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ú bǎi yì xīn
成语注音:ㄓㄨˊ ㄅㄞˇ ㄧˋ ㄒㄧㄣ
成语简拼:ZBY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竹栢異心
成语解释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1、竹柏异心→心胆俱裂→裂裳裹膝→膝行匍伏→伏而咶天→天摇地动→动心骇目→目挑心招→招风揽火→火尽薪传→传诵一时→时乖运拙→拙贝罗香→香象渡河→河汉江淮→淮南鸡犬→犬吠之警→警愦觉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澹无奇→奇货可居→居轴处中→中西合璧→璧合珠联
2、竹柏异心→心烦意乱→乱头粗服→服低做小→小子后生→生功止过→过街老鼠→鼠臂虮肝→肝心涂地→地狱变相→相机行事→事半功百→百载树人→人烟稠密→密不通风→风张风势→势穷力蹙→蹙金结绣→绣口锦心→心雄万夫→夫负妻戴→戴鸡佩豚→豚蹄穰田→田夫野老→老天拔地
3、竹柏异心→心烦意冗→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霜沐露→露红烟紫→紫气东来→来者可追→追风蹑影→影形不离→离经畔道→道德文章→章父荐屦→屦及剑及→及瓜而代→代拆代行→行若无事→事无常师→师直为壮→壮志未酬→酬功给效→效死勿去→去故就新→新故代谢→谢馆秦楼
4、竹柏异心→心腹之病→病由口入→入火赴汤→汤池铁城→城狐社鼠→鼠入牛角→角巾东路→路叟之忧→忧国忧民→民有菜色→色如死灰→灰容土貌→貌合心离→离乡别土→土洋结合→合从连衡→衡石程书→书不尽言→言传身教→教无常师→师道尊严→严陈以待→待贾而沽→沽名钓誉
5、竹柏异心→心怀忐忑→忑忑忐忐→忐忑不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采夺目→目怔口呆→呆里撒奸→奸掳烧杀→杀一警百→百下百全→全民皆兵→兵凶战危→危机四伏→伏首贴耳→耳视目听→听之任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烂海枯→枯鱼病鹤→鹤知夜半→半部论语→语笑喧哗
成语示例
(1)张衡通赡,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成语造句
(1)艾艾写不出成语“竹柏异心”,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2)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竹柏异心”几个大字。
(3)东平哥哥给杰恣和卓成介绍了“竹柏异心”的成语典故。
(4)小涓不会写成语“竹柏异心”的最后一个字。
(5)兴宁区五塘中学的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竹柏异心”。
(6)在前往椰梦长廊的时候,无爷爷给他的孙女和外甥女讲解了『竹柏异心』的典故。
(7)张衡通赡,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成语出处
《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异心异心:[yìxīn] (1)二心,不一条心。怀有异心。(2)坏心,恶意。起异心。(3)想法不同。父子异心。
竹竹:zhú 1、<名>竹子。《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冈竹楼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2、<名>竹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3、<名>竹制的管乐器。《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南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竹帛] 竹简和白绢。古代用竹帛作为书写工具,故以其泛指典籍史册。[竹马] 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柏柏:1、[古] 栢[bǎi] (1)(形声。从木,白声。本义:木名,柏树,也称『椈』)(2)柏科柏木属植物的通称。柏,鞠也。――《说文》;柏,椈。――《尔雅》;鬯臼以椈。――《礼记·杂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3)柏属约20种。如:侧柏、圆柏、刺柏、台湾扁柏、福建柏等,常绿树,可供观赏和材用,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4)柏叶。如:柏酒(以柏树叶浸泡的酒)(5)特指柏台(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固称)。俱蟠使下之柏,俱擅乙中之二。――唐·黄滔《祭陈侍御》。(6)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左传》。2、[bò] ――见『黄柏』:即黄檗。3、[bó] ――用于外国语音译。如:柏林;柏拉图。
异异:yì 1、<动>分;分开。《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2、<形>差别;不同。《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形>奇特。《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又] <形意动>以……为异。《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4、<形>特殊。《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形>优异;杰出。《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6、<形>别的;另外的。《某藷疏序》:『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7、<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异。』《促织》:『成述其异。』[异端] 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主张或言论。[异日] (1)他日;将来。(2)以往、从前。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竹竹:《未集上·竹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张六切《正韵》之六切,□音竺。《说文》冬生青草,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谱》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又〉竹虽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鲜育,五岭实繁。《诗·卫风》绿竹猗猗。《礼·月令》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周礼·夏官》东南曰扬州,其利金、锡、竹箭。