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bīng jiǎn zào
成语简拼:TBJ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添兵减竈
成语解释
增加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成语示例
(1)则你是添兵减灶齐孙膑,唤雨呼风蜀武侯,将巧计亲传授。▼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添兵减灶”几个大字。
(2)憨憨写不出成语“添兵减灶”的拼音。
(3)小林不会写成语“添兵减灶”的最后一个字。
(4)溆浦县大华学校的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添兵减灶”。
(5)玉惋大哥哥给如琦和艺丹讲了“添兵减灶”的典故。
(6)前往瑞金一中的火车上,祥闻大哥哥给晴馨和在去五大连池原种场中学校的时候,元威大哥哥给曾棋和泳莘介绍了『添兵减灶』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兵法大师鬼谷子的弟子庞涓请魏王残害师弟孙膑。被砍了双腿的孙膑逃到齐国做大将田忌的军师。魏王派庞涓去攻打赵国。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添兵减灶计,迫使庞涓撤军并追至马陵道齐军的埋伏圈自杀身亡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添添:tiān(1)在原有的之外,增加同类的:添人;添水;添件衣服;添了三十台机器。(2)<方>生小孩儿。
兵兵:bīng 1、<名>兵器;武器。《殽之战》:『束载、厉兵、秣马矣。』《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2、<名>军队;士兵。《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3、<名>战争;军事。《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4、<名>战略。《谋攻》:『战上兵伐谋。』
减减:jiǎn(1)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削减;减价;五减三是二。(2)降低;衰退:工作热情有增无减;人虽老了,干活还是不减当年!
灶灶:zào(1)用砖、坯、金属等制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2)借指厨房。
添添:《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兼切,音沾。《玉篇》益也。通作沾酟。又《集韵》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录》呼下酒具为添。
兵兵:《子集下·八字部》《唐韵》甫明切《集韵》《韵会》晡明切《正韵》补明切,□丙平声。《说文》械也。《增韵》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又执兵器从戎者曰兵。《礼·月令》命将帅选士厉兵。《周礼·夏官》中秋敎治兵。《广韵》戎也。又击敌曰兵之。《左传·定十年》公会齐景公于夹谷,齐犁弥使莱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注〉命士官击莱人也。又《礼·曲礼》死□曰兵。〈注〉言能扞国难为□所杀者,谓为兵也。又必良切,音浜。《诗·卫风》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史记·天官书》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宁昌。《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谓摄扬。盱目□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铭》相时阴阳,制兹利兵。始与清、呈、形、灵为韵。《□思王·孟冬篇》武官诫田,讲旅统兵。与清、停为韵。《赠丁仪王粲》诗: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与清、城、名、声为韵。《明帝·苦寒行》虽有吴蜀□,春秋足耀兵。与龄、缨为韵。又《韵补》叶犇谟切,音逋。《道藏歌》解带天皇寝,停驾高上兵。玉真启角节,翊卫自相扶。
减减:《子集下·冫字部》《玉篇》古斩切,音减。俗减字。(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斩切,音硷。《说文》损也。《玉篇》少也,轻也。《礼·乐记》礼主其减。又水名。《山海经》番条之山,减水出焉。又岐山亦出减水,东南流注于江。又姓。《史记·酷吏传》减宣。又《广韵》《集韵》□下斩切,音豏。又《集韵》公陷切,音□。义□同。俗作减,非。(减)考证:(又姓。《前汉·酷吏传》减宣。)谨按汉书作咸,史记作减。前汉改史记。
灶灶:《巳集中·火字部》《五音集韵》则到切,音躁。俗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