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无终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ǒu shǐ wú zhōng成语注音:ㄧㄡˇ ㄕㄧˇ ㄨˊ ㄓㄨㄙ成语正音终,不能读作『zōnɡ』。
成语简拼:YSW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有始無終成语辨形始,不能写作『使』。
歇后语:大虫头,耗子尾成语谜语虎头蛇尾
成语英文:start something but fail to carry it through成语日文中途半端(ちゅうとはんぱ)でやめる
成语解释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成语释义
有开头而无收尾。比喻做事半途而废,不能贯彻到底。语本《诗经·大雅·荡》。△『虎头蛇尾』
成语辨析
一、[同]『有始无终』及『虎头蛇尾』都有做事不能贯彻始终的意思。[异]『有始无终』侧重於不能坚持到底;『虎头蛇尾』侧重於草率结束。二、有始无终和『有头无尾』;都含有『办事不彻底』的意思。常可通用。但有始无终是直陈性的;不可指文章、故事等没有结尾。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做事半途而废,不能贯彻到底。贬义。[类]用在『中途停止』的表述上。[例](1)他优柔寡断的个性,常使他做事有始无终。(2)自从他上任後,政策朝令夕改,弄得每件事都是有始无终。(3)一个人若是缺少恒心毅力,不管做什麽事都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4)他虽然也学卧薪尝胆,但是终究熬不了那般痛苦,有始无终,殊为可惜。(5)这件事太重要了,请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千万不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二、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办事。
近义词
半途而废、中道而废、半途自画、虎头蛇尾、有头无尾、一曝十寒、三心二意、为德不终、一暴十寒、为德不卒、功亏一篑、浅尝辄止、有初鲜终
反义词
成语接龙
1、有始无终→终而复始→始末缘由→由此及彼→彼倡此和→和风丽日→日不移影→影只形孤→孤豚腐鼠→鼠牙雀角→角巾东路→路不拾遗→遗世忘累→累土至山→山积波委→委罪于人→人单势孤→孤军奋战→战天斗地→地大物博→博闻强记→记功忘过→过颊即空→空言虚语→语重心长
2、有始无终→终南捷径→径一周三→三牲五鼎→鼎铛玉石→石烂江枯→枯木再生→生拉活扯→扯鼓夺旗→旗帜鲜明→明火执杖→杖履纵横→横行逆施→施号发令→令人捧腹→腹有鳞甲→甲冠天下→下气怡声→声势熏灼→灼艾分痛→痛湔宿垢→垢面蓬头→头上安头→头焦额烂→烂若披掌
3、有始无终→终始若一→一倡三叹→叹为观止→止沸益薪→薪桂米珠→珠联璧合→合二为一→一日千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后光前→前言往行→行动坐卧→卧床不起→起居无时→时不再来→来去分明→明若观火→火光烛天→天罗地网→网漏吞舟→舟中敌国
成语示例
(1)《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三子争国,王室大乱。其後,宾起诛死,子鼂奔楚而败。京房《易传》曰:「有始无终,厥妖雄鸡自啮断其尾。」』
(2)《镜花缘·第五四回》:『嗣後一同赴试,彼此都要相顾,总要始终和睦,莫因一言半语,就把素日情分冷淡,有始无终,那就不是了。』
(3)《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此子成立之事,是亡友幽冥见托,既仗大人伸理,若小生有始无终,不但人非,难堪鬼责。』
(4)《喻世明言·卷三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韩信说你有始无终,半途而逃,不尽军师之职,是何道理?』
(5)《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守节事难,与其有始无终,不若慎终于始。』
(6)这件事太重要了,请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千万不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7)他虽然也学卧薪尝胆,但是终究熬不了那般痛苦,有始无终,殊为可惜。
(8)一个人若是缺少恒心毅力,不管做什麽事都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9)自从他上任後,政策朝令夕改,弄得每件事都是有始无终。
(10)他优柔寡断的个性,常使他做事有始无终。
(11)…要始终和睦,莫因一言半语,就把素日情分冷淡,有始无终,那就不是了。』众人连连答应。闺臣见了兰音,再三…——清·李汝珍《镜花缘》
(12)…去做。不独没工夫会做,并且也做不了许多。与其有始无终,不能时行方便,倒不如我一善不行的爽快。遇著钱上…——清·李汝珍《镜花缘》
(13)…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4)…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行者道:『兄弟,你说的也是,奈何师父不听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15)…是个有主意的,还该往别处访问个的确,也不做了有始无终薄幸之人;只因他是个直性汉子,不曾转这念头,遂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6)…商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7)…走了许多路,发喘起来,道:『奶奶,不是老身有始无终,其实寸步难移,恐怕反拖累奶奶。且喜天色微明,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8)…邪心不息,俺即今撒开双手,不管闲事,怪不得我有始无终了。』公子此时声色俱厉。京娘深深下拜道:『今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9)…?』韩信道:『曾有一个军师,姓蒯,名通,奈何有始无终,半途而去。』重湘叫鬼吏,快拘蒯通来审。——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安乐做为最后一个选择,也是论坛一个态度,论坛不会为不断中止的救助买单,那样会鼓励有始无终。
(2)包包写不出成语“有始无终”,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3)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有始无终”几个大字。
(4)公大爷给小洋人和小灵讲解了“有始无终”的历史故事。
(5)花楼初中的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有始无终”。
(6)可是定价的困难依然存在,这个项目也会有始无终。
(7)毛毛不会写成语“有始无终”的最后一个字。
(8)若那目标对你或者你新的发展方向不再相符,那么有始无终并不是什么错事。
(9)我们做事情不要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10)犹如那场有始无终的爱情。
(11)在这种背景下,从分析公共政策“有始无终”难题入手,研究公共政策终结之可行性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社会价值。
(12)自从他上任后,政策朝令夕改,弄得每件事都是有始无终。
(13)志愿但是是记忆的奴隶,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些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条。莎士比亚
(14)一个人若是缺少恒心毅力,不管做什么事都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15)你若邪心不息,俺即今撒开双手,不管闲事,怪不得我有始无终了。
(16)第二个,就是和星宇有始无终,隐有爱意,却突然不辞而别的陈晴。
(17)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18)她应该也是喝了不少酒的,笑着答,亲爱的,我不怕面目可憎,却怕有始无终。
(19)你们知道放弃是什么吗?放弃不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不是见异思迁随波逐流。
成语出处
《晋书·刘聪载记》:『小人有始无终,不能如贯高之流也。』
成语典源
《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强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注](1)烝民:众民、百姓。(2)匪谌:不诚信。谌,音ㄔㄣˊ。(3)靡:音ㄇㄧˇ,无。(4)鲜:音ㄒㄧㄢˇ,少。
成语典故
《诗经·大雅·荡》这篇诗的〈诗序〉作者,一般认为是召穆公所作。召穆公有感於周朝王室败坏,在位的周厉王又暴虐无道,作者於是假借文王的语气,列举商朝纣王种种恶行,藉以作为周朝君王的警惕。〈荡〉诗的第一章说到:伟大的上帝,替人民选立了君王。当君王暴虐无道时,他的命令也就邪僻不正,以此教导百姓,都变得没有诚信。每个国家建立初期的君王,没有不好的,但是很少能好到底的,到了後来就会出现败坏先人祖业的君王,导致国家走向败亡之途。後来『有始无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做事半途而废,不能贯彻到底。另外《战国策·秦策五》有一段文字,举智伯、夫差、梁惠王三人,能始不能终之例,以证『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以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