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hé suì rěn
成语简拼:SHSR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時咊歲稔
成语解释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称颂太平盛世
近义词
时和岁丰、时和年丰
成语接龙
1、时和岁稔→稔恶藏奸→奸掳烧杀→杀鸡哧猴→猴年马月→月满则亏→亏心短行→行古志今→今月古月→月白风清→清都紫微→微乎其微→微察秋毫→毫无二致→致远任重→重三迭四→四时八节→节哀顺变→变颜变色→色衰爱弛→弛声走誉→誉不绝口→口角风情→情深一往→往返徒劳
2、时和岁稔→稔恶藏奸→奸掳烧杀→杀彘教子→子为父隐→隐鳞藏彩→彩凤随鸦→鸦默雀静→静观默察→察见渊鱼→鱼书鴈信→信以为真→真龙活现→现钟弗打→打马虎眼→眼花缭乱→乱世凶年→年壮气锐→锐挫望绝→绝仁弃义→义不反顾→顾影惭形→形影自吊→吊胆提心→心开目明
3、时和岁稔→稔恶藏奸→奸淫掳掠→掠地攻城→城北徐公→公买公卖→卖儿鬻女→女大须嫁→嫁祸于人→人离乡贱→贱敛贵发→发踊冲冠→冠履倒置→置锥之地→地网天罗→罗敷有夫→夫子自道→道旁苦李→李广难封→封豕长蛇→蛇行鼠步→步步为营→营蝇斐锦→锦绣山河→河斜月落
4、时和岁稔→稔恶藏奸→奸淫掳掠→掠美市恩→恩逾慈母→母慈子孝→孝子慈孙→孙康映雪→雪花飞舞→舞文弄墨→墨子泣丝→丝发之功→功成名遂→遂心应手→手舞足蹈→蹈常习故→故作玄虚→虚堂悬镜→镜花水月→月没参横→横抢武夺→夺人所好→好谋善断→断雨残云→云布雨施
5、时和岁稔→稔恶藏奸→奸淫掳掠→掠人之美→美人香草→草率收兵→兵精粮足→足茧手胝→胝肩茧足→足不出门→门墙桃李→李广难封→封豨修蛇→蛇影杯弓→弓影浮杯→杯中蛇影→影只形单→单枪匹马→马齿徒长→长话短说→说是道非→非异人任→任人唯贤→贤良方正→正中己怀
成语示例
(1)上乐时和岁稔,万物得其宜;下乐名遂官闲,一身得其所。▲唐·白居易《泛渭赋》序
成语造句
(1)成语「时和岁稔」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豆豆写不出成语“时和岁稔”,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3)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时和岁稔”几个大字。
(4)实验中学初中的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时和岁稔”。
(5)小会不会写成语“时和岁稔”的最后一个字。
(6)智霭哥哥给缨一和惠鹭讲解了“时和岁稔”的故事。
(7)上乐时和岁稔,万物得其宜;下乐名遂官闲,一身得其所。见唐·白居易《泛渭赋》序。
(8)在去林州市桂林镇第一中学的大巴上,照前往两河镇大林九校的路途中,伟汝大哥哥给苹窈和左蕾讲解了『时和岁稔』的典故。
成语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时时:shí 1、<名>季节;时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名>天气;气候。《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3、<名>时辰;时刻。《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4、<名>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5、<名>时代。《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6、<名>时事;时势。《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名>时俗;时尚。《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8、<名>时机;机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大丈夫相时而动。』9、<名>时运。《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逝。』10、<副>按时。《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1、<副>当时。《兰亭集序》:『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12、<副>时常;经常。《项脊轩志》:『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和和:hé 1、<形>音乐和谐;协调。《察传》:『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又] 协和;和睦。《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2、<动>和好;交好。《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3、<形>温和;暖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形>和悦;谦和。《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5、<介>连带;连同。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6、<介>与;跟。《陈州粜米》:『和那害民的贼徒折证。』7、<连>与;和。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hè 1、<动>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荆轲刺秦王》:『荆轲和而歌。』《垓下之战》:『歌数阕,美人和之。』《赤壁之战》:『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动>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诗成遣谁和?』huò<动>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岁岁:suì 1、<名>岁星;木星。《国语·周语》:『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2、<名>年。《捕蛇者说》:『积于今六十岁矣。』[又] 〈名作状〉每年。《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名>年龄。《促织》:『成有子九岁。』4、<名>时间;光阴。《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5、<名>年成;收成。《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除] 年终;一年的最后的一天。
稔稔:rěn 1、<动>庄稼成熟。《后汉书·明帝纪》:『风比登稔。』2、<名>年。《黄冈竹楼记》:『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3、<动>事物酝酿成熟。任昉《奏弹刘整文》:『恶积衅稔。』4、<形>熟;熟悉。《西厢记诸宫调》:『稔闻是说。』[稔色] 容貌艳丽娇美。
