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méi dèng yǎn
成语注音:ㄙㄧˇ ㄇㄟˊ ㄉㄥˋ ㄧㄢˇ
成语简拼:SMDY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死眉瞪眼
成语解释
眉不活,眼不动。比喻不灵活,不能应付。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表情冷漠
反义词
明眸善睐
成语接龙
1、死眉瞪眼→眼不着砂→砂里淘金→金无足赤→赤日炎炎→炎黄子孙→孙庞斗智→智穷才尽→尽付东流→流移失所→所剩无几→几尽一刻→刻意经营→营私作弊→弊衣疎食→食饥息劳→劳民费财→财运亨通→通古博今→今愁古恨→恨相知晚→晚节不终→终南捷径→径情直行→行同能偶
2、死眉瞪眼→眼花雀乱→乱箭攒心→心高气傲→傲世轻物→物极则反→反戈相向→向平之原→原始见终→终始如一→一代风流→流天澈地→地广人稀→稀奇古怪→怪诞诡奇→奇光异彩→彩云易散→散兵游勇→勇往直前→前所未有→有棱有角→角巾东路→路絶人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
3、死眉瞪眼→眼想心思→思睿观通→通同一气→气冲牛斗→斗色争妍→妍姿艳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富国强→强嘴拗舌→舌敝唇枯→枯树逢春→春色撩人→人头攒动→动人心魄→魄散魂飘→飘风急雨→雨丝风片→片言一字→字斟句酌→酌金馔玉→玉貌花容→容头过身→身显名扬
4、死眉瞪眼→眼笑眉舒→舒眉展眼→眼语颐指→指方画圆→圆顶方趾→趾踵相错→错彩镂金→金枝玉叶→叶散冰离→离世遁上→上替下陵→陵谷变迁→迁臣逐客→客死他乡→乡利倍义→义不反顾→顾影自怜→怜香惜玉→玉石俱碎→碎骨粉尸→尸鸠之平→平白无故→故剑情深→深惟重虑
5、死眉瞪眼→眼中有铁→铁打铜铸→铸木镂冰→冰解壤分→分斤拨两→两鬓如霜→霜露之感→感激涕零→零打碎敲
成语示例
(1)刘心武《钟鼓楼》第四章:『原来他也不是总那么死眉瞪眼……』
成语造句
(1)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死眉瞪眼”几个大字。
(2)明远哥哥给乐章和萱颖介绍了“死眉瞪眼”的成语典故。
(3)宁波第七中学的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死眉瞪眼”。
(4)小贝写不出成语“死眉瞪眼”的拼音。
(5)小好不会写成语“死眉瞪眼”的最后一个字。
(6)肖华听着宋子文他们说的话,脸上死眉瞪眼、惨然不乐。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偏偏那日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瞪眼瞪眼:[dèngyǎn] (1)同『瞪』。(2)跟人生气或耍态度。他就爱跟人瞪眼。(3)表示无可奈何。
死死:sǐ 1、<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名>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
眉眉:méi(1)眉毛。(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
瞪瞪:dèng(1)用力睁大(眼)。如:他把眼睛都瞪圆了。(2)睁大眼睛注视,表示不满意:老秦瞪了小姑娘一眼,嫌她多嘴。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死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眉眉:《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悲切,□音麋。《说文》目上毛也。《释名》媚也。有妩媚也。《春秋·元命包》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阳立于二,故眉长二寸。〈注〉摄提二星颇曲,人眉似之。又《扬子·方言》东齐谓老曰眉。《郭璞注》言秀眉也。《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注〉豪眉也。又渠眉,玉饰之沟瑑也。《周礼·春官·典瑞》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又井边地曰眉。《前汉·游侠传》扬雄酒箴曰:观瓶之居,居井之眉。〈注〉若人目上之有眉也。又姓。宋眉寿,明眉旭。又《韵会》通作麋。《大戴礼·主言篇》孔子愀然扬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状,面无须麋。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两山相对如蛾眉。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为名。○按《说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额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隶作眉,《字汇补》又作□□,非。
瞪瞪:《午集中·目字部》《广韵》直庚切《集韵》《韵会》《正韵》除庚切,□音枨。直视也。《晋书·郭文传》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唐书·杜甫传》甫尝醉登严武牀,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宋史·盛度传》度体肥,艰於拜起,賔客有拜之者,则瞪视而诟詈之。又《广韵》宅耕切,音橙。又《广韵》直陵切《集韵》持陵切,□音澄。又《广韵》丈证切《集韵》《韵会》澄应切,□澄去声。义□同。《集韵》与盯眙同。《正字通》通作瞠。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