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hé nián fēng
成语注音:ㄕㄧˊ ㄏㄜˊ ㄋㄧㄢˊ ㄈㄥ
成语简拼:SHN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時咊年豐
成语解释
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称颂太平盛世
近义词
风调雨顺、时和岁丰、时和岁稔
成语接龙
1、时和年丰→丰筋多力→力均势敌→敌国外患→患难与共→共贯同条→条修叶贯→贯朽粟陈→陈言务去→去伪存真→真相毕露→露水夫妻→妻儿老小→小时了了→了然于胸→胸怀磊落→落魄江湖→湖光山色→色胆如天→天崩地裂→裂石穿云→云集景附→附骥名彰→彰明较著→著述等身
2、时和年丰→丰墙硗下→下笔有神→神不收舍→舍己成人→人情冷暖→暖衣饱食→食玉炊桂→桂枝片玉→玉石同碎→碎骨粉身→身非木石→石沈大海→海沸河翻→翻天蹙地→地旷人稀→稀奇古怪→怪声怪气→气吞牛斗→斗挹箕扬→扬汤止沸→沸沸汤汤→汤池铁城→城狐社鼠→鼠窜狗盗
3、时和年丰→丰神绰约→约法三章→章句小儒→儒雅风流→流天澈地→地平天成→成城断金→金无足赤→赤口毒舌→舌敝唇焦→焦思苦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旗相当→当局者迷→迷惑视听→听而不闻→闻风而至→至公无私→私心妄念→念念有词→词严义正→正正经经→经年累月
4、时和年丰→丰神异彩→彩衣娱亲→亲操井臼→臼杵之交→交相辉映→映月读书→书声琅琅→琅嬛福地→地北天南→南金东箭→箭在弦上→上烝下报→报应不爽→爽心悦目→目瞪心骇→骇人听闻→闻名丧胆→胆战心慌→慌做一团→团头聚面→面壁功深→深恶痛疾→疾首嚬蹙→蹙蹙靡骋
5、时和年丰→丰屋之戒→戒备森严→严阵以待→待字闺中→中外合璧→璧合珠连→连日带夜→夜行被绣→绣虎雕龙→龙战玄黄→黄汤辣水→水尽鹅飞→飞蛾扑火→火山汤海→海不波溢→溢于言表→表里山河→河落海干→干浄利落→落落穆穆→穆如清风→风尘碌碌→碌碌寡合→合浦珠还
成语示例
(1)时和年丰,百宝告成。▲清·姚莹《噶玛兰台异记》
成语造句
(1)成语「时和年丰」是一个联合式成语。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时和年丰”几个大字。
(3)涓涓写不出成语“时和年丰”,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4)小玲不会写成语“时和年丰”的最后一个字。
(5)新农村乡学校的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时和年丰”。
(6)雪灵大哥哥给蔼彤和新科讲述了“时和年丰”的历史典故
(7)时和年丰: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
(8)时和年丰,家给人足,从各方面给闽人带来了福祉。
(9)时和年丰,百宝告成。见清·姚莹《噶玛兰台异记》。
成语出处
《诗经·小大雅谱》唐·孔颖达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时时:shí 1、<名>季节;时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名>天气;气候。《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3、<名>时辰;时刻。《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4、<名>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5、<名>时代。《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6、<名>时事;时势。《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名>时俗;时尚。《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8、<名>时机;机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大丈夫相时而动。』9、<名>时运。《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逝。』10、<副>按时。《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1、<副>当时。《兰亭集序》:『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12、<副>时常;经常。《项脊轩志》:『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和和:hé 1、<形>音乐和谐;协调。《察传》:『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又] 协和;和睦。《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2、<动>和好;交好。《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3、<形>温和;暖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形>和悦;谦和。《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5、<介>连带;连同。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6、<介>与;跟。《陈州粜米》:『和那害民的贼徒折证。』7、<连>与;和。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hè 1、<动>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荆轲刺秦王》:『荆轲和而歌。』《垓下之战》:『歌数阕,美人和之。』《赤壁之战》:『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动>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诗成遣谁和?』huò<动>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年年:nián 1、<名>年景;收成。《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生苦,凶年不免于死亡。』2、<名>十二个月为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名>年龄;年岁。《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名>寿命。《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名>帝王的年号。《三国志·吴主传》:『告以改年,立后。』[年伯] 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父之同年者称为年伯。泛指父辈。[年所] 年次;年龄。[年兄] 唐宋以来,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互相尊称年兄,也叫同年。[年祚] (1)人之寿命。(2)国之寿命。
丰丰:fēng 1、<形>容貌丰满而美好。《林黛玉进贾府》:『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2、<形>茂盛;繁茂。《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3、<名>风度;神态。李好古《张生煮海》:『则见他正色端容,道貌仙丰。』4、<形>丰收。《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5、<形>富足;富裕。《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时时:《辰集上·日字部》(古文)旹《唐韵》《集韵》《韵会》市之切《正韵》辰之切,□音莳。《说文》四时也。《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书·尧典》敬授人时。〈传〉敬记天时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礼·孔子间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训》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又〉三月而为一时。又《韵会》辰也,十二时也。又《广韵》是也。《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传〉时,是也。《诗·大雅》曰止曰时,筑室于兹。《朱传》可以止于是,而筑室矣。又《博雅》伺也。《论语》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又《博雅》善也。《广韵》中也。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战于乾时。〈注〉乾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则竭涸,故曰乾时。又姓。《广韵》良吏传有时苗。《何氏姓苑》云:今钜鹿人。又与埘同。《诗·王风》鸡栖于埘。《释文》埘,本亦作时。又《韵补》叶上纸切。《王粲·七释》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后时。进德修业,与世同理。又叶侧吏切。《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独穷苦乎此时也。叶下态,态音替。
