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ò gǔ zhèng jīng
成语注音:ㄗㄨㄛˋ ㄍㄨˇ ㄓㄥˋ ㄐㄧㄥ
成语简拼:ZGZ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作古正經
歇后语:王八敬神
成语解释
犹言一本正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方言
近义词
俨乎其然、一本正经
成语接龙
1、作古正经→经济之才→才华盖世→世道人情→情投谊合→合从连衡→衡石程书→书不尽言→言外之意→意望已过→过化存神→神来之笔→笔下超生→生动活泼→泼妇骂街→街头巷尾→尾生之信→信赏必罚→罚一劝百→百年偕老→老王卖瓜→瓜分豆剖→剖决如流→流年不利→利灾乐祸
2、作古正经→经久不衰→衰当益壮→壮气吞牛→牛蹄之鱼→鱼目间珠→珠连璧合→合浦珠还→还淳反素→素丝羔羊→羊质虎皮→皮相之见→见惯司空→空心架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眼→眼去眉来→来鸿去燕→燕舞莺啼→啼啼哭哭→哭天抹泪→泪眼汪汪→汪洋大肆→肆无忌惮→惮赫千里
3、作古正经→经久不衰→衰当益壮→壮志凌云→云飞雨散→散言碎语→语不惊人→人急智生→生荣死哀→哀天叫地→地久天长→长话短说→说千说万→万岁千秋→秋毫勿犯→犯言直谏→谏争如流→流落他乡→乡书难寄→寄人篱下→下回分解→解兵释甲→甲冠天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
4、作古正经→经久不息→息交绝游→游必有方→方寸之地→地平天成→成竹在胸→胸有成竹→竹苞松茂→茂林修竹→竹篮打水→水尽鹅飞→飞文染翰→翰林子墨→墨守成法→法出一门→门户之争→争猫丢牛→牛毛细雨→雨约云期→期颐之寿→寿终正寝→寝皮食肉→肉飞眉舞→舞榭歌楼
5、作古正经→经纶济世→世态人情→情同骨肉→肉跳心惊→惊喜交集→集腋为裘→裘马清狂→狂风暴雨→雨顺风调→调三惑四→四纷五落→落荒而走→走漏天机→机心械肠→肠肥脑满→满座风生→生不逢时→时移世异→异木奇花→花团锦簇→簇锦团花→花红柳绿→绿衣黄里→里丑捧心
成语示例
(1)何家二媳妇一面照着念,一面用铅笔在小簿子上作古正经的摹写。▼周立波《扫盲志异》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作古正经”几个大字。
(2)铎洫大哥哥给炳旭和菱方讲解了“作古正经”的典故。
(3)宏伟初级中学的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作古正经”。
(4)娇娇写不出成语“作古正经”,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5)小静不会写成语“作古正经”的最后一个字。
(6)在去华蓥山的火车上,言文姐姐给翊涵和缨童讲了『作古正经』的历史故事。
(7)何家二媳妇一面照着念,一面用铅笔在小簿子上作古正经的摹写。见周立波《扫盲志异》。
成语出处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五:『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经地说:「我刚才想了好一阵,一定是那会事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正经正经:1、旧时指十三经:正经正史。2、<轻>(1)端庄正派:正经人。(2)正当的:正经事儿;我们的钱必须用在正经地方。(3)正式的;合乎一定标准的:正经货。(4)<方>确实;实在:黄瓜长得正经不错呢!
