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lí cè hǎi
成语注音:ㄧˇ ㄌㄧˊ ㄘㄜˋ ㄏㄞˇ成语正音蠡,不能读作『yuán』或『lǐ』。
成语简拼:YLC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以蠡測海成语辨形测,不能写作『侧』。
成语解释
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指方法不对
近义词
[同]管窥蠡测、坐井观天、井蛙之见、以管窥天、管中窥豹、牖中窥日、瓮天之见、寸指测渊、以锥刺地、持蠡测海
反义词
兼收并蓄、博大精深
成语示例
(1)《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王修》斐松之注引《魏略》:『君之察孤,足以不疑。但恐傍人浅见,以蠡测海,为蛇画足。』
(2)《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语曰「以筦闚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源)
(3)然则王蕃所传,盖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之义也。▲《旧唐书·天文志》
(4)彼言者,直坐井窥天,以蠡测海耳!▲清·王韬《变法自强》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几个大字。
(2)超超写不出成语“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拼音。
(3)富宁县一中的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4)小媚不会写成语“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最后一个字。
(5)韵晴大哥哥给宛运和光华讲解了“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典故。
(6)本子的第二页写着“以蠡测海”几个大字。
(7)锦绣哥哥给可亲和惠镁讲了“以蠡测海”的故事。
(8)舞阳实验学校的防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蠡测海”。
(9)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
(10)????宛若讽刺着井底之蛙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那种笑容。
(11)彼言者,直坐井窥天,以蠡测海耳!见清·王韬《变法自强》。
(12)然则王蕃所传,盖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之义也。见《旧唐书·天文志》。
(13)汉·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14)去西平乡初级中学的小面包车上,玺在去山西省潞城市第三中学校的出租车上,依冉大哥哥给惜媛和澜琼讲述了『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蠡测蠡测:(lícè)<书>『以蠡测海』的略语,比喻以浅见揣度:管窥蠡测。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蠡蠡:lí <名>用瓠做的瓢。《汉书·东方朔传》:『以筭窥天,以蠡测海。』
测测:cè 1、<动>测量水深;测量。《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动>估计;预料。《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荆轲剌秦王》:『入不测之强秦。』[测揆] 测度。[测字] 旧时迷信把汉字拆开,用其偏旁点画的离合分聚等预测占卜凶吉,叫测字。也叫『拆字』。
海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蠡蠡:《申集中·虫字部》《唐韵》卢启切《集韵》里弟切,□音礼。《说文》虫啮木中也。又彭蠡,泽名。《书·禹贡》东汇泽为彭蠡。〈注〉彭蠡,在扬州之西界。又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又《韵会》怜题切,音黎。瓠瓢也。《前汉·东方朔传》以蠡测海。又《唐韵古音》落戈切,音骡。义同。又《玉篇》蠡蠡,行列貌。《刘向·九叹》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又山名。《扬雄·长杨赋》烧熐蠡。〈注〉熐蠡,山名。又人名。《晋书·姚弘载记》姚墨蠡。《宋书·桂阳王休范传》杜墨蠡。又与螺通。《类篇》蚌属。圣人法蠡蚌,而闭户见文子。又《集韵》鲁果切,音裸。瘯蠡,皮肥。一曰疥病。《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又《集韵》力至切,音利。虫名。又郞计切,音丽。《扬子·方言》参、蠡,分也。《郭注》谓分割也。齐曰参,楚曰蠡。亦作□。考证:(《刘向·九歌》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谨照原书九歌改九叹。
测测:《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初侧切《集韵》《韵会》察色切《正韵》初力切,□音恻。《说文》深所至也。《玉篇》度深曰测。又凡测度之称。《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漆欲测。又测测,刃利意。《诗·周颂·畟畟良耜传》畟畟,犹测测。
海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