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nǎo jīn
成语简拼:SN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死腦筋
成语英文:one-track mind
成语解释
思想僵化固执的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
死脑瓜骨
成语示例
(1)…兴开水车了?』冯贵堂说:『那里,乡村里人都是死脑筋,净想逮住兔子才撒鹰。你要想对耕作方法有所改良,比…——当代·梁斌《红旗谱》
成语造句
(1)成语「死脑筋」是一个偏正式成语。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死脑筋”几个大字。
(3)丁乐大哥哥给钟思和沐瑜讲述了“死脑筋”的历史典故
(4)娇娇不会写成语“死脑筋”的最后一个字。
(5)瑞瑞写不出成语“死脑筋”,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6)她就是这样一个死脑筋
(7)孝友中学的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死脑筋”。
(8)唉说来说去。就是太不灵机,太死脑筋。见浩然《石山柏》。
(9)青年时代太放纵就会失去心灵的滋润,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圣堤布福
(10)可惜啊,那些家伙和阿尔托莉雅一样,死脑筋,硬是不吃嗟来之食,王坤想送点钱过去都要动些脑经。
(11)在前往莎车县佰什坎特镇汗艾热克学校的时候,钟畿叔叔给卿之和本圆讲解了『死脑筋』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她就是这样一个~。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脑筋脑筋:(1)指思考、记忆等能力:动脑筋;开动脑筋找窍门;他脑筋好,多少年前的事还记得很清楚。(2)指意识:旧脑筋;新脑筋。
死死:sǐ 1、<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名>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
脑脑:nǎo(1)人体中管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前脑、中脑和后脑构成。动物的脑只有管全身感觉、运动的作用。(2)脑筋: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大挖生产潜力。(3)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茴香脑。
筋筋:[jīn] (1)<名>通『斤』,重量单位。《旧唐书·文宗纪上》:『每一石灰得盐地十二筋一两。』(2)<名>通『筯』,肌腱或附在骨头上的韧带。王充《论衡·书虚》:『举鼎用国,力由筋脉。』
死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脑脑:《未集下·肉字部》《广韵》奴皓切《集韵》《韵会》《正韵》乃老切,□音恼。《说文》本作匘。头髓也。又《广韵》那到切《集韵》乃到切,□音□。《广韵》优皮也。《集韵》瀀泽也。又《韵会》或作□。《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角之本蹙於□。《广韵》同堖。或从□。《集韵》或作□□。
筋筋:《未集上·竹字部》(古文)竻《广韵》《集韵》《韵会》举欣切《正韵》居银切,□音斤。《说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礼·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周礼·天官·医师》凡药以辛养筋。《释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又竹名。《戴凯之·竹谱》筋竹,长二丈许,围数寸,至坚利,南土以为矛。其笋未成竹时,堪为弩弦。又药名。《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又姓,出《姓苑》。又《集韵》渠焉切,音乾。大腱也。《篇海》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