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āng míng jiào zhù
成语注音:ㄓㄤ ㄇㄧㄥˊ ㄐㄧㄠˋ ㄓㄨˋ成语正音较,不能读作『jiǎo』。
成语简拼:ZMJ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彰明較著
成语英文:very obvious
成语解释
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显而易见、昭然若揭、彰明昭著、众目昭彰
反义词
模棱两可、语焉不详
成语接龙
1、彰明较著→著书立说→说白道黑→黑天摸地→地旷人稀→稀奇古怪→怪雨盲风→风俗人情→情深一往→往古来今→今生今世→世济其美→美不胜收→收缘结果→果行育德→德輶如毛→毛骨悚然→然荻读书→书生之见→见猎心喜→喜逐颜开→开口见胆→胆战心寒→寒风侵肌→肌劈理解
2、彰明较著→著书立说→说古谈今→今雨新知→知恩报恩→恩若再生→生死与共→共为唇齿→齿豁头童→童山濯濯→濯污扬清→清洌可鉴→鉴往知来→来之不易→易如破竹→竹清松瘦→瘦羊博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足而居→居轴处中→中立不倚→倚玉偎香→香轮宝骑→骑驴觅驴
3、彰明较著→著书立说→说来话长→长林丰草→草莽英雄→雄伟壮观→观山翫水→水满金山→山清水秀→秀水明山→山河表里→里通外国→国计民生→生动活泼→泼水难收→收因结果→果行育德→德輶如羽→羽毛未丰→丰草长林→林下风范→范张鸡黍→黍离麦秀→秀色可餐→餐风宿露
4、彰明较著→著书立说→说亲道热→热肠古道→道义之交→交头接耳→耳听心受→受制于人→人多口杂→杂七杂八→八万四千→千变万化→化整为零→零光片羽→羽翮飞肉→肉跳心惊→惊神破胆→胆丧魂惊→惊肉生髀→髀肉复生→生花妙语→语短情长→长命百岁→岁不我与→与时偕行
5、彰明较著→著作等身→身首异处→处之泰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口扳须→须弥芥子→子孝父慈→慈悲为本→本位主义→义无旋踵→踵决肘见→见噎废食→食为民天→天人之际→际会风云→云合雾集→集思广益→益国利民→民保于信→信步而行→行远升高→高凤自秽→秽言污语
成语示例
(1)盛昱甚至在严劾崇厚的奏折上,彰明较著地指出,沈桂芬应该联带负责。▼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2)…一角小洋钱,就可以开得。却又隔着两扇门,不便彰明较著的大声说是送钱来,所以嘴里还是说照会;等看门的人…——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成语造句
(1)安安写不出成语“彰明较著”的拼音。
(2)大双不会写成语“彰明较著”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彰明较著”几个大字。
(4)睿思哥哥给飘一和汪尉讲述了“彰明较著”的成语典故。
(5)新建县第五中学的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彰明较著”。
(6)在以后的三个月里,这种关系显得更加彰明较著了。
(7)总统说,各国关于核扩散问题有一项基本的协议,其规则彰明较著。
成语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彰明彰明:表明;揭露。《司马法·仁本》:『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遍告于诸侯,彰明有罪。』
较著较著:[jiàozhù] 明显。彰明较著。略举较著。
彰彰:zhāng 1、<形>明显;显著。《柳毅传》:『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至达远冤。』2、<动>显示;揭露。《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3、<动>表彰。《淮南子·览冥》:『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彰徨] 惊慌惶惑。[彰明] 表明;揭露。[彰彰] 明白;显著。
明明:míng 1、<形>明亮。《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2、<动>照亮。《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3、<形>明白;清楚。《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又] 明白地;公开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明谓左右。』4、<动>证明;说明。《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动>明确。《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6、<形>英明;高明;明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7、<名>智慧。《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又] 视力好。《管子·制分》:『聪耳明目』9、<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为学》:『明年,贫僧自南海还。』10、<名>明朝。
较较:jiào 1、<动>比较。《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动>较量;比高下。《促织》:『自增惭怍,不敢与较。』3、<动>计算;统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4、<动>相差。皮日休《汴河怀古》:『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5、<形>明显;明白。《史记·刺客列传》:『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志。』6、<副>略微;稍稍。杜甫《人日》:『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著著:zhù 1、<动>显露。《中庸》:『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2、<形>显著。《商君书·错法》:『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3、<动>写作。《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zhuó 1、<动>附着。《论积贮疏》:『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2、<动>穿。《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3、<动>居于;处在。《赤壁之战》:『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4、<动>加上。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鞭] 挥鞭策马,比喻努力向前。[著题] 切题。
彰彰:《寅集下·彡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诸良切,音樟。《说文》文彰也。《韵会》文章饰也。从章,从彡。毛发貌。谓鸟兽羽毛之文。又《集韵》通作章。《诗·小雅》织文鸟章。又《广韵》明也。《正韵》着也。《书·伊训》嘉言孔彰。又《正韵》着明之也。《书·臯陶谟》彰厥有常。又叶之戎切,音终。《薛综·驺虞颂》奋威扬德,岂弟之风。圣德极盛,驺虞乃彰。
明明:《辰集上·日字部》(古文)朙《广韵》武兵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兵切,□音鸣。《说文》照也。《易·系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时,徧照天下,无幽不烛,故云明。《史记·正书》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终始。〈疏〉大明,晓乎万物终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照临四方谓之明。又《书·舜典》黜陟幽明。〈传〉升进其明者。又《书·太甲》视远惟明。〈疏〉谓监察是非也。又《洪范》视曰明。〈传〉必清审。又《诗·小雅》祀事孔明。〈笺〉明,犹备也。又《诗·大雅》明明在下。〈传〉明明,察也。《尔雅·释诂疏》明明,言甚明也。又《礼·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又《礼·礼运》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犹尊也。又《礼·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疏〉明者,辨说是非也。又《韩非子·难三篇》知微之谓明。又《广韵》昭也,通也。又星名。《诗·小雅》东有启明。〈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又《小雅》明发不寐。〈疏〉言天将明,光发动也。又《正字通》凡厥明、质明,皆与昧爽义同。又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晋荀曦从事明预。又与盟同。《诗·小雅》不可与明。〈笺〉明,当为盟。又与孟同。《周礼·夏官·职方氏注》望诸明都也。《释文》明都,《禹贡》作孟猪。今依《书》读。又《前汉·地理志》广汉郡葭明。〈注〉师古曰:明音萌。又《韵补》叶谟郞切。《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辞·九歌》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又叶弥延切。《道藏歌》观见学仙客,蹊路放炎烟。阳光不复朗,阴精不复明。
较较:《酉集下·车字部》《广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觉。《说文》车輢上曲铜也。《崔豹·古今注》车较,重耳也。在车辇上重起,如两角然。《诗·卫风》猗重较兮。〈注〉较,高于轼。輢是两旁植木,较横輢上。盖古者车皆立乗[音chéng],平常立则凭较,若应为敬,乃俯凭轼。较在轼上,若两较然,故云重较。又《广韵》车箱也。《后汉·舆服志》金薄缪龙,为舆倚较。〈注〉车箱为较。又与角通,相竞也。《孟子》鲁人猎较。又《广韵》古孝切,音敎。与校通。比较也。又《广韵》略也。《孝经》盖天子之孝也。〈疏〉盖者,辜较之辞。辜较,犹梗槪也。言举其大略也。又《正韵》着明貌。《前汉·孔光传》较然甚明。《集韵》或作□。今通用较。考证:(《后汉·舆服志》金簿缪龙,为舆倚较。)谨照原文金簿改金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