时时:《辰集上·日字部》(古文)旹《唐韵》《集韵》《韵会》市之切《正韵》辰之切,□音莳。《说文》四时也。《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书·尧典》敬授人时。〈传〉敬记天时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礼·孔子间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训》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又〉三月而为一时。又《韵会》辰也,十二时也。又《广韵》是也。《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传〉时,是也。《诗·大雅》曰止曰时,筑室于兹。《朱传》可以止于是,而筑室矣。又《博雅》伺也。《论语》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又《博雅》善也。《广韵》中也。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战于乾时。〈注〉乾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则竭涸,故曰乾时。又姓。《广韵》良吏传有时苗。《何氏姓苑》云:今钜鹿人。又与埘同。《诗·王风》鸡栖于埘。《释文》埘,本亦作时。又《韵补》叶上纸切。《王粲·七释》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后时。进德修业,与世同理。又叶侧吏切。《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独穷苦乎此时也。叶下态,态音替。
和和:《丑集上·口字部》(古文)咊龢《广韵》《正韵》户戈切《集韵》《韵会》胡戈切,□音禾。《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又《舜典》律和声。《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书·尧典》乃命羲和。〈注〉羲氏,和氏,主历象授时之官。又《诗·小雅》和鸾雝雝。〈传〉在轼曰和,在镳曰鸾。〈疏〉和,亦铃也,以其与鸾相应和,故载见曰和铃央央是也。《广韵》本作鉌。又《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注〉和,十三簧。又《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旌为左右和之门。〈注〉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战国策》与秦交和而舍。又《諡法》不刚不柔曰和。又和夷,地名。《书·禹贡》和夷底绩。又云和,地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又《广韵》州名,在淮南,汉属九江郡,齐为和州。又《韵会》西和州,秦蒙恬筑长城始此,唐为岷州,宋攺西和州。又《广韵》姓也。本自羲和之后,一云卞和之后,晋有和峤。又《正字通》养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异木蟠枝以隐背,号曰养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乌龙养和,桐庐养和。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卧切,禾去声。《广韵》声相应。《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又《尔雅·释乐》徒吹谓之和。又《集韵》调也。《礼·檀弓》竽笙备而不和。又《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注〉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加以滑甘,是谓六和。又《礼器》甘受和。《释文》和,户卧反。《周礼·天官》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岁岁:《辰集下·止字部》亗《唐韵》相锐切《集韵》须锐切,□音帨。《释名》岁,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岁者,遂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传〉所以纪四时。〈又〉王省惟岁。〈传〉王所省职,兼总羣吏,如岁兼四时。又星名。《尔雅·释天》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郭注》岁,取岁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正志》分二十八宿为十二次,岁星十二岁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又〉保章氏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疏〉此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右行於天,一岁移一辰,十二岁一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一大周。太岁左行於地,一与岁星跳辰,年数同。岁星为阳人之所见,太岁为阴人所不覩,故举岁星以表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一年之中惟於一辰之上为法。若元年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五星俱赴於牵牛之初,是岁星与日同次之月。十一月斗建子,子有太岁,至后年,岁星移向子上,十二月日月会於□枵。十二月斗建丑,丑有太岁。推此已后皆然。又岁星木会在东方,为青龙之象,天之贵神福德之星,所在之国必昌。又《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孝经·钩命决》岁星守心年谷丰。《左传·昭三十二年》史墨曰: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又《岳珂·桯史》今星家以太岁为凶星。《王充·论衡》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又年谷之成曰岁。《左传·哀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杜注》岁,年谷也。《前汉·武帝诏》为岁事曲加礼。又周制有岁计、岁会。《周礼·春官》职岁。〈注〉主岁计者。〈又〉岁终,则令百官各正其治,受其会。三岁则大计羣吏之治,而诛赏之。〈又〉司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又《史记·天官书》腊之明日曰初岁。《四民月令》亦曰小岁。又始岁曰献岁。《楚辞·招魂》献岁发春。〈注〉献,进也。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也。又《东京梦华录》除夕夜,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又《风土记》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又《苏轼·馈岁诗序》蜀中値岁晚间遗,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又万岁,山名。在桂阳。《水经注》万岁山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水侧居民号万岁村。又水名。《伏琛·三齐略记》曲城、齐城东有万岁水,水北有万岁亭。又湖名。《广舆记》万岁湖,在建昌府南丰县。又宫名。《三辅黄图》汾阳有万岁宫。又木名。《尔雅·释木疏》杻一名檍,今宫园种之,名万岁木,取名於亿万也。又《集韵》相绝切,音雪。义同歱。《曹植·平原公主诔》城阙之诗,以日喻岁。况我爱子,神光长灭。岁亦读雪。又《集韵》苏卧切,音□。□岁,谷名。《说文》从步戌声。律正书名五行为五步。一说从步者,躔度之行,可推步也。从戌者,木星之精,生於亥,自亥至戌而周天。戌与岁亦谐声,别作嵗、歳,□非。考证:(《周礼·春官》冯相氏疏十有二岁。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为大周。)谨照原文为字改一字。(三岁则大计羣吏之属,而诛赏之。)谨照周礼原文属改治。
稔稔:《午集下·禾字部》《广韵》如甚切《集韵》《韵会》《正韵》忍甚切,□音荏。《说文》谷熟也。《左传·襄二十七年》不及五稔。〈注〉稔,年也,熟也。谷一熟为一年。又凡积久者亦曰稔。《任彦昇·奏弹》恶积衅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