和和:《丑集上·口字部》(古文)咊龢《广韵》《正韵》户戈切《集韵》《韵会》胡戈切,□音禾。《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又《舜典》律和声。《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书·尧典》乃命羲和。〈注〉羲氏,和氏,主历象授时之官。又《诗·小雅》和鸾雝雝。〈传〉在轼曰和,在镳曰鸾。〈疏〉和,亦铃也,以其与鸾相应和,故载见曰和铃央央是也。《广韵》本作鉌。又《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注〉和,十三簧。又《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旌为左右和之门。〈注〉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战国策》与秦交和而舍。又《諡法》不刚不柔曰和。又和夷,地名。《书·禹贡》和夷底绩。又云和,地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又《广韵》州名,在淮南,汉属九江郡,齐为和州。又《韵会》西和州,秦蒙恬筑长城始此,唐为岷州,宋攺西和州。又《广韵》姓也。本自羲和之后,一云卞和之后,晋有和峤。又《正字通》养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异木蟠枝以隐背,号曰养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乌龙养和,桐庐养和。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卧切,禾去声。《广韵》声相应。《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又《尔雅·释乐》徒吹谓之和。又《集韵》调也。《礼·檀弓》竽笙备而不和。又《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注〉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加以滑甘,是谓六和。又《礼器》甘受和。《释文》和,户卧反。《周礼·天官》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年年:《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广韵》奴颠切《集韵》《类篇》《韵会》宁颠切《正韵》宁田切,□捻平声。《说文》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桓三年》有年。《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谷梁传》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又岁也。《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注〉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周礼·春官》正岁年以序事。〈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中气帀则为岁,朔气帀则为年。《左传·宣三年》卜年七百。又齿也。《释名》年,进也。进而前也。《礼·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注〉引年,挍年也。《左传·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宼,□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注〉言以德为轻重,而不以齿为先后也。又姓。《万姓统谱》永乐中有年当,怀远人,正官户部尚书。又叶祢因切,音纫。《前汉·叙传》封禅郊祀,登秩百神。协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袜铭》长履景福,至於亿年。皇灵既佑,祉禄来臻。又《集韵》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传·襄三十年》年夫。《释文》年音佞。二传作佞夫。《集韵》亦书作□。唐武后作□。考证:(又叶祢因切,音民。)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谨照音义民改纫。
丰丰:《子集上·丨字部》(古文)〈□□〉《集韵》符风切,音冯。丰茸,草盛貌。《说文》从生,上下达也。《徐曰》草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丰等字从此。又容色美好貌。《诗·郑风》子之丰兮。《六书正伪》俗作丰,上画从丿者,非。(丰)(古文)《唐韵》敷戎切《集韵》《韵会》敷冯切,□音酆。《说文》豆之丰满者也。一曰器名,乡饮酒有丰侯,亦谓之废禁。《陆佃云》似豆而□。《海录碎事》《射礼》:置丰於西阶。古丰国之君以酒亡国,故以为罚爵,图其人形於下寓戒也。《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命弟子设丰。〈注〉将饮不胜者,设丰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礼》君尊有丰,此言承爵丰,则两用之。又《玉篇》大也。《广韵》多也。《易·丰卦疏》丰者,多大之名,盈足之义。财多德大,故谓之丰。《书·高宗肜日》典祀无丰于昵。〈疏〉谓牺牲礼物多也。《楚语》彼若谋楚,其必有丰败也哉。〈注〉大也。《扬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丰。又赵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谓之丰人。燕记曰:丰人杼首。杼首,长首也。又《广韵》茂也,盛也。《诗·小雅》在彼丰草。〈传〉丰,茂也。《楚语》夫事君者,不以丰约举。〈注〉丰,盛。约,衰也。又犹厚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丰肉而庳。又岁熟曰丰。《诗·周颂》丰年多黍多稌。《公羊传·桓三年》大有年何,大丰年也。〈注〉谓五谷皆大成熟。又《博雅》云师谓之丰隆。一曰雷师也。《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乗[音chéng]云。《淮南子·天文训》季春三月,丰隆乃出。〈注〉雷也。又丰席。《孔安国·书传》丰,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为莞,用之为席。郑康成曰:刮冻竹席也。又丰本,韭别名。《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韭曰丰本。〈注〉其根本茂盛也。又地名。《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传〉文王旧都在京兆鄠县,今长安县西北是也。通作酆。又水名。《诗·大雅》丰水东注。《后汉·郡国志注》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于渭。通作沣。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丰县,属沛郡。又州名。古太原郡,宋置丰州。又陕西,隋置丰州。又山名。丰山,在滁州南二里许,上有丰乐亭。见《欧阳修记》。又人名。《前汉·古今人表》□丰,帝喾妃,生尧。《师古曰》即□锋也。又姓。《广韵》郑穆公子丰之后。又复姓。丰将氏。见《潜夫论》。又叶敷文切,音分。《蔡邕·□》民安物丰。上叶绥我荆衡,下叶以纪洪勳。又叶敷康切,音芳。《韩愈·欧阳生哀辞》友则既获兮,禄实不丰。以志为养兮,何有牛羊。(丰)考证:(《说文》豆之丰满者也。一曰,器名,乡饮酒有丰□,亦谓之废禁。)谨照原文丰□改丰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