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yá dì jiǎo
成语注音:ㄊㄧㄢ ㄧㄚˊ ㄉㄧˋ ㄐㄧㄠˇ
成语简拼:TYD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天涯地角
成语英文:the ends of the earth
成语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成语用法
作宾语;形容地方偏远
近义词
[同]天涯海角
成语接龙
1、天涯地角→角户分门→门不夜关→关情脉脉→脉脉相通→通上彻下→下气怡声→声势熏灼→灼见真知→知名当世→世扰俗乱→乱首垢面→面不改容→容头过身→身单力薄→薄寒中人→人众胜天→天各一方→方以类聚→聚众滋事→事半功百→百感交集→集萤映雪→雪虐风饕→饕风虐雪
2、天涯地角→角户分门→门户之见→见德思齐→齐量等观→观者云集→集苑集枯→枯朽之余→余杯冷炙→炙肤皲足→足趼舌敝→敝鼓丧豚→豚蹄穰田→田连阡陌→陌路相逢→逢场游戏→戏彩娱亲→亲冒矢石→石城汤池→池鱼之祸→祸为福先→先入之见→见微知着→着手成春→春意阑珊
3、天涯地角→角户分门→门户之争→争强斗狠→狠心辣手→手胼足胝→胝肩茧足→足音跫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风搧火→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妙好词→词钝意虚→虚文缛节→节上生枝→枝对叶比→比权量力→力不从心→心如寒灰→灰烟瘴气
4、天涯地角→角户分门→门可张罗→罗织罪名→名公巨人→人急智生→生生世世→世道人情→情见势屈→屈蠖求伸→伸头探脑→脑满肠肥→肥冬瘦年→年高望重→重三迭四→四平八稳→稳操胜算→算尽锱铢→铢积锱累→累屋重架→架海金梁→梁孟相敬→敬天爱民→民生在勤→勤学好问
5、天涯地角→角户分门→门闾之望→望风希指→指日成功→功成名遂→遂迷不寤→寤寐求之→之死靡二→二八佳人→人命危浅→浅尝辄止→止戈散马→马牛其风→风兵草甲→甲第连云→云中仙鹤→鹤发童颜→颜丹鬓绿→绿女红男→男女老少→少纵即逝→逝者如斯→斯事体大→大张挞伐
成语示例
(1)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词
(2)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面无由,但以情企。』(源)
(3)唐·张南史〈月〉诗:『正看云雾秋卷,莫待关山晓没。天涯地角不可寻,清光永夜何超忽。』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天涯地角”几个大字。
(2)歌歌写不出成语“天涯地角”,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3)航航不会写成语“天涯地角”的最后一个字。
(4)峻德中学的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涯地角”。
(5)浦叔叔给曼曼和他的同学讲了“天涯地角”的历史故事。
(6)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7)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见宋·晏殊《踏莎行》词。
(8)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9)在去往上海市月浦中学的路上,志隆大哥哥给郭珍和寻秋介绍了『天涯地角』的历史典故
(10)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成语出处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地角地角:[dìjiǎo] (1)辽远偏僻的地方;地的尽头。天涯地角。(2)指岬角。(3)指下巴颏儿。
天涯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涯涯:yá 1、<名>水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2、<名>边远的地方。《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名>边际;极限。《祭妹文》:『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涯涘] 水的边际,也泛指边际或极限。
地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角角:jiǎo 1、<名>兽角;动物头上长的角。《柳毅传》:『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2、<名>形状像兽角的物体。《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名>号角。古代军中乐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名>边角;角落。《口技》:『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5、<名>额角;额头。丘迟《与陈伯之书》:『朝鲜昌海,蹶角受化。』6、<名>古代量器。《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角量也,谓之法。』7、<量>用于计量饮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先打四角酒来。』jué 1、<动>角斗;争斗;较量。《促织》:『日与其子弟角,无不胜。』2、<名>角色。如『丑角』、『旦角』。3、<名>盛酒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卑者举角。』[角圭] 有棱角的玉,比喻人有锋芒。:『角。』[角尖] 比喻微小。[角立] 卓然特立。对立,互不相让。[角楼] 城墙四角用于瞭望的城楼。[角掎] 比喻前后夹击敌人。[角力] 比武。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涯涯:《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五佳切《集韵》《韵会》《正韵》□佳切,□音崖。《玉篇》水际也。《书·微子》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又借作穷尽意。《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又朱涯,水名。《前汉·地理志》在郁陵郡临尘县。又《唐韵》《集韵》鱼羁切《韵会》疑羁切,□音□。义同。又《韵补》叶牛何切,音俄。《柳宗元·道州孔子庙□铭》钦惟圣王,厥道无涯。世有颂辞,益疾其多。
