鹅飞→飞刍挽粟→粟陈贯朽→朽棘不雕→雕梁绣户→户限为穿
4、鱼游釜内→内忧外患→患难夫妻→妻梅子鹤→鹤膝蜂腰→腰缠万贯→贯朽粟陈→陈辞滥调→调丝品竹→竹马之好→好酒贪杯→杯茗之敬→敬授民时→时诎举赢→赢金一经→经营惨淡→淡妆轻抹→抹粉施脂→脂膏不润→润屋润身→身无长物→物极将返→返邪归正→正本澄源→源清流清
5、鱼游釜内→内助之贤→贤妻良母→母慈子孝→孝子贤孙→孙康映雪→雪操冰心→心满原足→足兵足食→食不果腹→腹中兵甲→甲第连云→云飞雨散→散带衡门→门禁森严→严刑峻法→法出一门→门无杂宾→宾餞日月→月落参横→横发逆起→起早挂晚→晚节黄花→花晨月夕→夕惕朝乾
成语示例
(1)《魏书·卷一九·景穆十二王列传下·南安王》:『又命扬徐二州,声言俱举,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
成语造句
(1)奔奔不会写成语“鱼游釜内”的最后一个字。
(2)本子的封面上写着“鱼游釜内”几个大字。
(3)福州四中的司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鱼游釜内”。
(4)卡卡写不出成语“鱼游釜内”的拼音。
(5)司徒大爷给糖糖和朵朵介绍了“鱼游釜内”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魏书·中山王英传》:『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鱼鱼:yú(1)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2)姓。
游游:yóu 1、<动>在水上漂浮。《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动>游玩。《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动>出游;游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4、<动>交往。《鸿门宴》:『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又] 特指请教学问。《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动>游说。《冯谖客孟尝君》:『西游于梁。』[辨] 游,遊。凡有关水中活动,一般只用『游』,不可以用『遊』;而有关陆上活动的,『游』与『遊』可以通用。[游食] 吃闲饭。[游子] 离家外出的人。
釜釜:fǔ 1、<名>一种锅。曹植《七步诗》:『萁在釜下燃。』2、<量>古代的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
内内:nèi 1、<名>里面;内部。《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又] 特指朝廷内或国内。《过秦论》:『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又] 指家庭内部。《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名>内心。《赤壁之战》:『而内怀犹豫之计。』3、<名>内室;特指皇宫。《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4、<名>女色。《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5、<名>妻妾的泛称。后专指妻,如南朝人徐悱有《赠内》诗。今人也有谦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贱内』的。[引] 妻子一方的亲戚,如『内兄』、『内侄』。nà<动>同『纳』。接纳;收容。《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内嬖] 受君主宠幸,又指君主宠幸的人。[内阁] (1)明清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明洪武十五年,仿宋制,高诸殿阁大学士,因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故名内阁。(2)内堂,贵族妇女的卧室。[内省] 宫禁之内。[内传] 解释经义的文字叫内传;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叫外传。如关于《诗经》的就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传记的一种。以记述轶闻趣事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等。