作古作古:[zuògǔ] 逝世,死亡。
作作:zuò 1、<动>起来;起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作。』2、<动>兴起;出现。《五蠹》:『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3、<动>发动;发出;发生。《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狱中杂记》:『此疫作也。』4、<动>演奏。《石钟山记》:『如乐作焉。』5、<动>振作;振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鼓而衰。』6、<动>干;做。《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7、<动>充任。《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8、<动>制作;建造。《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9、<动>创作;写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10、<动>劳作;劳动。《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1、<名>作品。《图画》:『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12、<象>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作计] (1)主意。(2)打主意。[作色] 生气;变脸色。[作手] 能手。[作死] 自寻死路。[作用] (1)努力。(2)作为。
古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正正:zhèng 1、<形>不偏;不斜。《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形>正常;正当。《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3、<名>规律;道理。《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4、<形>公正;正直。《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5、<形>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狱中杂记》:『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6、<副>恰好;正好。《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7、<副>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zhēng<名>正月,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经经:jīng 1、<名>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同《织妇怨》:『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2、<名>经络;经脉。《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畖乎?』3、<名>经典;经书。《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4、<名>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与『史』、『子』、『集』相对。《复庵记》:『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5、<名>分界;界线。《察传》:『是非之经,不可不分。』6、<动>上吊;缢。《史记·田单列传》:『经其颈于树枝。』7、<动>经过;经历。《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8、<动>治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又] <动>合符常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内必以兄为经之人。』[经纪] (1)纲常;法度。(2)条理;秩序。(3)经营;料理。(4)买卖,贸易。[经年] 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经传] 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
作作:《子集中·人字部》(古文)胙《唐韵》则洛切《集韵》《韵会》《正韵》即各切,□臧入声。兴起也。《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书·尧典》平秩东作。又振也。《书·康诰》作新民。又造也。《礼·乐记》作者之谓圣。《诗·鄘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又为也。《诗·郑风》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诗·鲁颂》思马斯作。又坐作。《周礼·夏官》大司马敎坐作进退之节。又将作,秦官名。《前汉·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宫室。又作犹斮也。《礼·内则》鱼曰作之。〈注〉谓削其鳞。又汨作,逸书篇名。又姓。汉涿郡太守作显。又与诅同。怨谤也。《诗·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文海唤穑褚棺鳎粑揆啵裎逖F。《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又《韵补》叶总古切,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又叶子悉切,音即。《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难》太王筑室,百堵俱作。西伯营台,功不浃日。考证:(《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睹。)谨照原文睹改覩。(《诗·邶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谨照原文邶风改鄘风。
古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正正:《辰集下·止字部》《唐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政。《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注〉守一以止也。《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易·乾卦》刚健中正。《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备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书·君牙》咸以正罔缺。又《尔雅·释诂》正,长也。《郭注》谓官长。《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杜注》五正,五官之长。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礼·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郑注》正,於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载也。《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又正人,寻常之人也。《书·洪范》凡厥正人。《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又定也。《周礼·天官》宰夫令羣吏,正岁会,正月要。〈注〉正,犹定。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王霸记》曰:正,杀之也。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又平质也。《论语》就有道而正焉。《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注〉谓质正其是非也。又以物为凭曰正。《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又厘辨也。《论语》必也正名乎。又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正,音政。又预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又三正。《史记·正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后汉·章帝纪》王者重三正,慎三微。〈注〉三正,天地人之正。又人臣之义有六正,谓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也。见《说苑》。又七正,日月五星也。《书·舜典》作七政。《史记·律书》作七正。又八正,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史记·律书》律正,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又《大品经说》八正,曰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王屮·头陀寺□文》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又先正,先贤也。《书·说命》昔先正保衡。又諡法。《汲冢周书》内外賔服曰正。又与政通。《诗·小雅》今兹之正。《礼·月令》仲春班马正。皆与政同。又朝觐曰朝正。《左传·文三年》昔诸侯朝正於王。《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读平声。《杜甫诗》不见朝正使。又姓。《广韵》宋上卿正考父之后。汉有正锦,《后魏志》有正帛。又复姓,汉有正令官。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经》在帝座东南,主宗正卿大夫。又《广韵》之盈切。《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音征。岁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谷梁传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读征。又室之向明处曰正。《诗·小雅》哙哙其正。又射侯中曰正。《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诗·齐风》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毛传》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其内皆方二尺。又《仪礼·大射仪郑注》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隽,故射取名焉。又与征通。《周礼·夏官》诸子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马,以军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谓赋税也。唐武后作□。考证:(《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出不出反,战不正胜。)谨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
经经:《未集中·糸字部》坕《唐韵》《广韵》古灵切《集韵》《韵会》《正韵》坚灵切,□音泾。《说文》织也。《玉篇》经纬,以成缯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经纶。〈疏〉经,谓经纬。又《易·颐卦》拂经於丘。〈注〉经犹义也。又《书·酒诰》经德秉哲。〈传〉能常德持智。《左传·昭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又《诗·大雅》经之营之。〈传〉经,度之也。又《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注〉经,谓为之里。〈疏〉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礼·月令》毋失经纪。〈注〉谓天文进退度数。又《礼·经解疏》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敎之得失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注〉夫治外,妇治内,各治其物。又《论语》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何晏注》经,经死於沟渎之中。《晋语》雉经於新城庙。《释名》屈颈闭气曰雉经,如雉之为也。又《广韵》古定切,音径。经纬也。又织也。又《离骚·王逸注》经,径也。《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又《韵补》叶居良切。《韩愈·此日足可惜诗》闭门读书史,清风窗户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情音翔。《五经文字》作□者,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