地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
角角:《酉集上·角字部》《唐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觉。《说文》角,兽角也。本作□,从力从肉。《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春秋·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礼·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大戴礼·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列子·黄帝篇》傅翼戴角,谓之禽兽。又犀有食角。《尔雅·释兽》犀似豕。〈注〉犀三角,一在顶,一在额,一在鼻。鼻上者,食角也。《苏颂曰》一名奴角。又龙角。《埤雅》有角曰虯龙。又角弓,以角饰弓也。《诗·小雅》騂騂角弓。《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角者,以为疾也。《魏志·鲜□传》端牛角为弓,世谓之角端者也。○按角端即角颛,谓一角正立不斜,故名角端。角,古音禄,字林、正韵伪作甪,非。又额角。《逸雅》角者,生於额角也。《后汉·光武纪》隆准日角。〈注〉谓庭中骨起,状如日。《论语·撰考谶》颜回有角额,似月。又隅也。《易·晋卦》晋其角。〈疏〉西南隅也。《后汉·郞顗传》顗父宗善风角星算。〈注〉角,隅也。□四隅之风以占吉凶。又《唐书·裴坦传》含人初诣省视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压角而坐。《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舍人院每知制诰上事,必设紫褥于庭,北面拜,□阁长立褥东北隅,谓之压角。又男、女未冠、笄曰总角。《诗·卫风》总角之宴。《朱传》结发为饰也。《礼·内则》剪发为鬌,男角女羁。〈注〉夹囟曰角,两髻也。午达曰羁,三髻也。又校也。《礼·月令》仲春,角斗甬。〈注〉较其同异也。《管子·七法篇》春秋角试。又《广韵》竞也。《战国策》驾犀首而骖[音cān]马服,以与秦角逐。《前汉·谷永传》角无用之虚文。又《增韵》通作确。《前汉·李广传》数与卤确。〈注〉谓竞胜负也。又《韵会》角抵,戏名。六国时所造,使两两相当,角力相抵触。《史记·李斯传》作觳抵。《前汉·武帝纪》作角抵。又《张骞传》作角氐。角与觳通。又掎角,驻兵以制敌也。《正韵》绁其后曰掎,絓[音guà]其前曰角。《左传·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魏志·少帝纪》吴□屯逼永安,遣荆、豫诸军,掎角赴救。《韵会》亦作捔。又东方之音也。《礼·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前汉·律正志》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尔雅·释乐》角谓之经。《韵会》通作龣。《魏书·江式传》宫商龣徵羽。〈注〉龣即角字。又大角,军器。《演繁露》蚩尤率魑魅与黄帝战,帝命吹角为龙鸣御之。《唐书·百官志》节度使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今鼓角楼始此。又星名。《韵会》东方七宿之首,苍龙之角十二度。《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注〉列宿之长。又《博雅》大角谓之栋星。《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又羊角,旋风也。《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又酒器。《礼·礼器》□者举角。〈疏〉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适,触罪过也。又量器。《管子·七法篇》斗斛也,角量也。《吕览·八月纪》正钧石,齐升角。又木角,□水斗名。《礼·丧大记》虞人出木角。又角人,官名。《周礼·地官》角人掌以时徵齿角,凡骨物于山泽之农。又履名。《释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扬子·方言》徐土邳圻之间,大麄谓之□角。〈注〉今漆履有齿者。又草名。《博雅》□明,羊角也。《埤雅》莪,一名角蒿。又果名。《清异录》新罗国松子有数等,惟玉角香最奇。《本草纲目》芰实,一名沙角。又鸟名。《本草纲目》鹰,一名角鹰。《李时珍曰》顶有毛角,故名。又小鱼名鹿角。《欧阳修·达头鱼诗》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又地名。《韩愈·祭张员外文》避风太湖,七日鹿角。〈注〉地在洞庭湖。又城名。《左传·襄二十六年》袭卫羊角,取之。〈注〉今廪丘县所治羊角城是。又县名。《南齐书·州郡志》角陵县,属南新阳左郡。又姓。《后汉·冯异传》角闳据汧骆。又《唐韵》《集韵》□卢谷切,音禄。《类篇》兽不童也。又《广韵》汉四皓有角里先生。○按通雅:角,古音禄。诗召南: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史记刺客传:天雨粟,马生角。前汉东方朔传: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扬子太□经:啧以牙者童其角,□以翼者两其足。崔駰《杖颂》:用以为杖,饰以犀角,王母扶持,永保百禄。俱叶音禄。李因笃曰:杜甫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觝触。唐人亦作禄,音用。又李济翁资暇录云:汉四皓,其一号角里先生。角音禄,今多以觉音呼,误也。至於读角为觉,而角里之音禄者,辄攺作甪,则益谬矣。又东都事略,崔偓佺云:刀下用音榷,两点下用音鹿,一点一撇不成字,未详。唐韵角音禄,又音觉,其实字无二形。说文角训象兽角形,亦无刀用两点之说。偓佺臆说,不可从。佩觿集、字林、韵会、正韵分角甪为二,□误。又《字汇补》古禄切,音谷。《韩愈·赠张籍诗》角角雄雉鸣。《方崧卿云》角音谷。又《音学五书》叶良拒切,音虑。《尉缭子·兵谈篇》兵如总木,弩如羊角,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集韵》通作捔。考证:(《埤雅》有角曰叫龙。)谨照原文叫龙改为虯龙。(《尔雅·释天》角亢,寿星也。)谨照原文改寿星,角亢也。(《周礼·地官》角人掌以时徵齿角凡骨于山泽之农。)谨照原文骨下增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