鱼鱼:《亥集中·鱼字部》《唐韵》语居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居切,□御平声。《说文》本作□,水虫也。象形,与燕尾相似。〈注〉徐锴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韵会》隷省作鱼。《易·中孚》豚鱼吉。〈注〉鱼者,虫之隐者也。《仪礼·有司彻》鱼□。〈注〉鱼无足翼。《史记·周本纪》白鱼跃入王舟中。〈注〉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又蠹鱼,亦名衣鱼,本草生,久藏衣帛及书纸中。又《诗·小雅》象弭鱼服。〈传〉鱼服,鱼皮。《陆玑疏》鱼服,鱼兽之皮也。似猪,东海有之。一名鱼狸,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又《唐书·车服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辽史·兴宗记》试进士於廷,赐冯立等绯衣银鱼。《金史·舆服志》亲王佩玉鱼,一品至四品佩金鱼,以下佩银鱼。又《左传·闵二年》归夫人鱼轩。〈注〉以鱼皮为饰。又马名。《尔雅·释畜》二目白,鱼。〈注〉似鱼目也。《诗·鲁颂》有驔有鱼。又地名。《左传·僖二年》齐寺人貂漏师于多鱼。又《文十六年》惟裨儵鱼,人实逐之。〈注〉鱼,鱼复县,今巴东永安县。又《晋语》夷鼓,彤鱼氏之甥也。〈注〉彤鱼,国名。又姓。《左传·成十五年》鱼石为左师。《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修鱼氏。又与吾同。《列子·黄帝篇》姬,鱼语女。〈注〉姬读居,鱼读吾。又叶鱼羁切,音宜。《徐干·七喻》大宛之牺,三江之鱼。云鶬水鹄,禽蹯豹胎。胎音怡。又叶语鸠切,音牛。《庾阐诗》炼形去人俗,飘忽乗[音chéng]云游。暂憩扶桑阴,忽见东岳鱼。考证:(今以为弓鞬步又者也。)谨照陆玑疏原文步又改步叉。
游游:《巳集上·水字部》(古文)汓《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经注》淮水於淮浦县枝分,北为游水。又浮行也。《尔雅·释水》顺流而下曰遡游。《诗·秦风》遡游从之。又《周礼·天官》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注〉游,离宫也。又《管子·首宪篇》分理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又《尚书·考灵曜》地有四游,常动而人不知。又玩物适情之意。《礼·少仪》士依於德,游於艺。又间旷也。《礼·王制》无游民。又自适貌。《诗·小雅》慎尔优游。又枝叶扶疏貌。《诗·郑风》隰有游龙。〈传〉龙红草也。〈笺〉游,犹放纵也。言红草放纵枝叶于隰中。又《集韵》徐由切,音囚。义同。又《集韵》《正韵》□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传·桓二年》鞶厉游缨。又九游,星也。《史记·天官书》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又《韵补》叶延知切,音移。《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又叶衣虚切,音於。《万震南州异物志赞》合浦之人,习水善游。上视层潭,如猿仰株。考证:(《礼·少仪》少依于德,游於艺。)谨照原文少改士。于改於。
釜釜:《戌集上·金字部》《广韵》扶雨切《集韵》奉甫切,□音父。《说文》鬴,或作□。俗省作釜。《古史考》黄帝始作釜。《易·说卦传》坤为釜。〈疏〉取其化生成熟也。《诗·召南》维錡及釜。〈注〉有足曰錡,无足曰釜。《释文》釜,符甫反。又量名。《论语》与之釜。《左传·昭二年》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注〉釜,六斗四升,钟,六斛四斗。又山名。《史记·封禅书》黄帝合符釜山。《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怀戎县北。又《水经注》西海盐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又《韵补》叶府九切,音缶。《苏辙·土牛诗》土牛适成象,逡巡见屠剖。田家挽双角,归理鏁丝釜。
内内:《子集下·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奴对切,馁去声。《说文》入也,从冂入,自外而入也。《玉篇》裏也。《增韵》中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又《前汉·鼂错传》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注〉二房也。《韵会》房室曰内,天子宫禁曰内。汉制,天子内中曰行,内犹禁中也。唐有三内,皇城在长安西北隅,曰西内。东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南内曰兴庆宫,在东内之南。又五内,五中也。《魏志·王浚传注》闻命惊愕,五内失守。又职内,官名。《周礼·天官注》职内,主人也。若今之泉所入,谓之少内。又河内,地名。《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又《集韵》《正韵》□儒税切。同汭,水相入也。或省文作内。又《正韵》同枘。《周礼·冬官考工记注》调其凿,内而合之。又《正韵》奴荅切。同纳。《孟子》若已推而内之沟中。考证:(《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冀北。)谨照原文冀北改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