《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释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真训》竹以水生。又八音之一。《周礼·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竹。《礼·乐记》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衆[音zhòng]。《史记·律书注》古律用竹。《前汉·律正志》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崑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释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气推发其声也。又竹□。《左传注》造□书于竹□。又竹帛。《史记·孝文纪》请着之竹帛,宣布天下。《说文》着之竹帛谓之书。又竹花,竹实。《谢灵运·晋书》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结实。《本草》竹花一名草华。《庄子·秋水篇》鵷雏非练实不食。〈注〉练实,竹实也。又竹醉日。《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又地名。《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史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前汉·地理志》孤竹在辽西令支县。〈又〉沛郡有竹县。〈注〉今竹邑。〈又〉广汉郡属县有绵竹。〈又〉零陵郡竹山县。《水经注》藉水东南流,与竹岭水合。《穆天子传》我徂黄竹。《零陵记》桂竹之野。《杨慎集》桂竹,后称贵竹,今贵州。《福建志》南安县有苦竹山。又官名。《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苇,供宫中百司帘篚之属。又书名:《竹书纪年》《戴凯之·竹谱》《刘美之·续竹谱》。又姓。《广韵》伯夷、叔齐之后,以竹为氏。后汉有下邳相竹曾。又草名。《永嘉郡志》青田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宛陵诗注》锦竹,草名,似竹而斑。又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叶繁长而箨似竹。又花药名。《本草》石竹,瞿麦也。鹿竹、菟竹,黄精也。玉竹,葳蕤也。又菜名。《齐民要术》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茎叶细,可食。《羣芳谱》淡竹叶,一名竹叶菜,嫩时可食。又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状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间实。又□名。《赞宁·笋志》竹根有□,大如猫,其色类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诗所谓笋根稚子也。又鱼名。《桂海虞衡志》竹鱼出漓水,状如青鱼,味似鳜。又酒名。《张协·七命》豫北竹叶。《张华诗》苍梧竹叶清。又《集韵》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又与属玉之属通,鸭也。《扬雄·蜀都赋》独竹孤鶬。又叶职律切。《谢惠连·雪赋》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注〉曲,区聿切。竹,职律切。考证:(《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万户侯等。)谨照原文万户改千户。(《前汉·律正志》黄帝使冷纶。)谨照原文冷纶改泠纶。
柏柏:《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陌切,音百。《说文》椈也。《六书精蕴》柏,阴木也。木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盖木之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又《春秋纬》诸侯墓树柏。《前汉·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又大也。与伯通。《释名》柏车,大车也。又逼也。与廹同。《周礼·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纯。《郑注》柏席,廹地之席。《史记·汉高纪》柏人者,廹于人也。《汉·武瓠子歌》鱼弗鬰兮柏冬日。又国名。在河南西平县。又山名。《书·禹贡》导淮自桐柏。又《前汉·武帝纪》起柏梁台。又姓。《姓谱》战国柏直,汉柏英。又叶卜各切,音搏。《楚辞·九歌》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又叶壁益切,音必。《陶潜·经钱溪诗》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从木白声。俗作栢,非。
异异:《寅集下·廾字部》《广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之切,□音怡。《广韵》已也。《书·尧典》异哉,试可乃已。〈传〉异,已也,退也。言余人尽巳,惟鲧可试,无成乃退。《正义》异声近巳,巳训止,是停住之意,故为退也。又《集韵》发叹也。又《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怡去声。《说文》举也。又《广韵》退也。又与异通。《列子·杨朱篇》何以异哉。(异)(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移去声。《说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异分也。《史记·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又不同也。《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礼·儒行》同弗与异弗非也。〈疏〉谓彼人与己之疏异,所为是善,则不非毁之也。又怪也。《释名》异者,异於常也。《左传·昭二十六年》据有异焉。〈注〉异犹怪也。《史记·屈贾传》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又奇也。《周礼·地官·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注〉珍异,四时食物。《史记·仲尼弟子传》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又违也。又姓。唐异牟寻归唐,册封南诏王,今白水蛮有此姓。又异,翘草名。《尔雅·释草》连异翘。又无名异药名,主治金创折伤。又《韵补》叶延知切,音怡。《诗·邶风》洵美且异。叶下贻。又叶弋质切,音逸。《诗·小雅》亦只以异。《朱注》逸织反。《无名氏乐德歌》所见奇异,叶甘美酒食。(异)考证:(《周礼·地官·质人》赏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谨照原文赏改掌。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