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yǐ lǐ cè hǎi成语简拼:YGKTYLC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成语解释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贝壳做的瓢。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用瓢来量海。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成语示例
(1)然则王蕃所传,盖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之义也。▲《旧唐书·天文志》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几个大字。
(2)超超写不出成语“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拼音。
(3)富宁县一中的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4)小媚不会写成语“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最后一个字。
(5)韵晴大哥哥给宛运和光华讲解了“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典故。
(6)然则王蕃所传,盖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之义也。见《旧唐书·天文志》。
(7)去西平乡初级中学的小面包车上,玺在去山西省潞城市第三中学校的出租车上,依冉大哥哥给惜媛和澜琼讲述了『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声音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管窥管窥:[guǎnkuī] 从管中窥物,喻目光短浅,见闻不广。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后汉书·章帝纪》;管窥止寸耳。
蠡测蠡测:(lícè)<书>『以蠡测海』的略语,比喻以浅见揣度:管窥蠡测。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管管:guǎn 1、<名>一种像笛子的管乐器。[又] 泛指管乐。《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2、<名>圆柱形细长中空之物。[又] 笔。《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与妻书》:『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3、<名>钥匙。《殽之战》:『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4、<动>掌管;管理。《史记·范雎列传》:『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5、<动>包管;保证。《西游记》:『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
窥窥:kuī 1、<动>(从缝隙、小孔或隐蔽处)偷看。《黔之驴》:『蔽林间窥之。』2、<动>观看;观。《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窥镜。』《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动>窥伺;暗中观察以等待机会。《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kuí<动>通『跬』,迈出(一只脚)。《中山狼传》:『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窥鼎] 潜谋废旧朝,自建新王朝。[窥觊] 暗中希求。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蠡蠡:lí <名>用瓠做的瓢。《汉书·东方朔传》:『以筭窥天,以蠡测海。』
测测:cè 1、<动>测量水深;测量。《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动>估计;预料。《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荆轲剌秦王》:『入不测之强秦。』[测揆] 测度。[测字] 旧时迷信把汉字拆开,用其偏旁点画的离合分聚等预测占卜凶吉,叫测字。也叫『拆字』。
海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管管:《未集上·竹字部》《广韵》古满切《集韵》《韵会》《正韵》古缓切,□音筦。乐器。《书·益稷篇》下管鼗鼓。《诗·商颂》嘒嘒管声。《仪礼·大射仪》乃管新宫。〈注〉管,谓吹簜以播新宫之乐。《周礼·春官》孤竹之管,孙竹之管,阴竹之管。〈疏〉管如篪,六孔。《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注〉管长尺,围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两而吹。《前汉·律正志》竹曰管。《说文》管,十一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又葭管。《玉泉记》取宜阳金门竹为管,河内葭草为灰,吹之以□阳气。又地名。《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左传注》荥阳京县东北有管城。《史记·周本纪》武王封弟叔鲜于管。〈注〉括地志,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城也。又姓。《广韵》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后,齐有大夫管至父。又笔彄也。《礼·内则》右佩玦、扞、管。〈注〉管,笔彄。《梁史·元帝纪》元帝笔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书之,行精粹者以银管书之,文辞华丽者以斑竹管书之。又总理其事曰管。《史记·李斯传》赵高以刀笔吏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又主当也。《礼·乐记》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注〉犹包也。《荀子·儒效篇》圣人也者,道之管也。〈注〉管,枢要也。又管管,小见也。《诗·大雅》靡圣管管。〈传〉管管,无所依系。〈笺〉管管然以心自恣。又《博雅》管管,浴也。又五脏腧亦曰管。《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五管在上。〈注〉管,腧也。又管龠也。《周礼·地官》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注〉谓龠也。《礼·月令》修键闭,慎管龠。又《集韵》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零陵文学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凰来仪也。又《韵会补》通作筦。《前汉·东方朔传》以筦窥天。〈注〉古管字。又《类篇》沽丸切。《集韵》古丸切,□音官。《仪礼·聘礼》管人布幕于寝门外。〈注〉管,古文作官,犹馆也。谓掌次舍帷幕之官。又叶扃县切。《苏辙·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又叶古转切。《郭璞·鷰赞》殷王元发,圣敬日远。商人是颂,咏之弦管。考证:(《书·益稷谟》下管鼗鼓。)谨按益稷不称谟,谟改篇。(《仪礼·大射仪》乃管新宫。〈注〉管,谓吹荡以播新宫之乐。)谨照原文吹荡改吹簜。(《周礼·春官》孤竹之管,丝竹之管,阴竹之管。〈疏〉管如箎,六孔。)谨照原文丝竹改孙竹。箎改篪。
窥窥:《午集下·穴字部》《唐韵》去随切《集韵》《韵会》缺规切,□音魁。《说文》小视也。《广雅》窥视也。《论语》窥见室家之好。《玉篇》亦作闚。《庄子·秋水篇》用管闚天。又《集韵》犬蘂切。同跬。半步也。《司马法》凡人一举足曰跬。跬,三尺也。两举足曰步。步,六尺也。《前汉·息夫躬传》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注〉窥,音跬,半步也。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蠡蠡:《申集中·虫字部》《唐韵》卢启切《集韵》里弟切,□音礼。《说文》虫啮木中也。又彭蠡,泽名。《书·禹贡》东汇泽为彭蠡。〈注〉彭蠡,在扬州之西界。又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又《韵会》怜题切,音黎。瓠瓢也。《前汉·东方朔传》以蠡测海。又《唐韵古音》落戈切,音骡。义同。又《玉篇》蠡蠡,行列貌。《刘向·九叹》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又山名。《扬雄·长杨赋》烧熐蠡。〈注〉熐蠡,山名。又人名。《晋书·姚弘载记》姚墨蠡。《宋书·桂阳王休范传》杜墨蠡。又与螺通。《类篇》蚌属。圣人法蠡蚌,而闭户见文子。又《集韵》鲁果切,音裸。瘯蠡,皮肥。一曰疥病。《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又《集韵》力至切,音利。虫名。又郞计切,音丽。《扬子·方言》参、蠡,分也。《郭注》谓分割也。齐曰参,楚曰蠡。亦作□。考证:(《刘向·九歌》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谨照原书九歌改九叹。
测测:《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初侧切《集韵》《韵会》察色切《正韵》初力切,□音恻。《说文》深所至也。《玉篇》度深曰测。又凡测度之称。《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漆欲测。又测测,刃利意。《诗·周颂·畟畟良耜传》畟畟,犹测测。
海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